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美全专利>正文

改良型折叠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2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折叠椅,主要是在折叠椅的前脚架内缘与椅背之间设置一椅背框,该椅背框除可增加锁合面积及锁合强度之外,锁合时椅背上边缘不致扭曲,椅背能完全固定在椅背框上。另外,还提供一种扩充间距装置,藉由该扩充间距装置除可将两张折叠椅留有间距的连结在一起之外,由于所述扩充间距装置具有弧弯角度,因此相邻折叠椅之间具有交角,将多张折叠椅相连结后,会排列形成一弧形轨迹,此种座椅排列方式适用于大型会议室、球场等大空间,可使坐在每排靠两侧的观众视野不受阻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椅,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型折叠椅。技术背景图12为一种现有折叠椅背板与前脚架分解图。该背板本体A是以铁板 折弯一体成型为与前脚架2上段部内缘相符的轮廓,背板本体A具有弧弯的 本体表面,并在该背板本体A表面结合软质背垫(图未示),背板本体A 上边缘轮廓延伸出一接合边31。该背板本体A与前脚架2结合的方式,是 先将该接合边31抵靠于前脚架2上段部内缘,使背垫面向折叠椅坐垫,再 用多个螺丝4以间隔排列的方式,分别穿设通过前脚架2并向下螺锁至接合 边31。然而,由于接合边31相当薄,长期受到螺丝4的螺锁力,易造成接 合边31变形而强度不足,可能导致整个背板脱离前脚架2,因此有必要针对此外, 一般在大型会议室或活动场合以及大型球赛的观众席中,常采用 间隔排列的方式将多张折叠椅排成数列供人乘坐,为使折叠椅整齐排列,常 会将每一张折叠椅独立摆放后再扣合连接在一起,但因每张折叠椅扣合在一 起后所留的间距很小,若身体较胖的人坐在一起会显得很拥挤,除非将折叠 椅单张一张一张排列,但若要保留折叠椅的适当间距常常造成整体上排列不 正的情形。于是相关人员针对上述问题来改良折叠椅,如图13所示,其是 在每张折叠椅的两边分别设置一铁环E以及一铁棒D,该铁环E是供一相邻 折叠椅的铁棒D套设,该铁棒D是供穿设于另一相邻折叠椅的铁环E内, 如此得以将两张以上折叠椅连结在一起,连结成一整体的折叠椅便能整齐的 排成数列。虽然此一改良解决了折叠椅排列不整齐的问题,但由于每张折叠 椅需连结在一起,使折叠椅之间不再留有间距,人们乘坐于折叠椅上常感到 空间受限,特别是体型壮硕的人容易感到拥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目的,在于改良折叠椅椅背与前脚架之间的结合结 构,在所述椅背与前脚架之间设置一椅背框,从而增加锁合面积及锁合强 度,使椅背能坚固的结合于前脚架内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改良现有折叠椅的扣合装置,提供一种扩 充折叠椅间距的装置,使多张折叠椅藉由扩充间距装置相连后,能形成弧形 的排列轨迹,使坐在两侧的观众也能享受极佳的视觉效果。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包括一椅背及一前脚架,还包括一椅背框,该椅背框设在所述椅背与前脚架之间,其轮廓与所述前脚架 内缘相符,所述前脚架、椅背框和椅背之间设有多个锁固组件;一扩充间距装置,其具有一前端面、 一后端面以及两侧面,该后端面大 于-该前端面,每一侧面是由该后端面斜向该前端面,两侧面之间具有交角, 所述两侧面分别连结于所述第一张折叠椅的前脚架与第二张折叠椅的前脚架。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所述椅背框端面呈"L"型。 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所述扩充间距装置其一侧面具有一定位 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一张折叠椅的前脚架相连;所述扩充间距装 置另一侧面具有一扣孔,该扣孔用于与所述第二张折叠椅的前脚架相连。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所述定位结构包含一活动穿设于所述侧 面的锁固组件,以及一设置在该锁固组件上方的卡缘;所述扣孔具有一颈缩丄山乂而。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所述第一张折叠椅的前脚架上设置一板 体,该板体具有一供所述定位结构固定的扣孔,该扣孔具有一颈缩端;所述 第二张折叠椅的前脚架上具有一供所述侧面上的扣孔扣固的卡柱。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在椅背与前脚架之间设置所述椅背框, 可避免螺丝直接穿设锁固于椅背上边缘时,可能造成椅背上边缘变形而强度 不足,即该椅背框可增加锁合面积及锁合强度,同时,锁合时椅背上边缘 不致扭曲,椅背能完全固定在椅背框上。