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机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6248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机散热系统,涉及车辆散热技术领域。其主要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PCB组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主要用于给PCB组件提供容纳空间,PCB组件主要用于车机所需电路的电子元器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PCB组件位于容纳腔内,PCB组件靠近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降温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机散热系统利用降温组件和散热孔将PCB组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到容纳腔外进行散热,同时第一导热部能将PCB组件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进一步减少PCB组件上热量的堆积,提高PCB组件运行时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机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散热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机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车机是安装在车辆中控台内的车载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车机从早期的单一功能,已经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车机能够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比如,现有的车机具有3G功能、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无线语音、数字通信和人造卫星的GPS系统实现信息交换等等。随着车机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车机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在实际应用中,车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会增加,但是,由于车机一般都安装在密闭空间内,在车机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车机的温度将不断升高,一旦车机的温度过高,将极大地影响车机的工作性能。然而,现有的车机散热方式仍然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其散热效率较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其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PCB组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PCB组件位于容纳腔内,PCB组件靠近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降温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降温组件包括散热部和第二导热部,第二导热部位于PCB组件和散热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均包括导热硅胶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包括散热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部包括支撑板和冷却管,冷却管布设于支撑板,冷却管为S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和第一导热部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第一导热部通过多个立柱安装于第一盖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热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和/或第二盖体开设有通风口。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内设置有防护网。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体和/或第二盖体设置有风扇。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其结构简单,散热效率较高。其主要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PCB组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主要用于给PCB组件提供容纳空间,PCB组件主要用于车机所需电路的电子元器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PCB组件位于容纳腔内,PCB组件靠近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降温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部,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对开设有多个散热孔。由于车机一般都安装在密闭空间内,在车机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车机的温度将不断升高,一旦车机的温度过高,将极大地影响车机的工作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其可以利用降温组件和散热孔将PCB组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到容纳腔外进行散热,避免其温度过高,同时第一导热部能将PCB组件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进一步减少PCB组件上热量的堆积,通过第一导热部、散热孔和降温组件的配合,提高PCB组件运行时的散热效率,延长车机的使用寿命。与现有的车机散热方式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车机散热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机散热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组装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部的另一种设置方式。图标:100-车机散热系统;110-第一盖体;111-凹槽;112-容纳腔;114-散热孔;116-通风口;118-立柱;120-第一导热部;130-PCB组件;140-降温组件;150-散热部;152-支撑板;154-冷却管;160-第二盖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车机散热系统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车机散热系统100,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车机一般都安装在密闭空间内,在车机长时间运行的情况下,车机的温度将不断升高,一旦车机的温度过高,将极大地影响车机的工作性能。本技术提供的车机散热系统100利用各组件之间的配合,有效避免了车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堆积,提高了车机运行时的散热效率,延长车机的使用寿命。与现有的车机散热方式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车机散热系统100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车机散热系统100主要包括第一盖体110、PCB组件130和第二盖体160。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60主要用于给PCB组件130提供容纳空间,PCB组件130主要用于车机所需电路的电子元器件。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60可以选用塑料、金属、硅胶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60选用散热塑料制成,其具有一定的导热性能,能够把PCB组件130在运行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PCB组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所述PCB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PCB组件靠近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降温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开设有多个散热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PCB组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所述PCB组件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PCB组件靠近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设置有降温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对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包括散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位于所述PCB组件和所述散热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和所述第二导热部均包括导热硅胶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机散热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昌强张丽华杨力孙勇王德贵潘盛亮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玖捌汽车大数据贸易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