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39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包括OBD盒体、套管,所述OBD盒体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第二盒体一端连接第一盒体,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盒体表面,第一盒体可相对套管滑动;所述第一盒体插入套管一端为汽车连接端,所述汽车连接端设有套盖;位于汽车连接端一侧的套管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一盖槽;所述第二盒体另一端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二盖槽;还设有限制第一合体相对套管滑动的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汽车OBD防护装置设计为抽拉结构,无需连接的时候相对套管是退出状态,设有套盖能保护该连接端减少或避免灰尘进入,以及受到其他硬物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诊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OBD全称:OnBoardDiagnostics翻译成中文是:是一种为汽车故障诊断而延申出来的一种检测系统。“OBDⅡ”是“onBoardDiagnosticsⅡ”,即Ⅱ型车载诊断系统的缩写。OBD系统将从发动机的运行状况随时监控汽车是否尾气超标,一旦超标,会马上发出警示。当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MIL)灯或检查发动机(CheckEngine)警告灯亮,同时动力总成控制模块(PCM)将故障信息存入存储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可以将故障码从PCM中读出。根据故障码的提示,维修人员能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的性质和部位。OBD实时监测发动机、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氧传感器、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系统、EGR等系统和部件。然后通过不同与排放有关的部件信息,联接到ECU(电控单元,它能检测、分析与排放相关故障的功能),当出现排放故障时,ECU记录故障信息和相关代码,并通过故障灯发出警告,告知驾驶员。ECU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保证对故障信息的访问和处理。为使汽车排放和驱动性相关故障的诊断标准化,从1996年开始,凡是在美国销售的全部新车,其诊断仪器、故障编码和检修步骤必须相似,即符合OBDⅡ程序规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汽车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驱动性和排放诊断基础,OBDⅡ系统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实施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OBD系统广泛应用,其保护装置仍然存在着缺陷,本方案提供一种新型汽车OBD防护装置,改善了保护装置的结构,增强了OBD在实际使用中的在设备结构上的实用性。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包括OBD盒体、套管,所述OBD盒体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第二盒体一端连接第一盒体,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盒体表面,第一盒体可相对套管滑动;所述第一盒体插入套管一端为汽车连接端,所述汽车连接端设有套盖;位于汽车连接端一侧的套管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一盖槽;所述第二盒体另一端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二盖槽;还设有限制第一合体相对套管滑动的限位装置。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卡块和与之匹配的限位卡槽;所述套管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所述卡块,所述限位卡槽设于第二盒体表面。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卡块转动连接于限位凹槽内,转动卡块卡设于限位卡槽内。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盒体设有第二盖槽一端设有外部连接口。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部连接口设有防尘塞。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位于汽车连接端一侧的套管连接有柔性套,所述柔性套端面设有不粘胶层。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位于汽车连接端一侧的套管连接有柔性套和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一端设有不粘胶层与汽车相应接口处连接,所述柔性套和固定套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柔性套和固定套采用柔性的材质制成。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柔性套和固定套之间连接面至少一个端面设有不粘胶层,通过不粘胶可拆卸连接;或柔性套和固定套之间连接面设有柔性磁条,通过磁条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套管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有过滤网和风机;所述第一盒体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内设有防尘回弹片,所述防尘回弹片在风吹动下可产生偏转,偏转后与出风口的侧壁形成供风流动的通道。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一、本技术所述汽车OBD防护装置设计为抽拉结构,无需连接的时候相对套管是退出状态,设有套盖能保护该连接端减少或避免灰尘进入,以及受到其他硬物的伤害,套盖与套管上设有的第一盖槽相抵触,可以防止套盖脱落或减少套盖脱落的风险;需要使用OBD时,解除限位装置的限位,推动第二盒体从而使第一盒体汽车连接端伸出,与汽车相应接口连接即可使用;而套盖插入第二盖槽,也可防止套盖丢失,相比套盖直接与汽车连接端转动连接或者设于连接端一侧,本申请可拆分的设计不占用连接处的狭小空间。二、本技术设有卡块,并转动连接于限位凹槽内,转动卡块向上然后与第二盒体设有限位卡槽卡接,限位卡槽的大小略微小于卡块的大小即可,或者卡块采用橡胶能弹性材质,卡块与限位卡槽相抵触从而实现固定。通过卡块的设计可以防止在未使用的时候触动第二盒体从而导致第一盒体伸出。三、本技术所述OBD采用现有技术公开的OBD检测系统,设有外部连接口丰富了连接方式,而不局限于仅无线连接,有限连接和无线连接可共存。四、本技术设有柔性套,在汽车连接端连接好后,该柔性套可与汽车通过不粘胶连接,这样可以起到密封作用,没减少了异物或灰尘对连接口处的影响;更进一步的,还设有固定套,固定套预先与汽车OBD接口处外圈固定,柔性套再与固定套通过不粘胶或软磁条连接,便于可多次利用,相比直接将柔性套与汽车OBD接口处外圈连接增强可重复利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正常未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推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俯视横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套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图中展示了防尘回弹片在风吹动下和静止回弹状态;图7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套管侧壁进风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汽车OBD防护装置柔性套和固定套结构示意图。图标:OBD盒体1、第一盒体11、汽车连接端111、第二盒体12、外部连接口121、第二盖槽122、限位卡槽123、套管2、限位凹槽21、第一盖槽22、卡块3、进风口4、过滤网41、风机42、柔性套5、不粘胶层(或者柔性磁条)51、固定套6、套盖7、出风口8、防尘回弹片8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各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OBD盒体、套管,所述OBD盒体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第二盒体一端连接第一盒体,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盒体表面,第一盒体可相对套管滑动;所述第一盒体插入套管一端为汽车连接端,所述汽车连接端设有套盖;位于汽车连接端一侧的套管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一盖槽;所述第二盒体另一端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二盖槽;还设有限制第一合体相对套管滑动的限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OBD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OBD盒体、套管,所述OBD盒体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第二盒体一端连接第一盒体,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盒体表面,第一盒体可相对套管滑动;所述第一盒体插入套管一端为汽车连接端,所述汽车连接端设有套盖;位于汽车连接端一侧的套管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一盖槽;所述第二盒体另一端设有与套盖相匹配的第二盖槽;还设有限制第一合体相对套管滑动的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OBD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卡块和与之匹配的限位卡槽;所述套管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所述卡块,所述限位卡槽设于第二盒体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OBD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转动连接于限位凹槽内,转动卡块卡设于限位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OBD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设有第二盖槽一端还设有外部连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OBD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连接口设有防尘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昌强潘盛亮王德贵孙勇杨力张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玖捌汽车大数据贸易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