另外,还提供一种扩充间距装 置,藉由该扩充间距装置除可将两张折叠椅留有间距的连结在一起之外, 由于扩充间距装置具有弧弯角度,因此相邻折叠椅之间具有交角,将多张折叠椅相连结后,会排列形成一弧形轨迹,此种座椅排列方式适用于 大型会议室、球场等大空间,可使坐在每排靠两侧的观众视野不受阻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椅背框与前脚架的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椅背框与椅背的组合图; 图3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椅背框与椅背的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椅背框与椅背组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立体图; 图6为一种现有折叠椅的脚踏板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脚踏板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扩充间距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扩充间距装置与两张折叠椅的分 解图10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扩充间距装置与两张折叠椅的 组合图11为使用多个扩充间距装置将多张折叠椅连结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现有折叠椅背板与前脚架分解图; 图13为一种现有折叠椅连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 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实施。图1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椅背框与前脚架的分解图。该椅 背框1为折弯成与该前脚架2相符的圆拱形轮廓,且其端面呈"L"型。将 椅背框1的一边抵靠于前脚架2上段部内缘,并施以点焊,椅背框1的另一 边则垂直贴合于前脚架2,图2为椅背框1与前脚架2的组合图。参照图3 及图4,在椅背框1的拱形范围内可供设置一椅背3,该椅背3上边缘轮廓 延伸出一接合边31,椅背3包含有一软质背垫32。椅背3与椅背框1结合 前,须先在前脚架2上间隔钻设多个穿通椅背框1的锁固孔21,再将椅背3的接合边31抵靠于椅背框1,用多个螺丝4分别穿过这些锁固孔21,并向 F螺锁至椅背3接合边31,使椅背3间接与前脚架2结合在一起。最后将一 胶条(图未示)嵌设于前脚架2表面,以遮盖螺丝4并美化折叠椅。图5即 为在椅背3与前脚架2的结合处增设椅背框1的折叠椅立体图。此外,图6为现有折叠椅的脚踏板示意图。 一般折叠椅后脚架C'具有一 脚踏板5,此脚踏板5的制作方法是先取两个表面具有冲压痕的横杆Al', 再取一平板B,并将此两横杆Al,分别焊固于平板B,的两边,使三组件连成一 整体构件,再将两横杆A1'的两端部分别焊固于后脚架C'的两侧。但此种脚 踏板经体重较重者多次踩踏常造成脚踏板中央面凹陷而强度不足,且制作过 程繁杂。因此本技术对此加以改良,设计一种如图7所示的脚踏板5, 此脚踏板5是取一板件经冲压加工一体成型,其表面具有可增加板件强度的 冲压痕,脚踏板5两侧具有可供焊固于后脚架C'两侧的垂直的接合边。此种 脚踏板5经踩踏后踩踏的力量会平均传递至四周,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强度 比现有脚踏板强,且其制作方便;此外,脚踏板5表面亦可供贩卖商张贴广告图8为本技术所述改良型折叠椅的扩充间距装置的分解图。扩充间 距装置具有呈框型的本体6,该本体6具有一前端面61、 一后端面62以及 两侧面63,该后端面62大于该前端面61,每一侧面是由该后端面62斜向 该前端面61,两侧面63之间因而形成一交角"(参照图ll)。在其中一侧 面上具有一卡缘631,在该卡缘631下方具有一孔632,该孔632是供穿设 一锁固组件65,该锁固组件65包含一可穿设通过孔632的栓651,以及一 套设于栓651上并用来增加锁紧面积的垫片652,与一用以螺合于栓65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折叠椅,包括一椅背及一前脚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椅背框,该椅背框设在所述椅背与前脚架之间,其轮廓与所述前脚架内缘相符,所述前脚架、椅背框和椅背之间设有多个锁固组件; 一扩充间距装置,其具有一前端面、一后端面以及两 侧面,该后端面大于该前端面,每一侧面是由该后端面斜向该前端面,两侧面之间具有交角,所述两侧面分别连结于所述第一张折叠椅的前脚架与第二张折叠椅的前脚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美全王资媚
申请(专利权)人:凌美全王资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