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783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5 22:48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设置于胎面部的陆部(20)、设置于陆部(20)的多个刀槽花纹(30)、以及配置于相邻的两个刀槽花纹(30)之间的至少一个凹部(34)。刀槽花纹(30)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备从刀槽花纹(30)的底面朝向胎面表面突出的底面突起(42、44、46),凹部(34)接近底面突起(42、44、46)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所述,公知有一种在胎面部形成有刀槽花纹的充气轮胎。在这样的充气轮胎中,可发挥刀槽花纹产生的边缘效应,因此在冰冻路面上的行驶性能优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2747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刀槽花纹而言,会使陆部的刚性降低,容易引起陆部的过度倾倒,因此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从刀槽花纹的底面朝向胎面表面突出的突起,防止陆部的过度倾倒。但是,当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设置上述那样的突起时,会导致在突起的附近刚性局部地升高,有损操纵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抑制陆部的过度倾倒并实现陆部刚性的均匀化,提高了操纵稳定性。(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设置于胎面部的陆部、设置于所述陆部的多个刀槽花纹、以及配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刀槽花纹之间的至少一个凹部,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备从所述刀槽花纹的底面朝向胎面表面突出的底面突起,所述凹部接近所述底面突起设置。(三)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配置于刀槽花纹之间的凹部接近底面突起设置,因此能够抑制陆部的过度倾倒并实现陆部刚性的均匀化,提高了操纵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图2是从垂直于胎面表面的方向观察中央胎块20的图。<br>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视图。图4A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变更例的图。图4B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变更例的图。图4C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变更例的图。图5A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5B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5C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5D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6A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6B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6C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6D是表示刀槽花纹的形状及凹部的配置的变更例的图。图7是从垂直于胎面表面的方向观察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的中央胎块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主槽;12-横槽;20-中央胎块;22-胎肩胎块;24-居间胎块;30-刀槽花纹;31-第一刀槽花纹;31a-外侧直线部;31b-波状部;31c-内侧直线部;32-第二刀槽花纹;32a-外侧直线部;32b-波状部;32c-直线部;33-接合部;34-凹部;42-外侧底面突起;44-内侧底面突起。具体实施方式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本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主旨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变更的方案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另外,附图为了便于说明而有时会对长度、形状等进行夸张地描绘或者示意性地描绘。但是,这样的附图仅为例示而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此外,以下说明中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指装配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充气轮胎在无负载状态下的特征。在此,正规轮辋是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TRA标准中的“Design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标准中的“MeasuringRim(测量轮辋)”。另外,正规内压是JATMA标准中的“最高胎压”、TRA标准中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不同冷胎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值)”中的“最大值”或者ETRTO标准中的“INFLATIONPRESSURE(充气压力)”。但是,在充气轮胎是轿车用的情况下,正规内压设定为180kPa,在轮胎上记载有ExtraLoad(加强型)或者Reinforced(加固型)的轮胎的情况下,设定为220kPa。另外,后述的正规载荷是JATMA标准中的“最大负载能力”、TRA标准中的“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不同冷胎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限值)”中的最大值或者ETRTO标准中的“LOADCAPACITY(负载能力)”。但是,在充气轮胎是轿车用的情况下,正规载荷是内压为180kPa的对应载荷的85%。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除了胎面部的结构之外具有与一般的子午线轮胎相同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大致结构例示如下。首先,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圈部。胎圈部由胎圈芯和橡胶制的胎边芯构成,其中,所述胎圈芯由卷绕成圆形的钢丝构成;所述胎边芯设置于胎圈芯的径向外侧。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架设有胎体帘布层。胎体帘布层是沿着与轮胎周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的多个帘布层帘线被橡胶包覆而成的片状的部件。胎体帘布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圈部之间形成充气轮胎的骨架形状,并且绕着胎圈部而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折回从而包覆胎圈部。在胎体帘布层的内侧粘贴有片状的内衬层,该内衬层由对于空气而言透气性较低的橡胶构成。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带束层,在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带束增强层。带束层是多个钢制的帘线被橡胶包覆而成的部件。带束增强层是多个有机纤维制的帘线被橡胶包覆而成的部件。在带束增强层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具有接地面的胎面部。另外,在胎体帘布层的轮胎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胎侧部。除了这些部件之外,根据轮胎的功能上的需要,还设置有带束层下衬垫、胎圈包布等部件。接着对胎面部进行说明。在胎面部形成有由多个陆部及多个槽构成的胎面图案。当向装配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的充气轮胎负载正规载荷时,一个陆部形成一个连续的接地面。对于具有陆部的胎面图案没有限定,例如是图1所示那样的胎面图案。在图1的胎面图案中,设置有沿轮胎周向(在附图中用箭头X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四个主槽10、以及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在附图中用箭头Y表示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槽12。并且形成有被主槽10及横槽12分割而成的多个陆部。作为图1实施方式的陆部,形成有被接近轮胎中心线CL的两个主槽10夹持的多个中央胎块20、在轮胎宽度方向Y的两侧被接近轮胎接地端E的主槽10和轮胎接地端E夹持的左右一对胎肩胎块22、以及中央胎块20与胎肩胎块22之间的多个居间胎块24。各胎块都沿着轮胎周向X排列而形成胎块列。此外,主槽可以不是如图1的主槽10那样沿着轮胎周向X呈直线状延伸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曲折地沿着轮胎周向X延伸的锯齿状的结构、弯曲地沿着轮胎周向X延伸的波纹状的结构、相对于轮胎周向X倾斜地延伸的结构。另外,陆部也可以是被沿着轮胎周向X延伸的主槽分割但未被横槽分割的、沿着轮胎周向X延伸的肋。下面对于陆部的结构以中央胎块2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中央胎块20沿着轮胎周向X空开间隔设置有多条沿轮胎宽度方向Y延伸的刀槽花纹30。刀槽花纹30是指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设置于胎面部的陆部、设置于所述陆部的多个刀槽花纹、以及配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刀槽花纹之间的至少一个凹部,/n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备从所述刀槽花纹的底面朝向胎面表面突出的底面突起,/n所述凹部接近所述底面突起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5 JP 2019-025432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设置于胎面部的陆部、设置于所述陆部的多个刀槽花纹、以及配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刀槽花纹之间的至少一个凹部,
所述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具备从所述刀槽花纹的底面朝向胎面表面突出的底面突起,
所述凹部接近所述底面突起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刀槽花纹具备:第一刀槽花纹、第二刀槽花纹、以及使所述第一刀槽花纹与所述第二刀槽花纹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对接的接合部,
所述底面突起设置于所述接合部,且随着从所述第一刀槽花纹及所述第二刀槽花纹的底面朝向胎面表面而在刀槽花纹长度方向上变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口径是所述刀槽花纹深度的1/2的位置处的所述底面突起的刀槽花纹长度方向的长度的1/2以上且2倍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越靠近底部侧内径越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深度是所述主槽的深度的1/4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当将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口二朗
申请(专利权)人: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