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3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坐部,靠垫部,用以支持所述坐部及靠垫部的导柱,一组附有滑轮的底座,及连接在底座与导柱之间的悬臂;其中,悬臂在连接于底座的一端朝底座方向设有轴芯,底座在连接于悬臂的一端朝悬臂方向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具有容室可以载置轴承,借轴承穿套悬臂的轴芯而获得支持。从而,导柱得以在底座上旋转移位,相对地使坐部及靠垫部可以改变方向,进而提升使用的价值。(*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省技术专利公告第223773号,申请号为第082209329号的《座 椅机构的改良》中揭露了一种利用"〈"字形导柱串接坐部及靠垫部的技术, 使所述坐部或靠垫部可以在导柱上滑动移位,借以调整出最符合使用者身体比 例的支撑模式。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所述导柱与载有滑轮的底座连接 釆用固定、连动式,换言之,使用者若要在"定点"改变方位,就必须借助底 座的滑轮旋转才可以达成,而滑轮与地面的摩擦次数频繁的情况下,不仅损坏 率增加,如果地面铺设木质地板,则还会产生地板刮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该座椅可以在底座 上定点旋转移位而不须移动底座,从而避免由于座椅的滑轮与地面摩擦而损伤 地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座 椅,其包括坐部,其一侧连接有第一套环;靠垫部,在与所述坐部连接的第一套环的同侧处连接有第二套环; 支持所述坐部及靠垫部的导柱,所述导柱的形状呈〈字形; 附有滑轮的底座,所述底座至少具有一承接部;及, 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柱之间的悬臂,所述悬臂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 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柱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底部在朝向所述底座的承接部方向设有轴芯;其中,所述底座的承接部内配置有套简,所述套简内具有容室,所述套筒具有外 壁面及内壁面,所述容室内载有与所述悬臂的轴芯适配的并穿套所述轴芯而使 该轴芯获得支持并能枢转的轴承。相比较于公知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字形导柱得以在 底座上旋转移位,相对地使坐部及靠垫部可以在不移动底座情况下定点改变方 向而提升使用的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座椅的立体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悬臂与底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悬臂与底座呈连接状态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坐部11第一套环111靠垫部10第二套环101导柱2底座3滑轮30承接部31悬臂4第一端40第二端41轴芯42垫片43固定栓44套简容室50外壁面51内壁面52凸缘521第一轴承60第二轴承6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3所示,本技术的座椅包括坐部ll,提供使用者乘坐,其一侧连接有第一套环111;靠垫部10,提供使用者背靠,其与所述坐部11连接的第一套环111同侧 处连接有第二套环101;用以支持所述坐部11及靠垫部10的导柱2,所述导柱2的形状大概呈"〈" 字形,导柱2依序串接前述坐部11的第一套环lll及靠垫部10的第二套环101, 使坐部11及靠垫部10获得支撑;一组附有滑轮30的底座3,所述底座3至少具有承接部31,如图3所示, 该承接部31为锥形孔;及,连接在底座3与导柱2之间的悬臂4,所述悬臂4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端 40及第二端41,第一端40与导柱2连接,第二端41与底座3连接,所述第二 端41的底部还朝底座3的承接部31方向设有轴芯42;上述底座3的承接部31内配置有套筒5,套筒5内具有容室50,容室50 内载有与悬臂4的轴芯42适配的第一轴承60及第二轴承61,借第一及第二轴 承60、 61穿套轴芯42而使该轴芯42获得支持并构成可以枢转的状态;套简5 具有外壁面51及内壁面52,其外壁面51,如图3所示,与上述承接部31的锥 形孔相匹配,为锥形面,使所述套简5与底座3的承接部31迫紧固定,且套简 5的内壁面52具有朝容室50方向凸出的凸缘521,用以定位第一轴承60和第 二轴承61;上述悬臂4的轴芯42的自由端连接有垫片43,垫片43的宽度大于轴芯42 的直径,可以防止所述第二轴承61掉落,也可以避免轴芯42自套简5中抽离; 所述垫片43是利用固定栓44穿过垫片43而锁入轴芯42中。由上述可知,串接有坐部ll及靠垫部IO的"〈"字形导柱2得以借悬臂 4的轴芯42在底座3上旋转移位;换言之,坐部ll及靠垫部IO可以在不移动 底座3情况下定点改变方向,以避免底座3的滑轮30因过度使用而遭损或使木 质地板被滑轮30刮伤的情形频繁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坐部,其一侧连接有第一套环;靠垫部,在与所述坐部连接的第一套环的同侧处连接有第二套环;支持所述坐部及靠垫部的导柱,所述导柱的形状呈ㄑ字形;附有滑轮的底座,所述底座至少具有一承接部;及,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柱之间的悬臂,所述悬臂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柱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底部在朝向所述底座的承接部方向设有轴芯;其中,所述底座的承接部内配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具有容室,所述套筒具有外壁面及内壁面,所述容室内载有与所述悬臂的轴芯适配的并穿套所述轴芯而使该轴芯获得支持并能枢转的轴承。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承接部为锥形孔, 所述容室的外壁面与所述承接部的锥形孔相匹配,为锥形面。3、 如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座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壁面具有朝 向所述容室方向凸出的凸缘。4、 如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的轴芯的自由端 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宽度大于所述轴芯的直径。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经固定栓穿过而锁入 所述轴芯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包括坐部,靠垫部,用以支持所述坐部及靠垫部的导柱,一组附有滑轮的底座,及连接在底座与导柱之间的悬臂;其中,悬臂在连接于底座的一端朝底座方向设有轴芯,底座在连接于悬臂的一端朝悬臂方向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具有容室可以载置轴承,借轴承穿套悬臂的轴芯而获得支持。从而,导柱得以在底座上旋转移位,相对地使坐部及靠垫部可以改变方向,进而提升使用的价值。文档编号A47C7/40GK201182393SQ20082010694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朝根 申请人:泰桦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坐部,其一侧连接有第一套环; 靠垫部,在与所述坐部连接的第一套环的同侧处连接有第二套环; 支持所述坐部及靠垫部的导柱,所述导柱的形状呈ㄑ字形; 附有滑轮的底座,所述底座至少具有一承接部;及, 连接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导柱之间的悬臂,所述悬臂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导柱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底部在朝向所述底座的承接部方向设有轴芯;其中, 所述底座的承接部内配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具有容室,所述套筒具有外壁面及内壁面,所述容室内载有与所述悬臂的轴芯适配的并穿套所述轴芯而使该轴芯获得支持并能枢转的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根
申请(专利权)人:泰桦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