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278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涉及机器人行走机构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第一边侧板上固定装设有RFID读取装置;驱动轮机构的内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电磁控制装置;驱动轮机构的外环侧装设有一级内胎结构;一级内胎的外环侧装设有二级外胎结构;第一支撑连板上设有第一电磁吸附板;第二支撑连板上设有第二电磁吸附板;二级外胎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外连板和第二外连板;第一外连板的端侧与第一支撑连板上的第一电磁吸附板吸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磁控制装置对第一支撑连板上的电磁吸附板与第二外连板进行吸附/脱离操作,从而通过一级内胎继续快速前进,高效的进行相应操作/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行走机构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机器人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能够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在机器人进行相应的各种户外、探索等工作过程中,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容易导致机器人的各种机构发生大量损耗/损坏,例如行走机构,机器人的行走轮受到损伤/损坏后,会大大影响机器人的相应工作效率;如何使得恶劣环境导致机器人行走轮被损耗/损坏后,机器人仍能够高效的进行相应的前行,去执行相应的操作/任务,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通过电磁控制装置对第一支撑连板上的电磁吸附板与第二外连板进行吸附/脱离操作,从而通过一级内胎继续快速前进,高效的进行相应操作/任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本体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边侧板,第一边侧板上固定装设有RFID读取装置。机器人本体两侧各装设有一个驱动轮机构;驱动轮机构的内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电磁控制装置;驱动轮机构的外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电磁控制装置;驱动轮机构的外环侧装设有一级内胎结构;一级内胎的外环侧装设有二级外胎结构;一级内胎与驱动轮机构之间固定装设有第一支撑连板和第二支撑连板;第一支撑连板上设有第一电磁吸附板;第二支撑连板上设有第二电磁吸附板。二级外胎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外连板和第二外连板;第一外连板的端侧与第一支撑连板上的第一电磁吸附板吸附连接;第二外连板的端侧与第二支撑连板上的第二电磁吸附板吸附连接。其中,一级内胎的外环侧上固定嵌设有条带状RFID标签;一级内胎上的条带状RFID标签的位置与第一边侧板上的RFID读取装置的位置相配合。其中,第一电磁控制装置通过电控线路与第一电磁吸附板相连;第二电磁控制装置通过电控线路与第二电磁吸附板相连。其中,第一支撑连板上固定设有第一内胎固定边板结构;第二支撑连板上固定设有第二内胎固定边板结构。其中,第一外连板与第一电磁吸附板相接触的端侧为磁性材料板;第二外连板与第二电磁吸附板相接触的端侧为磁性材料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器人本体的驱动轮机构上装设一级内胎和二级外胎,并通过第一支撑连板和第二支撑连杆进行一级内胎的固定操作;采用RFID读取装置对发生二级外胎破损、断裂时暴露出来的一级内胎上的条带状RFID标签进行读取感应,通过电磁控制装置对第一支撑连板上的电磁吸附板与第二外连板进行吸附/脱离操作,从而通过一级内胎继续快速前进,高效的进行相应操作/任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器人本体;2-第一边侧板;3-RFID读取装置;4-驱动轮机构;5-第一电磁控制装置;6-一级内胎;7-二级外胎;8-第二电磁控制装置;9-第一支撑连板;10-第二支撑连板;11-第一内胎固定边板;12-第二内胎固定边板;13-第一电磁吸附板;14-第二电磁吸附板;15-第一外连板;16-第二外连板;17-条带状RFID标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边侧板2,第一边侧板2上固定装设有RFID读取装置3;机器人本体1两侧各装设有一个驱动轮机构4;驱动轮机构4的内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电磁控制装置5;驱动轮机构4的外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电磁控制装置8;驱动轮机构4的外环侧装设有一级内胎6结构;一级内胎6的外环侧装设有二级外胎7结构。一级内胎6与驱动轮机构4之间固定装设有第一支撑连板9和第二支撑连板10;第一支撑连板9上设有第一电磁吸附板13;第二支撑连板10上设有第二电磁吸附板14;二级外胎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外连板15和第二外连板16;第一外连板15的端侧与第一支撑连板9上的第一电磁吸附板13吸附连接;第二外连板16的端侧与第二支撑连板10上的第二电磁吸附板14吸附连接。进一步的,一级内胎6的外环侧上固定嵌设有条带状RFID标签17;一级内胎6上的条带状RFID标签17的位置与第一边侧板2上的RFID读取装置3的位置相配合。进一步的,第一电磁控制装置5通过电控线路与第一电磁吸附板13相连;第二电磁控制装置8通过电控线路与第二电磁吸附板14相连。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连板9上固定设有第一内胎固定边板11结构;第二支撑连板10上固定设有第二内胎固定边板12结构。进一步的,第一外连板15与第一电磁吸附板13相接触的端侧为磁性材料板;第二外连板16与第二电磁吸附板14相接触的端侧为磁性材料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边侧板(2),所述第一边侧板(2)上固定装设有RFID读取装置(3);/n所述机器人本体(1)两侧各装设有一个驱动轮机构(4);/n所述驱动轮机构(4)的内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电磁控制装置(5);/n所述驱动轮机构(4)的外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电磁控制装置(8);/n所述驱动轮机构(4)的外环侧装设有一级内胎(6)结构;/n所述一级内胎(6)的外环侧装设有二级外胎(7)结构;/n所述一级内胎(6)与驱动轮机构(4)之间固定装设有第一支撑连板(9)和第二支撑连板(10);/n所述第一支撑连板(9)上设有第一电磁吸附板(13);/n所述第二支撑连板(10)上设有第二电磁吸附板(14);/n所述二级外胎(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外连板(15)和第二外连板(16);/n所述第一外连板(15)的端侧与第一支撑连板(9)上的第一电磁吸附板(13)吸附连接;/n所述第二外连板(16)的端侧与第二支撑连板(10)上的第二电磁吸附板(14)吸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层胎式的行走机器人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边侧板(2),所述第一边侧板(2)上固定装设有RFID读取装置(3);
所述机器人本体(1)两侧各装设有一个驱动轮机构(4);
所述驱动轮机构(4)的内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电磁控制装置(5);
所述驱动轮机构(4)的外侧固定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电磁控制装置(8);
所述驱动轮机构(4)的外环侧装设有一级内胎(6)结构;
所述一级内胎(6)的外环侧装设有二级外胎(7)结构;
所述一级内胎(6)与驱动轮机构(4)之间固定装设有第一支撑连板(9)和第二支撑连板(10);
所述第一支撑连板(9)上设有第一电磁吸附板(13);
所述第二支撑连板(10)上设有第二电磁吸附板(14);
所述二级外胎(7)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外连板(15)和第二外连板(16);
所述第一外连板(15)的端侧与第一支撑连板(9)上的第一电磁吸附板(13)吸附连接;
所述第二外连板(16)的端侧与第二支撑连板(10)上的第二电磁吸附板(14)吸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平谢秋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台商投资区中栓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