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4475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涉及工业自动化加工结构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底侧基底板内装设有压力传感板机构;第二环侧板内侧固定设有加热层环板;第二环侧板的另一端侧与第三环侧板的一端侧固定连接;第三环侧板与第二环侧板相接处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圈层挡板;上盖挡板装设在第一外圈层挡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力传感板监测当前原料的重量,便于对旋转动力装置的功率/转速进行调控,便于对加热层环板的功率/温度进行调控;通过第一环侧板的弧面状结构,便于在装置转动时颗料原料的爬升操作;通过颗料原料在弧面状的加热层环板上进行旋转滚动加热,使得颗料原料的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加工结构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热能的获得,可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类。直接热源加热是将热能直接加于物料,如烟道气加热、电流加热和太阳辐射能加热等。间接热源加热是将上述直接热源的热能加于一中间载热体,然后由中间载热体将热能再传给物料,如蒸汽加热、热水加热、矿物油加热等。在工业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颗料原料进行相应的加热操作,从而便于后续的原料反应和加工生产,而传统的堆积式的加热不仅加热效率低、加热时所消耗的热能也较多,而且堆积式导致一部分颗料原料无法均匀受热,导致颗料原料的受热不均匀,影响后续的颗料原料的反应/加工;如何使得颗料原料的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加热,高效节能的对颗料原料进行全方位加热,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通过颗料原料在弧面状的加热层环板上进行旋转滚动加热,使得颗料原料的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加热,从而高效的对颗料原料进行高效节能的全方位加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包括底侧基底板和第一环侧板,底侧基底板的一侧与第一环侧板的一端侧固定连接;底侧基底板内装设有压力传感板机构;包括第二环侧板,第一环侧板的另一端侧与第二环侧板的一端侧固定连接;第二环侧板内侧固定设有加热层环板;包括第三环侧板,第二环侧板的另一端侧与第三环侧板的一端侧固定连接;第三环侧板与第二环侧板相接处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圈层挡板;包括上盖挡板,上盖挡板装设在第一外圈层挡板上;包括旋转动力装置,旋转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连杆机构;转轴连杆机构的端侧与底侧基底板固定相连。其中,第一环侧板、第二环侧板为相互配合的横截面为弧形的环板;加热层环板的结构尺寸与第二环侧板的结构尺寸相配合。其中,上盖挡板上固定装设有泄压电磁阀;上盖挡板的边沿侧固定设有密封内圈结构;第一外圈层挡板上开设有密封内槽结构;密封内圈的结构尺寸与密封内槽结构尺寸相配合;密封内圈在上盖挡板的位置与密封内槽在第一外圈层挡板的位置相配合。其中,第一环侧板的底部设有颗料排出管;包括排出密封基块,排出密封基块的结构尺寸与颗料排出管的结构尺寸相配合;颗料排出管上设有密封固定电磁锁;排出密封基块上设有与颗料排出管上的密封固定电磁锁位置、结构相配合的电磁锁孔结构。其中,第一环侧板和加热层环板的靠内侧表层为有机硅高分子耐磨耐热材料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力传感板监测当前原料的重量,便于对旋转动力装置的功率/转速进行调控,便于对加热层环板的功率/温度进行调控;通过第一环侧板的弧面状结构,便于在装置转动时颗料原料的爬升操作;通过颗料原料在弧面状的加热层环板上进行旋转滚动加热,使得颗料原料的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加热,从而高效的对颗料原料进行高效节能的全方位加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侧基底板;2-第一环侧板;3-第二环侧板;4-第三环侧板;5-压力传感板;6-加热层环板;7-旋转动力装置;8-转轴连杆机构;9-第一外圈层挡板;10-上盖挡板;11-泄压电磁阀;12-密封内圈;13-密封内槽;14-颗料排出管;15-排出密封基块;16-密封固定电磁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