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拉箱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3587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侧拉箱车,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被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限位,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箱体螺纹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在箱体在滑出所述容纳槽的过程中,所述箱体一直受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在所述箱体朝向前方伸出所述容纳槽时,所述第一伸缩气缸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进而使所述第一支撑盘对所述箱体进行支撑,如此能对所述箱体从所述车体伸出时,能得到更好的支撑,从而使所述双侧拉箱车的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侧拉箱车
本技术涉及房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拉箱车。
技术介绍
目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层次、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之一就是人们花费在旅游等上面的支出比例越来越高,旅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人们在旅游时,除了追寻个性化以外,对旅游设施、旅游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房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房车是由国外引进的时尚设施车种,其车上的居家设施有: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室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身,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产品。由于房车内的空间有限,无法满足人们对舒适的更高追求,由此许多厂家在房车中安装有一个侧拉扩展箱,现有技术中安装在侧拉扩展箱外侧一周的链条拉杆式传动装置通过多个转轮驱动侧拉扩展箱向外侧伸出车体,如此传动方式造成侧拉扩展箱体伸出车体的部分没有得到支撑,进而影响侧拉箱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侧拉箱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在侧拉扩展箱外侧一周的链条拉杆式传动装置通过多个转轮驱动侧拉扩展箱向外侧伸出车体,如此传动方式造成侧拉扩展箱体伸出车体的部分没有得到支撑,进而影响侧拉箱体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双侧拉箱车,包括车体、箱体和侧拉装置;所述车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车体的一侧,并水平贯穿所述车体,所述箱体通过所述侧拉装置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所述侧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且位于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箱体的同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T形滑块、第二T形滑块、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车体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车体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且远离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T形滑块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啮合,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二T形滑块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滑轨啮合,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二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伸缩。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一端。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在所述箱体的同侧,且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伸缩。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二支撑盘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一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齿状凸起,所述第一齿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具有第二齿状凸起,所述第二齿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输出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连接构件,所述输出电机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输出轴朝向所述箱体的方向,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状凸起啮合,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输出电机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齿状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状凸起啮合,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与所述输出电机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齿状凸起的一侧。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滑块、第一转轴、第一连接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滑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输出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连接滑块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靠近所述输出电机的一端。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滑块、第二转轴、第二连接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连接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输出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连接滑块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滑块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输出电机的输出轴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靠近所述输出电机的一端。本技术的一种双侧拉箱车,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被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滑动限位,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只能进行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所述箱体螺纹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滑动,在箱体在滑出所述容纳槽的过程中,所述箱体一直受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支撑,在所述箱体朝向前方伸出所述容纳槽时,所述第一伸缩气缸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进而使所述第一支撑盘对所述箱体进行支撑,如此能对所述箱体从所述车体伸出时,能得到更好的支撑,从而使所述双侧拉箱车的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车体和箱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板和输出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板和输出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箱体、3-侧拉装置、11-容纳槽、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3-传动组件、34-支撑组件、100-双侧拉箱车、311-第一齿状凸起、321-第二齿状凸起、331-输出电机、332-第一传动齿轮、333-第二传动齿轮、334-连接构件、341-第一滑轨、342-第二滑轨、343-第一T形滑块、344-第二T形滑块、345-第一伸缩气缸、346-第一伸缩杆、347-第一支撑盘、348-第二伸缩气缸、349-第二伸缩杆、350-第二支撑盘、3341-第一连接滑块、3342-第一转轴、33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侧拉箱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箱体和侧拉装置;/n所述车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车体的一侧,并水平贯穿所述车体,所述箱体通过所述侧拉装置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内部;/n所述侧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且位于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箱体的同侧;/n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T形滑块、第二T形滑块、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车体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车体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且远离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T形滑块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啮合,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二T形滑块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滑轨啮合,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二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拉箱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箱体和侧拉装置;
所述车体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车体的一侧,并水平贯穿所述车体,所述箱体通过所述侧拉装置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所述侧拉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车体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车体滑动连接,且位于第一支撑板在所述箱体的同侧;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T形滑块、第二T形滑块、第一伸缩气缸和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车体在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且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车体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且远离所述第一滑轨,所述第一T形滑块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滑轨啮合,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二T形滑块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滑轨啮合,且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二滑轨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伸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拉箱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所述第一伸缩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侧拉箱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伸缩气缸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在所述箱体的同侧,且远离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且朝向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伸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侧拉箱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华李建全谢潘吴泽伟徐浩
申请(专利权)人:新航达重庆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