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杯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927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杯垫,包括底座壳、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安装于底座壳上,所述底座壳内安装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引线与发热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发热单元为一薄板状结构,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的内表面涂覆有纳米导电发热膜,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的边缘端设置有作为输入电极的导电银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接在板状表面覆合一层发热膜,不存在二次传导,同时发热膜发射出红外及远红外热能,与杯体除了有接触的热传导,同时还有热辐射传导,只要是在辐射热能照射物体都能接收到热能,是一款热转换率极高的技术方案,同等恒温温度下功率更小,耗能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杯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合家居、户外、办公或咖啡热饮公共场所使用的智能小电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保温杯垫。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居家、办公或户外,都希望随时随地能饮用到适温的饮品,出于对身体健康及饮用体验考虑,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口温热的饮品,是非常惬意的事,特别是女性遇到生理期,饮用冷的饮品将对身体有伤害,女性消费者特别需要一款保温产品。为了满足人们对饮品保温的需要,市场上出现各种保温产品,如各种保温杯,绒布棉质保温杯套等,花样百出,经过本专利技术人细致分析,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杯保温温度不可控,初时过烫,一定时间后又过冷;绒布棉质保温杯套则外观漂亮,而实际效果堪忧,达不到想要的保温时间和温度。另外市场上已经出现带加热的保温垫,经过分析发现,其发热单元为金属电热管或铝PTC发热体贴合在板状表面,使用金属材料成本高,组装工艺复杂带来加工成本也高;为了装下发热体垫体厚度较高;发热处与板状表面贴合接触,热转换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了一种功率小、耗能少、热转换率极高的保温杯垫。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杯垫,包括底座壳、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安装于底座壳上,所述底座壳内安装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引线与发热单元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为一薄板状结构,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的内表面涂覆有纳米导电发热膜,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的边缘端设置有作为输入电极的导电银膜。本技术直接在板状表面覆合一层发热膜,不存在二次传导,同时发热膜发射出红外及远红外热能,与杯体除了有接触的热传导,同时还有热辐射传导,只要是在辐射热能照射物体都能接收到热能,是一款热转换率极高的技术方案,同等恒温温度下功率更小,耗能更少。进一步,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是加入了远红外发射剂的石墨烯-硅碳晶,以特殊工艺合成制作的加热组份可耐1000℃高温、耐腐蚀、低衰减,电热转换率99%以上。进一步,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是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镀在基材表面。或者,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通过丝网印刷工艺涂覆在基材表面。进一步,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是低压导电发热膜,其输入电压在2-15V之间,输入电流在0.5-3A之间,最佳输入电压为5V,电流为2A。进一步,所述基材为耐高温的陶瓷板或微晶玻璃或石英玻璃,基材厚度为0.5-10毫米。基于使用效果、生产工艺,材料成本,玻璃具有单向导热和透光的特性,只在发热膜对应位置发热,发热膜周边是热的不良导体,基材厚度最佳的是2毫米。或者,所述基材为金属导热材质,在所述基材表面顺序涂覆绝缘层和纳米导电发热膜,基材厚度为0.5-10毫米,基材厚度最佳的是1毫米。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或者,所述底座壳内安装有充电蓄电池,所述充电蓄电池与控制单元之间通过电源线电性连接。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作为可移动的保温杯垫,在所述保温杯垫内设置有充电蓄电池,综合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便携移动因素,电池容量为1000-20000mAh,最佳为2000mAh。或者,所述控制单元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插座,优选的插座为USBmini通用插座,可选的插座是圆形直流插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直接在板状表面覆合一层发热膜,不存在二次传导,同时发热膜发射出红外及远红外热能,与杯体除了有接触的热传导,同时还有热辐射传导,只要是在辐射热能照射物体都能接收到热能,是一款热转换率极高的技术方案,同等恒温温度下功率更小,耗能更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发热单元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发热单元的纳米导电发热膜处的平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热单元;11.基材;12.纳米导电发热膜;13.导电银膜;2.控制单元;21、USB插座;3、底座壳;4、引线;5、电源线;6充电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技术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参见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温杯垫,包括底座壳3、发热单元1,所述发热单元1扣接于底座壳3上,所述底座壳3内安装有控制单元2,所述控制单元2通过引线4与发热单元1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通过电源线5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本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2是由多个单片机芯片组成,包括触控IC、温度检测、充放电管理芯片,具体到实际应用可以有多个厂家和不同品牌芯片。本实施例所述发热单元1为一薄板状结构,包括一基材11,所述基材11的内表面涂覆有纳米导电发热膜12,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12的边缘端设置有作为输入电极的导电银膜13,所述引线4焊接于输入电极上。本技术直接在板状表面覆合一层发热膜,不存在二次传导,同时发热膜发射出红外及远红外热能,与杯体除了有接触的热传导,同时还有热辐射传导,只要是在辐射热能照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杯垫,包括底座壳、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安装于底座壳上,所述底座壳内安装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引线与发热单元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为一薄板状结构,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的内表面涂覆有纳米导电发热膜,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的边缘端设置有作为输入电极的导电银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杯垫,包括底座壳、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安装于底座壳上,所述底座壳内安装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引线与发热单元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单元为一薄板状结构,包括一基材,所述基材的内表面涂覆有纳米导电发热膜,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的边缘端设置有作为输入电极的导电银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是加入了远红外发射剂的石墨烯-硅碳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是通过磁控溅射镀膜工艺镀在基材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通过丝网印刷工艺涂覆在基材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导电发热膜是低压导电发热膜,其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洲张伟峰杨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柒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