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22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包括内框,内框的上下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旋转螺丝、第二旋转螺丝以及第三旋转螺丝,第一旋转螺丝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踏板,内框的左侧固定有滑动固定架,滑动固定架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的内部插接有第一卡销,第一卡销的正面固定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的右侧固定有用于带动第一把手的转动机构。该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使使用人员只需要用一直手转动活动套筒,即可带动两个把手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内框进行固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大大方便了人们使用拉梯,而且在拉梯收回时,通过转动机构将第一卡销缩回在滑动固定架内,从而不影响内框的收回。从而不影响内框的收回。从而不影响内框的收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


[0001]本技术涉及指挥车拉梯
,具体为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

技术介绍

[0002]应急指挥车分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车、人防应急指挥车、公安应急指挥车、武警应急指挥车、电信应急指挥车、桥梁应急指挥车、建委应急指挥车、城管应急指挥车、电力应急指挥车、交通应急指挥车、卫生应急指挥车、地震应急指挥车、公路应急指挥车、消防应急指挥车、环境应急指挥车和森林应急指挥车等等。
[0003]现在指挥车上的上车拉梯一般滑动设置在平台底面,通过卡接组件锁住不能滑动,而且卡接组件对称具有两个,当需要拉出拉梯时,需要同时使用两只手相向移动卡接组件中的把手,使第一卡销从外框的销孔内脱离,才能将内框拉出,使用很不方便,同时使用人员需要一直拉着第一插销,防止第一插销在拉梯滑动过程中向两侧移动妨碍拉梯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具备便于使用等优点,解决了两个手一直拉动把手浪费人力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包括内框,所述内框的上下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一旋转螺丝、第二旋转螺丝以及第三旋转螺丝,位于内框的上下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旋转螺丝的外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踏板,所述内框的左侧固定有滑动固定架,所述滑动固定架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的两端内部均插接有第一卡销,所述第一卡销远离第二支撑管的端部插接在滑动固定架的内侧面,两个所述第一卡销的正面均固定有第一把手,两个所述第一把手之间固定有用于带动两个第一把手的转动机构,所述内框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辅助滑块滑动连接有外框,所述内框的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两端内部均插接有第二卡销,所述第二卡销远离第一支撑管的端部穿过滑动内框并插接在脱离外框上的销孔内,两个所述第二卡销的正面均固定有第二把手;
[0006]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每个第一把手右侧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均固定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远离移动板的一侧均固定有螺杆,两个螺杆的相对端部的外侧共同套接有活动套筒,两个螺杆位于活动套筒内部的端部固定有限位板。
[0007]进一步,两个所述螺杆以活动套筒的中部为对称线上下互相对称。
[0008]进一步,所述活动套筒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螺杆的相对端部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螺纹孔内,两个所述螺杆的螺纹相反。
[0009]进一步,所述活动套筒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板通过限位槽与活动套筒间隙配合,所述限位板的直径大于螺杆的直径。
[0010]进一步,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块内腔
左侧壁上,所述弹簧的右侧固定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右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转动贯穿固定块并固定有拉板,另一端插接连接在活动套筒的端面上。
[0011]进一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贯通的通孔,所述定位杆的端部穿过通孔并与固定块间隙配合。
[0012]进一步,所述定位杆的左侧开设有半圆槽,所述限位块插接在半圆槽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使使用人员只需要用一直手转动活动套筒,即可带动两个把手向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内框进行固定,使得拉梯在拉出,避免了内框的滑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大大方便了人们使用拉梯,而且在拉梯收回时,通过转动机构将第一卡销缩回在滑动固定架内,从而不影响内框的收回。
[0015]2、该指挥车的上车拉梯,通过定位杆、拉板和限位块组成限位装置,使活动套筒在拉梯未使用时以及拉梯完全拉出后一直处于外拉状态,避免因第一卡销松动导致拉梯拉出后固定不稳定,同时简化使用人员的操作,使使用人员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对活动套筒的限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转动机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把手、2转动机构、201连接板、202移动板、203活动套筒、204螺杆、205固定块、206限位板、207定位杆、208限位块、209拉板、210活动块、211弹簧、3滑动固定架、4第一卡销、5外框、6辅助滑块、7内框、8第二卡销、9第二把手、10第一支撑管、11踏板、12第一旋转螺丝、13第二旋转螺丝、14第三旋转螺丝、15第二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包括内框7,内框7的上下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一旋转螺丝12、第二旋转螺丝13以及第三旋转螺丝14,位于内框7的上下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旋转螺丝12的外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踏板11,内框7分为上旋转梁和下旋转梁,上旋转梁活动连接在上下两个第三旋转螺丝14的外侧之间,下旋转梁活动连接在上下两个第一旋转螺丝12的外侧之间,内框7的左侧固定有滑动固定架3,滑动固定架3固定在上旋转梁的左侧,滑动固定架3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支撑管15,第二支撑管15的两端内部均插接有第一卡销4,第一卡销4远离第二支撑管15的端部插接在滑动固定架3的内侧面,两个第一卡销4的正面均固定有第一把手1,两个第一把手1之间固定有用于带动两个第一把手1的转动机构2,内框7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辅助滑块6滑动连接有外框5,内框7的内部固定
有第一支撑管10,第一支撑管10的两端内部均插接有第二卡销8,第二卡销8远离第一支撑管10的端部穿过滑动内框7并插接在脱离外框5上的销孔内,两个第二卡销8的正面均固定有第二把手9。
[0022]请参阅图2

