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235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包括两车架纵梁及其之间的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之间的下方设车桥,车桥上固定设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第一弹簧座上安装第一空气弹簧,第二弹簧座上安装第二空气弹簧,两车架纵梁上分别转动安装缓冲导向臂,缓冲导向臂的自由端与对应侧支撑座固定连接;两支撑座的中部与对应侧车架纵梁之间连接避震器;车桥的中部转动安装侧向推力主座,第一车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侧向推力副座,侧向推力副座上分别固定设侧向推力杆,两侧向推力杆端部与侧向推力主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承载和冲击的缓和效果好,结构紧凑可靠,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
本技术涉及挂车车架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
技术介绍
车架系统是挂车上承载物品的主要结构,其上通过在车架与车桥之间设置悬架,来缓冲载重重力和路面冲击,达到提高汽车平顺性的效果。空气弹簧因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可更好地缓冲作用力、降低对路面的破坏、提高舒适性等,所以在挂车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半挂车上的车架系统,多采用双空气弹簧结构,双空气弹簧配合减震器来实现缓冲。这种结构因只有两个空气弹簧,空气弹簧平均受到的载重压力和冲击载荷比较大,而且冲击载荷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靠减震器来吸收,对于平时载重较大的半挂车来说,空气弹簧和减震器的使用寿命都较短,可靠性差。而且因空气弹簧和减震器的数量限制,对路面冲击载荷的缓和并不是特别理想,舒适性稍差。现虽然也有采用四个空气弹簧的空气悬挂系统,但因空气弹簧的单体体积相对较大,四个空气弹簧占用了车桥附近较大的空间,其他稳定机构无法布置或者仅能简单布置,使得空气悬挂系统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靠,对承载和冲击缓和效果好,且稳定性好的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纵梁,两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之间的下方设有车桥,所述车桥上位于两所述车架纵梁下方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一弹簧座、和位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一空气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二空气弹簧,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两所述车架纵梁上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可上下摆动的缓冲导向臂,所述缓冲导向臂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设置;两所述支撑座的中部与对应侧的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避震器;所述车桥的中部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主座,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副座,所述侧向推力副座上分别固定设有侧向推力杆,两所述侧向推力杆的端部与所述侧向推力主座固定连接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桥的下端,所述支撑座上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一弹簧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弧形臂、和与所述第二弹簧座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二弧形臂;所述避震器位于所述第一弧形臂与所述车桥之间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桥内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伸出所述车桥的输出端设有轮胎安装装置和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的制动室位于所述第二弧形臂与所述车桥之间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最大外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向推力杆呈向上拱起的弧形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车架纵梁上位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下方设有摆动稳定连杆,所述摆动稳定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所述支撑座铰接连接的弹性稳定杆。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纵梁,两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之间的下方设有车桥,所述车桥上位于两所述车架纵梁下方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一弹簧座、和位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一空气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二空气弹簧,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两所述车架纵梁上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可上下摆动的缓冲导向臂,所述缓冲导向臂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设置;两所述支撑座的中部与对应侧的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避震器;所述车桥的中部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主座,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副座,所述侧向推力副座上分别固定设有侧向推力杆,两所述侧向推力杆的端部与所述侧向推力主座固定连接设置。本技术所述支撑座上存在四个空气弹簧,对承载和冲击的缓和效果好。车桥在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之间,四个空气弹簧可分别支撑在车架纵梁和车架横梁的连接处,车架可提供更好的抗承载和冲击强度,结构可靠。避震器设于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受冲击相对较小,也方便实现均衡施力,避震器配合空气弹簧,实现良好的冲击缓和。所述侧向推力杆的端部通过一个所述侧向推力主座连接,在实现良好的侧向推力的同时,压缩了侧向推力结构的宽度,实现了稳定结构的设置,结构紧凑可靠,稳定性好。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纵梁;11-第一车架横梁;12-第二车架横梁;2-车桥;21-轮胎安装装置;22-刹车装置;23-制动室;3-支撑座;31-第一弹簧座;32-第二弹簧座;33-第一弧形臂;34-第二弧形臂;35-第一空气弹簧;36-第二空气弹簧;4-缓冲导向臂;5-避震器;6-侧向推力主座;61-侧向推力副座;62-侧向推力杆;7-摆动稳定连杆;71-弹性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纵梁1,两所述车架纵梁1之间固定设有第一车架横梁11和第二车架横梁12,其固定方式可选用焊接,也可选用螺栓固定。所述第一车架横梁11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12之间的下方设有车桥2,所述车桥2上位于两所述车架纵梁1下方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座3,固定设置采用螺栓组件实现,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支撑座3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11的端部下方的第一弹簧座31、和位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12的端部下方的第二弹簧座32;所述第一弹簧座31上安装有第一空气弹簧35,所述第二弹簧座32上安装有第二空气弹簧36,所述第一空气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11的端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空气弹簧3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12的端部连接设置。通过上述结构,本实施例所述车桥2上共可形成四点支撑,四点支撑将所述车桥2支撑在中间,整体缓冲效果提升,对承载和冲击的缓和效果好。另外,因本实施例空气弹簧连接在车架横梁的端部,也就连接在车架横梁与车架纵梁1的连接处,因该连接处具有较高的强度,其抗承载和冲击能力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纵梁,两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之间的下方设有车桥,所述车桥上位于两所述车架纵梁下方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一弹簧座、和位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一空气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二空气弹簧,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两所述车架纵梁上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可上下摆动的缓冲导向臂,所述缓冲导向臂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设置;两所述支撑座的中部与对应侧的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避震器;所述车桥的中部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主座,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副座,所述侧向推力副座上分别固定设有侧向推力杆,两所述侧向推力杆的端部与所述侧向推力主座固定连接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安全可靠的半挂车车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车架纵梁,两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车架横梁和第二车架横梁,所述第一车架横梁和所述第二车架横梁之间的下方设有车桥,所述车桥上位于两所述车架纵梁下方分别固定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一弹簧座、和位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下方的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一空气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座上安装有第二空气弹簧,所述第一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所述第二空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车架横梁的端部连接设置,两所述车架纵梁上位于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端部处分别转动安装有可上下摆动的缓冲导向臂,所述缓冲导向臂的自由端与对应侧的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设置;两所述支撑座的中部与对应侧的所述车架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避震器;所述车桥的中部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主座,所述第一车架横梁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侧向推力副座,所述侧向推力副座上分别固定设有侧向推力杆,两所述侧向推力杆的端部与所述侧向推力主座固定连接设置。


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文王小涵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荣昊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