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3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及包括所述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的车辆,其中所述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包括左右一体,呈贯穿式设计的二号梁和三号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汽车车身结构安全性能的机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碰撞事故也迅速增加,在这些碰撞事故中,汽车侧面碰撞事故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针对新上市汽车车型实施新车星级评定(C-NCAP),其中侧面碰撞工况占据重要成分。侧面碰撞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对侧面碰撞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高压电池和高压线路往往布置在车辆乘员舱地板下方,在侧面碰撞过程中的对高压电池和高压线路的安全保护成为成为重要课题。传统的下车体横梁设计只针对燃油车,其设计、结构性能不足以满足带有高压电池和高压线路的电动汽车的安全保护要求。因此提升汽车下车体横梁安全性能变得越发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设计,其可满足强度保护性能的要求,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包括左右一体,呈贯穿式设计的二号梁和三号梁。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二号梁包括U形高强度钢以及前后角钢。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二号梁的所述U形高强度钢以及所述前后角钢通过点焊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二号梁的所述U形高强度钢厚度为0.8~1.4mm。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二号梁的所述前后角钢厚度为1.0~1.6mm。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三号梁包括上Z形高强度钢以及下Z形高强度钢。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三号梁的所述上Z形高强度钢以及所述下Z形高强度钢通过点焊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三号梁的所述上Z形高强度钢厚度为1.0~1.6mm。根据本技术的另外的或附加的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所述三号梁的所述下Z形高强度钢为1.4~2.0mm。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有如以上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左右一体、贯穿式的下车体横梁设计能够增加下车体横梁整体的结构刚度和稳固性。在汽车遭受侧面碰撞的过程中,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横梁能够保持下车体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对汽车车体地板下方的高压电池和线束做出良好的保护。同时,该结构在侧面碰撞过程中能够良好地将碰撞能量传递到非碰撞侧,从而降低乘员伤害。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横梁的Z字形三号梁由于后端Z向高度降低,从而增大了后排乘员的脚部空间,扩大了车内可用空间。并且,左右一体式的横梁设计取消了二号梁和三号梁之间的中央通道,也增加了车内空间,有助于提升乘员感受。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横梁结构紧凑,连接简单,装配方便。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技术的以上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说明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二号梁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二号梁的侧向截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三号梁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三号梁的侧向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照其中图示了本技术示意性实施例的附图更为全面地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可以按不同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解读为仅限于本文给出的各实施例。给出的上述各实施例旨在使本文的披露全面完整,从而使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理解更为全面和准确。诸如“包含”、“包括”和“具备”之类的用语表示除了具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有直接和明确表述的部件以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也不排除具有未被直接或明确表述的其它部件的情形。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并不表示单元或部件在时间、空间、大小等方面的顺序,而仅仅是作区分各单元或部件之用。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的下车体结构包括以汽车的中央通道105为中轴被分成左右两侧的二号梁及三号梁,其分别为左侧二号梁101、右侧二号梁102、左侧三号梁103、右侧三号梁104。当受到来自侧面的碰撞时,分离式的二号梁、三号梁将不能将碰撞能量传递到非碰撞侧,从而无法保护汽车车底下方。在车底下方装有电池的电动车中,这种情形极易引发电池燃烧爆炸等事故。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技术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中该结构的二号梁201和三号梁202左右一体,呈贯穿式设计,并且因此在二号梁201和三号梁202之间不必设有中央通道203,从而增加了车内空间,有助于提升乘员感受。同时二号梁201和三号梁202一体式地安装在左门槛梁内板204和左B柱下内板205的右侧。当车辆遭受侧面碰撞的过程中时,该下车体横梁能够保持下车体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对汽车车体地板下方的高压电池和线束做出良好的保护。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二号梁的示意图。如图3中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二号梁由U形高强度钢301和前后角钢302组成。其中二号梁的U形高强度钢厚度为0.8~1.4mm,而前后角钢厚度为1.0~1.6mm。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二号梁的侧向截面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二号梁由U形高强度钢401与前角钢402和后角钢403通过点焊连接而成。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三号梁的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三号梁由上Z形高强度钢501和下Z形高强度钢502组成。其中三号梁的上Z形高强钢厚度为1.0~1.6mm,而下Z形高强钢厚度为1.4~2.0mm。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下车体结构的三号梁的侧向截面示意图。如图6中所示,三号梁由上Z形高强度钢601与下Z形高强度钢602通过点焊连接而成。同时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有如以上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以上示例主要说明了本技术的制动盘、刹车系统以及车辆。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技术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示例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包括左右一体,呈贯穿式设计的二号梁和三号梁,所述二号梁包括U形高强度钢以及前后角钢,并且所述三号梁包括上Z形高强度钢以及下Z形高强度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包括左右一体,呈贯穿式设计的二号梁和三号梁,所述二号梁包括U形高强度钢以及前后角钢,并且所述三号梁包括上Z形高强度钢以及下Z形高强度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梁的所述U形高强度钢以及所述前后角钢通过点焊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梁的所述U形高强度钢厚度为0.8~1.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下车体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梁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素建刘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