包括底侧基底板1和第一环侧板2,底侧基底板1的一侧与第一环侧板2的一端侧固定连接;底侧基底板1内装设有压力传感板5机构;包括第二环侧板3,第一环侧板2的另一端侧与第二环侧板3的一端侧固定连接;第二环侧板3内侧固定设有加热层环板6;包括第三环侧板4,第二环侧板3的另一端侧与第三环侧板4的一端侧固定连接;第三环侧板4与第二环侧板3相接处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圈层挡板9;包括上盖挡板10,上盖挡板10装设在第一外圈层挡板9上;包括旋转动力装置7,旋转动力装置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连杆机构8;转轴连杆机构8的端侧与底侧基底板1固定相连。进一步的,第一环侧板2、第二环侧板3为相互配合的横截面为弧形的环板;加热层环板6的结构尺寸与第二环侧板3的结构尺寸相配合。进一步的,上盖挡板10上固定装设有泄压电磁阀11;上盖挡板10的边沿侧固定设有密封内圈12结构;第一外圈层挡板9上开设有密封内槽13结构;密封内圈12的结构尺寸与密封内槽13结构尺寸相配合;密封内圈12在上盖挡板10的位置与密封内槽13在第一外圈层挡板9的位置相配合。进一步的,第一环侧板2的底部设有颗料排出管14;包括排出密封基块15,排出密封基块15的结构尺寸与颗料排出管14的结构尺寸相配合;颗料排出管14上设有密封固定电磁锁16;排出密封基块15上设有与颗料排出管14上的密封固定电磁锁16位置、结构相配合的电磁锁孔结构。进一步的,第一环侧板2和加热层环板6的靠内侧表层为有机硅高分子耐磨耐热材料板。在本专利技术中,先将待加热的颗料原料加入本专利技术装置中,压力传感板5/压力传感器监测到当前原料的重量,从而便于对旋转动力装置7的功率/转速进行调控,便于对加热层环板6的功率/温度进行调控,从而高效的对颗料原料进行高效节能的全面加热。第一环侧板2的弧面状结构,便于在装置转动时颗料原料的爬升操作;颗料原料在弧面状的加热层环板6上进行旋转滚动加热,使得颗料原料的表面能够得到充分加热。加热完成后,上盖挡板10上的泄压电磁阀11将内部的热气体压力释放,再通过颗料排出管14将原料输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底侧基底板(1)和第一环侧板(2),所述底侧基底板(1)的一侧与第一环侧板(2)的一端侧固定连接;/n所述底侧基底板(1)内装设有压力传感板(5)机构;/n包括第二环侧板(3),所述第一环侧板(2)的另一端侧与第二环侧板(3)的一端侧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环侧板(3)内侧固定设有加热层环板(6);/n包括第三环侧板(4),所述第二环侧板(3)的另一端侧与第三环侧板(4)的一端侧固定连接;/n所述第三环侧板(4)与第二环侧板(3)相接处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圈层挡板(9);/n包括上盖挡板(10),所述上盖挡板(10)装设在第一外圈层挡板(9)上;/n包括旋转动力装置(7),所述旋转动力装置(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连杆机构(8);/n所述转轴连杆机构(8)的端侧与底侧基底板(1)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侧基底板(1)和第一环侧板(2),所述底侧基底板(1)的一侧与第一环侧板(2)的一端侧固定连接;
所述底侧基底板(1)内装设有压力传感板(5)机构;
包括第二环侧板(3),所述第一环侧板(2)的另一端侧与第二环侧板(3)的一端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环侧板(3)内侧固定设有加热层环板(6);
包括第三环侧板(4),所述第二环侧板(3)的另一端侧与第三环侧板(4)的一端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环侧板(4)与第二环侧板(3)相接处垂直固定有第一外圈层挡板(9);
包括上盖挡板(10),所述上盖挡板(10)装设在第一外圈层挡板(9)上;
包括旋转动力装置(7),所述旋转动力装置(7)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转轴连杆机构(8);
所述转轴连杆机构(8)的端侧与底侧基底板(1)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心式的智能加热机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环侧板(2)、第二环侧板(3)为相互配合的横截面为弧形的环板;
所述加热层环板(6)的结构尺寸与第二环侧板(3)的结构尺寸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平谢秋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台商投资区中栓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