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祥明专利>正文

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270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包括车厢,前侧板、后侧板、连接布,其中车厢内具有隔板,隔板将车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休息区;所述车厢顶部具有连通车厢内部的敞口,在敞口的前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前侧板,在敞口的后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后侧板,在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布,连接布构成拓展空间的顶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与前侧板、后侧板形成一个独立空间;所述连接布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与车厢顶部的内边沿连接;该车厢机构通过软硬集合,使得拓展后的车厢空间结构规整、简单,拓展与回折均十分的方便,不仅丰富了车厢高度拓展的可实施方式,而且结构上、成本上均有所降低,降低了拓展车厢的技术门槛,提升了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
本技术涉及房车车厢
,具体涉及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
技术介绍
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卫生间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由于我国房车是有国外引进的,其发展起步较晚:我国房车起步于2000年,2007年我国房车拥有量为1550辆,2010年达到4000多辆,截止到2011年8月,我国房车拥有量约为5000辆,近四五年我国房车拥有量年均增幅超过40%。但相对于我国7000多万的汽车保有量,房车市场处于萌动阶段,其比重不足万分之一。因此房车在我国可以说是属于是空白市场,在这一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房车在配置时,在其箱体内配置的居家设施是根据箱式的结构、箱式的大小进行设备配套的,而由于房车基础功能是可进行移动的,需要能够搭载在底架上的箱体,因此这就对其空间(既长、宽、高)有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又需要容纳较多的居家设施、还要预留适当的活动空间,这就又对空间提出要求,要求空间要尽量的大;因此,两种要求是相互矛盾的,那么只能是尽量压缩居住空间、活动空间来确保居家设施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最终目前的房车体现的最大缺点是空间小。而解决(房车)车厢的空间问题,目前常见的方式就是进行空间上的拓展,拓展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横向拓展,将车厢拓宽,以达到增大空间的效果,另一种是纵向拓展,将房车拓高,以提升高度,拓高后,二层可以作为休息区进行使用,这两种方式中,各有利弊;由于车厢横向拓展后,其面积可利用性比较丰富,但是该种形式的拓展成本比较高,其对车厢内设施布局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有很多对空间要求相对较小,成本较低的房车来说,一般会选择不拓展,少数车型会具备拓高功能,但是目前的拓高形式单一,许多不同结构的房车需要根据实际结构选择合适的拓高机构,而目前的单一,无法满足多样性布局的设施;其次,目前的拓高机构,结构复杂,而拓展过程中,又操作繁琐,使得结构可靠性较差,对于要求野营能力的房车来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该车厢机构通过软硬集合,使得拓展后的车厢空间结构规整,结构简单,拓展与回折均十分的方便,不仅丰富了车厢高度拓展的可实施方式,而且结构上、成本上均有所降低,降低了拓展车厢的技术门槛,提升了可靠性。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包括车厢、前侧板、后侧板、连接布,其中车厢内具有隔板,隔板将车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休息区;所述车厢顶部具有连通车厢内部的敞口,在敞口的前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前侧板,在敞口的后端可向外翻折的设有后侧板,在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布,连接布构成拓展空间的顶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与前侧板、后侧板形成一个独立空间;所述连接布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与车厢顶部的内边沿连接。优选地,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在叠置后,边沿相互重叠,增强密封性。优选地,前侧板、后侧板盖合在车厢顶部时,其边沿与车厢顶部叠置。优选地,所述后侧板与车厢顶部铰接处的边沿伸出至车厢外。优选地,所述前侧板里侧铰接处与前侧板平行的具有密封挡板,密封挡板长于前侧板交接处的边沿。优选地,所述前侧板、后侧板、车厢顶部之间对接处设有密封胶条。优选地,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对接处具有连接件。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锁销、磁吸、电磁铁等任意可将两者连接锁止的机构。优选地,所述前侧板、后侧板与车厢顶部之间铰接有液压阻尼器、液压杆、电动推杆之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连接布具有三层,由外向内依次为防水层,保温层,内层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以下:第一、本申请主要是通过前侧板、后侧板、连接布,这三者之间的连接,其中前侧板、后侧板为硬质结构,连接布为软质结构,通过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房车顶部的空间拓展,该种拓展方式结构简单,拓展方便,仅仅需要将前侧板、后侧板向外推开立着即可,非常的方便,而且结构十分简单,极大的提升了拓展空间的可靠性。第二、本申请中,前侧板、后侧板与车厢顶部之间设置的叠置结构,这个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车厢密封性。第三、本申请中,对于折叠后,连接布会掉入至车厢内,而车厢外部由形成一个整体,车厢内部定成是休息区,也不影响内部设施,因此可实施性极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前侧板、后侧板立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前侧板密封挡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前侧板、后侧板打开过程截面示意图。图中,车厢顶部1,敞口2,前侧板3,密封挡板3-1,后侧板4,连接布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实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实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是本专利一部分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四周”、“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请参考图1-4,本申请开发了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该车厢通过软硬结合的拓展方式对车厢顶部1实现了拓高,目的旨在用尽量少的结构,更低的成本,更少的操作实现车厢的拓展,极大的降低了拓展车厢可实施要去,丰富了拓展车厢的拓展机构,本申请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车厢,前侧板3、后侧板4、连接布5,其中在车厢内具有隔板,隔板将车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休息区;具体结构如下:所述车厢顶部1具有连通车厢内部的敞口2,在敞口2的前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前侧板3前侧板3通过合页与车厢顶部1铰接,使得前侧板3即可翻折加盖在车厢顶部1上,也可以围绕铰接点上翻至竖直方向;同理,在敞口2的后端可向外翻折的设有后侧板4,前侧板3和后侧板4共同作用可将车厢顶部1的敞口2遮住或打开;在前侧板3与后侧板4之间设有连接布5,连接布5构成拓展空间的顶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与前侧板3、后侧板4形成一个独立空间(拓展空间);当前侧板3、后侧板4处于竖直状态时,此时为拓展状态,连接布5绷紧;当前侧板3、后侧板4处于水平状态时,此时为折叠状态,连接布5(褶皱)收纳在车厢内部,拓展时,只需要控制前侧板3、后侧板4翻转即可,而且翻转并不需要同步进行,这进一步降低了拓展过程的操作难度或控制难度。其中,连接布5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与车厢顶部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包括车厢、前侧板、后侧板、连接布,其中车厢内具有隔板,隔板将车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休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顶部具有连通车厢内部的敞口,在敞口的前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前侧板,在敞口的后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后侧板,在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布,连接布构成拓展空间的顶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与前侧板、后侧板形成一个独立空间;所述连接布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与车厢顶部的内边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软硬结合拓展房车车厢机构,包括车厢、前侧板、后侧板、连接布,其中车厢内具有隔板,隔板将车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休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顶部具有连通车厢内部的敞口,在敞口的前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前侧板,在敞口的后端向外翻折的设有后侧板,在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设有连接布,连接布构成拓展空间的顶面、左侧面与右侧面,其与前侧板、后侧板形成一个独立空间;所述连接布的左侧边沿、右侧边沿与车厢顶部的内边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车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与后侧板之间在叠置后,边沿相互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车厢机构,其特征在于:前侧板、后侧板盖合在车厢顶部时,其边沿与车厢顶部叠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车车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与车厢顶部铰接处的边沿伸出至车厢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明郭建梅
申请(专利权)人:王祥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