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美全专利>正文

座椅的坐垫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30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的坐垫支撑架,包含一坐垫以及枢设于坐垫两侧之前脚架与后脚架,一横向支撑杆,两端压扁并形成一折弯面,折弯面外侧面平坦且与前脚架内侧面平整地焊固,弯折的角隅处两端各形成一弧形凸出面,坐垫两侧各设有一纵向支撑片,纵向支撑片一端用铆钉铆设于坐垫框侧边,另一端与前脚架接设,纵向支撑片下方设有一卡榫,当座椅展开,该卡榫将卡掣于横向支撑杆两端的弧形凸出面内侧而不致滑出或断裂;此类型的折叠座椅的横向支撑杆、前脚架与纵向支撑片及卡榫四者之间牢固地相连结,不会因体重过重者乘坐或因乘坐者长时间地变换坐姿,而使座椅造成结构松动坏掉的情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涉及一种座椅的坐垫支撑架
技术介绍
参考图1与图1A,图中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折迭式座椅的横向支撑杆A、前脚架B与纵向支撑片C及卡榫C1四者之间的局部放大图。此类折迭式座椅的坐垫支撑点分别位于坐垫D与后脚架E之间、坐垫D与卡榫C1之间以及坐垫D与横向支撑杆A之间,因此四者之间的连结性便显得相当重要。 由于坐垫D承受人体重量,且经常因人体不断地变换坐姿而造成座椅承受相当重的重量,此时常会发生连接于前脚架B上的纵向支撑片C上的卡榫C1断裂或朝横向支撑杆A外侧移动,如此情况久了之后会使座椅的坐垫D与前脚架B与后脚架E之间的连结产生松动,致而使整个座椅的卡在横向支撑杆A上的卡榫C1断裂坏掉不能继续使用;若卡榫C1往外位移时欲收合座椅也会无法顺利地朝向前脚架B内缘收合也是另一缺陷。 另外,一般的折迭式座椅横向支撑杆A有一种两端弯折形成波浪状,其中波峰部分沿前脚架B周缘的卷边B1焊固,波谷部分则延伸并焊固于前脚架B的槽道B2内,横向支撑杆A与前脚架B之间利用波浪状的支撑杆两端接设。由于横向支撑杆A与前脚架B之间并非平面焊接而是具有曲度者,对于焊接本身而言已较平面焊困难,若再加上焊接人员技术不佳,常因此制作出不良的折迭座椅。横向支撑杆A松动对坐垫D而言俨然失去了主要支撑,若再遇上前述卡榫C1上方的卯钉C2松动,对乘坐者而言是非常危险的。 参考图1B,图中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折迭式座椅,其横向支撑杆F两端虽同样折平焊接于前脚架G内侧,但其横向支撑杆F同样没有制成可以挡住卡榫H往外位移的弧形凸出面,此种座椅构造同样会产生前述座椅支架断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折迭座椅所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牢靠的坐垫支撑架。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座椅的坐垫支撑架,包含一坐垫以及枢设于该坐垫两侧之前脚架与后脚架,一横向支撑杆两端与该前脚架接设,该坐垫两侧各设有一纵向支撑片,该纵向支撑片一端接设于坐垫侧边,另一端与该前脚架接设,其中 所述横向支撑杆两端压扁并形成一折弯面,该折弯面与所述前脚架内侧面接设,弯折的角隅处两端各形成一弧形凸出面,所述纵向支撑片下方设一卡榫,当座椅展开,该卡榫将卡掣于该横向支撑杆两端的弧形凸出面内侧。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两端为平坦的表面,与前脚架之间的焊接较容易,也能较着实地焊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横向支撑杆,两端部延伸至前脚架,必须沿着前脚架的卷边焊固,在焊接技术上较为困难且并不牢固;此外,本技术横向支撑杆两端弯折处各形成一弧状凸出面,能够防止卡榫向外侧位移滑动,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横向支撑杆并不具备弧状凸出面,一旦人体经常于座椅上变换坐姿牵动到坐垫,将造成卡榫朝前脚架外侧方向偏移滑动,进而使整个座椅的支架松动不好乘坐,更严重者则会使卡榫断裂无法定位及平衡的保持在横向支撑杆上,则整张座椅无法继续使用且减少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折迭式座椅的立体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的折迭式座椅的横向支撑杆、卡榫与前脚架三者之间的局部放大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折迭式座椅的横向支撑杆、卡榫与前脚架三者之间的局部放大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迭式座椅及其坐垫分解图。 