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85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外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胎防滑层、外胎第一橡胶层、外胎第一减震层、外胎第一防刺层、外胎第二橡胶层、外胎第二减震层、外胎第二防刺层;外胎第一橡胶层的侧面为包含有芳纶短纤维的橡胶层;外胎第二橡胶层为高分子记忆橡胶层;内胎包括内胎橡胶层,内胎橡胶层内部为内胎充气腔,内胎充气腔内填充有轮胎修补液,内胎橡胶层位于外胎第二防刺层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具有优良的自修复功能,还能够大大降低尖锐物体对轮胎的伤害,同时具有防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减少废旧轮胎污染等优点,综合性能很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
技术介绍
普通轮胎一旦被扎,容易漏气造成胎压不平衡,导致轮胎胎侧与地面接触磨损,带来爆胎隐患。爆胎让轮胎瞬间失去支撑力,车辆重心转移而失控。数据显示,在法国平均每80000公里,就会发生一次轮胎被扎事件,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55000公里,中国则更短,仅为9500公里。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将近一半是由轮胎故障引起的,其中爆胎占轮胎事故总量的70%以上。如果驾驶员没有处置爆胎的经验,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驾驶动作,从而导致严重车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如果研发出一种自修复轮胎,当轮胎被刺穿时,可以自动修复内胎及外胎的大部分胎面穿孔,便可以减缓漏气的速度,确保车主不必临时停车来更换轮胎,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基于此,我们研究出了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属于一种充气式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所述外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胎防滑层、外胎第一橡胶层、外胎第一减震层、外胎第一防刺层、外胎第二橡胶层、外胎第二减震层、外胎第二防刺层;所述外胎第一橡胶层的侧面为包含有芳纶短纤维的橡胶层;所述外胎第二橡胶层为高分子记忆橡胶层;所述外胎第一防刺层和所述外胎第二防刺层各自包括两层由经线、纬线交错编织的帘布层以及位于帘布层中间的铜丝层;所述内胎包括内胎橡胶层,所述内胎橡胶层内部为内胎充气腔,所述内胎充气腔内填充有轮胎修补液,所述内胎橡胶层位于所述外胎第二防刺层的内侧。本技术在轮胎外胎内增设了一层高分子记忆橡胶层,从而增加了一层“自修复防刺漏安全区”,使尖锐物戳破轮胎胎面后可以被包裹,不会造成漏气,可以保证车辆继续行驶。高分子记忆橡胶层的密度高,质地柔软,可以立即平稳、准确地填穿孔,只要轮胎没有超过使用年限或表面并没有到达磨损极限均可继续使用,无需更换。扎入的物体被拔出来后,高分子记忆橡胶会自动修复进行密封,起到防刺漏的效果,解决了轮胎因扎钉、漏气而产生的交通隐患。同时,本技术还进一步在内胎充气腔内填充了轮胎修补液,当内胎橡胶层出现孔洞漏气时,轮胎修补液在内外空气压力的作用下会瞬间泄出在孔洞处聚合,堵塞孔洞,对孔洞进行牢固的填补。此外,本技术中的减震层可以在车辆行驶时起到缓冲作用,防刺层能够有效挡住尖锐物体扎伤轮胎。一旦尖锐物体不慎刺入轮胎内,本技术中的高分子记忆橡胶层和轮胎修补液便能够及时对轮胎的外胎和内胎进行自修复,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做出如下改进:优选的,所述外胎防滑层包括凸设于所述外胎第一橡胶层外侧的仿盾形防滑块,所述防滑块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采用盾形仿真设计可以提高胎侧强度,防止胎侧擦伤,与普通轮胎相比,在撞上马路沿或其他尖锐物时,被损坏机率低于80%。优选的,所述防滑纹为狼爪仿生花纹。狼爪仿生花纹设计,伸缩自如,抓地力强,适用于多地形路面。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记忆橡胶层的厚度为3-5mm。高分子记忆橡胶层同时具有密封功能,其可以使直径在6mm内,长度在8em内的尖锐物戳破轮胎胎面(不含胎侧)后被包裹,不会造成漏气,可以保证车辆继续行驶。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记忆橡胶层与所述外胎第一防刺层、所述外胎第二减震层粘合连接,保证其自动修复及密封效果,起到防刺漏的效果,解决轮胎因扎钉、漏气而产生的交通隐患。优选的,所述轮胎修补液通过设于所述内胎橡胶层上的气门嘴注入所述内胎充气腔内。具体的,将轮胎修补液适量通过气门嘴注入内胎充气腔内,再将内胎充足气。车辆行驶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轮胎修补液在胎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其余的液体在轮胎中被分散。在行驶中。当内胎被钉子或其它尖硬物质刺破时,猛力泄出的空气会把轮胎修补液带入孔洞,瞬时间把孔洞牢固的填补好。优选的,所述外胎第一减震层和所述外胎第二减震层为聚乙烯减震层。聚乙烯减震层不仅减震效果突出,而且还具有隔音、隔热保温、防水防潮、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利用高分子记忆橡胶的特点,能够有效将尖锐物封住,并待尖锐物拔出后自动修复外胎上的破洞。同时,内胎中的修补液也能够及时对出现的孔洞进行修补。另外,本技术还设有双重的减震层和防刺层,以阻挡尖锐物、减轻轮胎的震动。本技术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大大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能够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大大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附图为本技术外胎第一防刺层和外胎第二防刺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1-外胎防滑层,2-外胎第一橡胶层,3-外胎第一减震层,4-外胎第一防刺层,5-外胎第二橡胶层,6-外胎第二减震层,7-外胎第二防刺层,8-内胎橡胶层,9-内胎充气腔,10-轮胎修补液,11-防滑块,12-防滑纹,13-帘布层,14-铜丝层,15-气门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胎防滑层(1)、外胎第一橡胶层(2)、外胎第一减震层(3)、外胎第一防刺层(4)、外胎第二橡胶层(5)、外胎第二减震层(6)、外胎第二防刺层(7);所述外胎第一橡胶层(2)的侧面为包含有芳纶短纤维的橡胶层;所述外胎第二橡胶层(5)为高分子记忆橡胶层;所述外胎第一防刺层(4)和所述外胎第二防刺层(7)各自包括两层由经线、纬线交错编织的帘布层(13)以及位于帘布层(13)中间的铜丝层(14);/n所述内胎包括内胎橡胶层(8),所述内胎橡胶层(8)内部为内胎充气腔(9),所述内胎充气腔(9)内填充有轮胎修补液(10),所述内胎橡胶层(8)位于所述外胎第二防刺层(7)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包括外胎和内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胎防滑层(1)、外胎第一橡胶层(2)、外胎第一减震层(3)、外胎第一防刺层(4)、外胎第二橡胶层(5)、外胎第二减震层(6)、外胎第二防刺层(7);所述外胎第一橡胶层(2)的侧面为包含有芳纶短纤维的橡胶层;所述外胎第二橡胶层(5)为高分子记忆橡胶层;所述外胎第一防刺层(4)和所述外胎第二防刺层(7)各自包括两层由经线、纬线交错编织的帘布层(13)以及位于帘布层(13)中间的铜丝层(14);
所述内胎包括内胎橡胶层(8),所述内胎橡胶层(8)内部为内胎充气腔(9),所述内胎充气腔(9)内填充有轮胎修补液(10),所述内胎橡胶层(8)位于所述外胎第二防刺层(7)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防滑层(1)包括凸设于所述外胎第一橡胶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火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韩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