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278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8 22:14
一种充气轮胎。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提供一种在冻结路面上的行驶性能良好的充气轮胎。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浅槽(40)和多个凹部(32),多个浅槽(40)平行延长,其特征在于,对于多个浅槽(40),使与浅槽(40)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胎面部的剖面形状为锯齿状,相当于所述锯齿状的顶点的部分形成为边缘(44),在两个边缘(44)之间形成有凹部(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9-28594(申请日:2019年2月20日)为基础,并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019-28594享有优先权。本申请包含日本专利申请2019-28594的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3所记载那样,已知有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上形成有多个浅槽,而且,从轮胎径向观察形成有圆形的多个凹部。在这样的充气轮胎中,由于浅槽及凹部去除冻结路面与胎面部之间的水膜,因此提高充气轮胎的冰上制动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16-10772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16-10772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6-107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期望进一步提高在冻结路面上的行驶性能,但不希望变更在胎面部形成有这样的浅槽及凹部的特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持形成有浅槽及凹部的胎面部的结构、并且进一步提高在冻结路面上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二)技术方案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浅槽和多个凹部,多个所述浅槽平行延长,其特征在于,对于多个所述浅槽,使与所述浅槽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胎面部的剖面形状为锯齿状,相当于所述锯齿状的顶点的部分形成为边缘,在两个所述边缘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部。(三)有益效果在上述的充气轮胎中,通过浅槽的边缘、以及形成于两个边缘之间的凹部发挥边缘效应,因此在冻结路面上的行驶性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在该图中,省略凹部、浅槽以及刀槽花纹。图2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实施方式的一个中央胎块的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是不存在凹部的位置上的中央胎块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是凹部的位置上的中央胎块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2的C-C线截取的剖视图。是凹部的位置上的中央胎块的轮胎周向的剖视图。图6是图4的D部的放大图。图7A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沿轮胎宽度方向Y延伸的直线状的刀槽花纹的图。不过对浅槽省略图示。图7B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一个曲线状的刀槽花纹的图。不过对浅槽省略图示。图7C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由波纹状的部分和直线状的部分构成的刀槽花纹的图。不过对浅槽省略图示。图7D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一个端部在中央胎块内封闭的刀槽花纹的图。不过对浅槽省略图示。图8是表示浅槽与刀槽花纹相交的角度的变更例的图。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中央胎块的图。图9A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比较例1的充气轮胎中的一个胎块的图。图9B是从轮胎径向外侧观察比较例2的充气轮胎中的一个胎块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进行说明。此外,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下说明中的充气轮胎的特征是指装配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充气轮胎在无负载状态下的特征。在此,正规轮辋是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TRA标准中的“Design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标准中的“MeasuringRim(测量轮辋)”。另外,正规内压是JATMA标准中的“最大气压”、TRA标准中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值)”的“最大值”或者ETRTO标准中的“INFLATIONPRESSURE(充气压力)”。但是,在充气轮胎用于乘用车的情况下,正规内压是180kPa。另外,后述的正规载荷是JATMA标准中的“最大负载能力"、TRA标准中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不同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值)“中的最大值或者ETRTO标准中的“LOADCAPACITY(负载能力)”。但是,在充气轮胎用于乘用车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内压为180kPa的对应载荷的85%。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除了胎面部的结构之外具有与一般的子午线轮胎相同的结构。如果例示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大致结构,则如下所述。首先,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胎圈部由胎圈芯和橡胶制的胎边芯构成,其中,该胎圈芯由卷绕成圆形的钢丝构成,该胎边芯设置于胎圈芯的径向外侧。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上架设有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是沿着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帘布层帘线被橡胶覆盖的片状部件。胎体帘布层通过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之间形成充气轮胎的骨架形状,并且在胎圈部的周围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回,从而覆盖胎圈部。在胎体帘布层的内侧粘贴有由空气透气性低的橡胶构成的片状的内衬。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带束层,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带束增强层。带束层是钢制的多个帘线由橡胶覆盖而成的部件。带束增强层是有机纤维制的多个帘线由橡胶覆盖而成的部件。在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具有接地面的胎面部。另外,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侧部。除了这些部件之外,根据轮胎的功能上的需要,而设置有带束层下衬垫、胎圈包布等部件。接着对胎面部进行说明。在胎面部上形成有由多个陆部及多个槽构成的胎面图案。胎面图案的详细没有限定,例如是图1所示那样的胎面图案。在图1的胎面图案中,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在附图中用箭头X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四根主槽10、和向轮胎宽度方向(在附图中用箭头Y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槽12。而且,形成有由主槽10及横槽12分割的多个陆部。作为图1的实施方式中的陆部,形成有被接近轮胎中心线CL的两根主槽10夹持的多个中央胎块20、在轮胎宽度方向Y的两侧被接近轮胎接地端E的主槽10和轮胎接地端E夹持的多个胎肩胎块22、以及中央胎块20与胎肩胎块22之间的多个居间胎块24。任意的胎块都沿着轮胎周向X排列而形成胎块列。此外,主槽可以不是如图1的主槽10那样沿轮胎周向X呈直线状延伸的结构,也可以是例如一边折曲一边向轮胎周向X延伸的锯齿状的结构、一边弯曲一边向轮胎周向X延伸的波纹状的结构、相对于轮胎周向X倾斜地延伸的结构。另外,陆部也可以是被沿着轮胎周向X延伸的主槽分割但未被横槽分割的、沿着轮胎周向X延伸的肋。下面,关于陆部的结构,以中央胎块2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图5所示,在中央胎块20上设置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多个浅槽40。这些浅槽40被称为第一边缘等。这些浅槽40向相同方向延长并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浅槽40沿轮胎周向X延长。如图3所示,浅槽40是形成倾斜面42的槽,该倾斜面42相对于没有浅槽40的情况下的接地面倾斜。由于多个浅槽40沿着与浅槽40的延长方向(即轮胎周向X)正交的方向(即轮胎宽度方向Y)排列,因此如图3及图4所示,沿轮胎宽度方向Y连续形成多个倾斜面42。因此,如图3及图4所示,这些浅槽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浅槽和多个凹部,多个所述浅槽平行延长,其特征在于,/n对于多个所述浅槽,使与所述浅槽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胎面部的剖面形状为锯齿状,相当于所述锯齿状的顶点的部分形成为边缘,/n在两个所述边缘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0 JP 2019-0285941.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形成有多个浅槽和多个凹部,多个所述浅槽平行延长,其特征在于,
对于多个所述浅槽,使与所述浅槽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胎面部的剖面形状为锯齿状,相当于所述锯齿状的顶点的部分形成为边缘,
在两个所述边缘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胎面部上形成有多个刀槽花纹,在被两个所述刀槽花纹夹持的陆部片上形成有所述凹部,
当将所述凹部的两侧的所述刀槽花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W1,将所述凹部与一侧的所述刀槽花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W2,将所述凹部与另一侧的所述刀槽花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W3时,W2/W1及W3/W1是0.1以上0.3以下。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二朗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