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迭式座椅的横向支撑杆、卡榫与前脚架与弧形凸出面四者之间的卡挚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迭式座椅完全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迭式座椅收合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迭式座椅改良,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折迭式座椅1及其坐垫2分解图。折迭式座椅1本体包含一坐垫框11,以及枢设于坐垫框11两侧的前脚架12与后脚架13,一横向支撑杆14横设于前脚架12之间,坐垫框11两侧与该边的前脚架12之间枢设一纵向支撑片15,纵向支撑片15下方有一卡榫151,坐垫框11上设置一坐垫2。 为解决折迭式座椅常因承受过重负载造成支撑点脱位的问题,因此特别针对所述横向支撑杆14与纵向支撑片的卡挚方式进行改良。请同时参考图2A所示,图中显示为本技术横向支撑杆14、单边纵向支撑片15与单边前脚架12三者之间连结关系的局部放大图。其中,该横向支撑杆14两端部被压扁并弯折形成一折弯面141,折弯面141外侧为平坦表面,并分别焊固于该边前脚架12的内侧平坦面,折弯面141与横向支撑杆14杆体之间的角隅弯折形成一弧形凸出面142,被焊固后的横向支撑杆14紧邻坐垫框11下方;该纵向支撑片15为一片体形态,其中一端用卯钉枢接于坐垫框11侧边,另一端枢设于前脚架12内侧面,并位于折弯面141上方,纵向支撑片15下方延伸出一卡榫151,当座椅完全展开时(如图3所示),由于纵向支撑片15转呈纵向,因而该卡榫151抵掣于弧形凸出面142内侧而不超出,即,具有弧形凸出面142的横向支撑杆14与具有卡榫151的纵向支撑片15均位于单边前脚架12内侧,坐垫框11侧边至弧形凸出面142之间仅间隔微小距离。 参考图4,图中显示为座椅折迭收合的示意图。纵向支撑片15的卡榫151被拉离开横向支撑杆14的弧形凸出面142,并通过与坐垫2侧边枢设的该端作为转轴,使坐垫2连同后脚架13与前脚架12之间的枢轴,收束于前脚架12框体内侧。 参考图1A与图2A。本技术优势在于,横向支撑杆14两端均制成平坦的表面,与前脚架12之间的焊接较容易,也能较着实地焊固,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横向支撑杆A,两端部延伸至前脚架B,必须沿着前脚架B的卷边B1焊固,在焊接技术上较为困难且并不牢固;此外,本技术横向支撑杆14两端弯折处各形成一弧状凸出面142,能够防止纵向支撑片15的卡榫151向外侧产生外移,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座椅(如图1A及图1B),其横向支撑杆A并不具备本技术所设的弧状凸出面142,一旦人体经常于座椅上变换坐姿牵动到坐垫,将造成纵向支撑片C及卡榫C1朝前脚架B外侧方向偏移,进而拉扯卯钉C2脱离出坐垫D侧边,进而使座椅支架松动或坏掉。 以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技术精神下所作有关本技术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技术意图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的坐垫支撑架,包含一坐垫以及枢设于该坐垫两侧之前脚架与后脚架,一横向支撑杆两端与该前脚架接设,该坐垫两侧各设有一纵向支撑片,该纵向支撑片一端接设于坐垫侧边,另一端与该前脚架接设,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撑杆两端压扁并形成一折弯面,该折弯面与所述前脚架内侧面接设,弯折的角隅处两端各形成一弧形凸出面,所述纵向支撑片下方设一卡榫,当座椅展开,该卡榫将卡掣于该横向支撑杆两端的弧形凸出面内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的坐垫支撑架,包含一坐垫以及枢设于坐垫两侧之前脚架与后脚架,一横向支撑杆,两端压扁并形成一折弯面,折弯面外侧面平坦且与前脚架内侧面平整地焊固,弯折的角隅处两端各形成一弧形凸出面,坐垫两侧各设有一纵向支撑片,纵向支撑片一端用铆钉铆设于坐垫框侧边,另一端与前脚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坐垫支撑架,包含一坐垫以及枢设于该坐垫两侧之前脚架与后脚架,一横向支撑杆两端与该前脚架接设,该坐垫两侧各设有一纵向支撑片,该纵向支撑片一端接设于坐垫侧边,另一端与该前脚架接设,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支撑杆两端压扁并形成一折弯面,该折弯面与所述前脚架内侧面接设,弯折的角隅处两端各形成一弧形凸出面,所述纵向支撑片下方设一卡榫,当座椅展开,该卡榫将卡掣于该横向支撑杆两端的弧形凸出面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美全王资媚
申请(专利权)人:凌美全王资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