3,为了便于拉动第一把手1,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机构2包括固定在每个第一把手1右侧的连接板201,两个连接板201的右侧均固定有移动板202,两个移动板202远离连接板201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205,两个固定块205远离移动板202的一侧均固定有螺杆204,两个螺杆204的相对端部的外侧共同套接有活动套筒203,两个螺杆204位于活动套筒203内部的端部固定有限位板206,活动套筒203和限位板206的形状均为圆柱体,螺杆204的长度为活动套筒203长度的一半。
[0023]两个螺杆204以活动套筒203的中部为对称线上下互相对称,活动套筒20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的螺纹相反,两个螺杆204的相对端部分别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挥车的上车拉梯,包括内框(7),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7)的上下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第一旋转螺丝(12)、第二旋转螺丝(13)以及第三旋转螺丝(14),位于内框(7)的上下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旋转螺丝(12)的外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踏板(11),所述内框(7)的左侧固定有滑动固定架(3),所述滑动固定架(3)的内部固定有第二支撑管(15),所述第二支撑管(15)的两端内部均插接有第一卡销(4),所述第一卡销(4)远离第二支撑管(15)的端部插接在滑动固定架(3)的内侧面,两个所述第一卡销(4)的正面均固定有第一把手(1),两个所述第一把手(1)之间固定有用于带动两个第一把手(1)的转动机构(2),所述内框(7)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辅助滑块(6)滑动连接有外框(5),所述内框(7)的内部固定有第一支撑管(10),所述第一支撑管(10)的两端内部均插接有第二卡销(8),所述第二卡销(8)远离第一支撑管(10)的端部穿过滑动内框(7)并插接在脱离外框(5)上的销孔内,两个所述第二卡销(8)的正面均固定有第二把手(9);所述转动机构(2)包括固定在每个第一把手(1)右侧的连接板(201),两个所述连接板(201)的右侧均固定有移动板(202),两个所述移动板(202)远离连接板(201)的一侧均固定有固定块(205),两个所述固定块(205)远离移动板(202)的一侧均固定有螺杆(204),两个螺杆(204)的相对端部的外侧共同套接有活动套筒(203),两个螺杆(204)位于活动套筒(203)内部的端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华周充
申请(专利权)人:新航达重庆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