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舜专利>正文

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27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主要以一呈ㄩ形弯折的下椅背支架底侧中段结合于座椅的座垫边缘,于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周缘分别设有至少一沿轴向延伸的导槽,于导槽内二旁侧并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块,一呈ㄇ形弯折的上椅背支架以其二中空的端部相对套合于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且于上椅背支架二端部旁侧设有贯通的容置缺口,二定位机构分别设于上椅背支架的各容置缺口内,于定位机构内设有一可受驱动而弹翘的连动杆,于连动杆的动作端部设有向二旁侧延伸的侧凸部,使连动杆受驱动改变其侧凸部挡止于导槽内各定位凸块位置,可调整上、下椅背支架间的伸缩结合长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可容易调整座 椅的椅背高度,并产生适当定位效果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座椅椅背结构,其大多是将片状的椅背直接固定于座垫(或扶手) 后侧边缘,或以一靠背支架延伸至椅背后方,在将椅背结合于靠背支架上, 以形成固定式(无法活动)的椅背组合结构。另有于座垫后侧边缘以一可弯曲弹性变形的支架衔接椅背的結构,利用 支架的弹性变形而可提供椅背后仰的动作需求,此种结构可提供较佳的使用 舒适性。然而,上述各种座椅的椅背均设置于座垫后側固定高度的位置,无法随 着消费者的体型及身材上差异而调整其椅背高度,致使仅能针对单一身材的 背部支撑需求而设计,而难以依不同消费者体型而分别提供较佳的背部支撑需求,如此一来,往往会影响许多非一般身材的消费者靠背时的舒适性,形 成一实际应用上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的座椅椅背结构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其可依使用者体型的差异而调整椅背的高 度,以提供较佳的脅部支撑及靠背时的舒适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其椅背高度调整的操作极为简易,且于调整后具有适当的定位效果,具有使用上的 便利性。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下椅背支架,呈U形弯折,其底侧中段结合于座椅的座垫边缘,于下 椅背支架的二端部周缘分别设有至少一沿轴向延伸的导槽,于导槽内二旁侧 并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块;一上椅背支架,呈n形弯折,其二端部呈中空,可相对套合于下椅背支 架的二端部,且于上椅背支架二端部旁侧设有贯通的容置缺口 ;二定位机构,分别设于上椅背支架的各容置缺口内,定位机构至少包括 一可受驱动而弹翘的连动杆,且于该连动杆的动作端部设有向二旁侧延伸的 侧凸部,使连动杆受驱动而可改变其侧凸部挡止于导槽内各定位凸块位置。所述定位机构的连动杆于具有侧凸部的另一端部设有一按压键,所述按 压键凸出于上椅背支架的容置缺口 ,且所述连动杆以一弹性组件保持使所述 侧凸部下压的弹性。还包括二卡掣件,所述二卡掣件分别套合于所述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段延伸;所述下椅背支架二端部中段内周缘于各弹性支部的延伸路径上分别设 有一环凹缘,通过所述环凹缘供弹性支部扩张时嵌入,挡止上椅背支架由下 椅背支架的端部向外滑脱。所述卡掣件套合于下椅背支架端部预设的环凹缘内,且由该环凹缘向下 椅背二侧中段设有数个容置槽分别对应于卡翠件的弹性支部。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构造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构造放大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椅背高度调整动作示意图(一); 图5是本技术的椅背高度调整动作示意图(二); 图6是本技术的椅背高度调整动作示意图(三); 图7是本技术的椅背调至最高位置外观示意图。主要組件符号^1……下椅背支架 ll....下座部 12....环凹缘 13....导槽14....定位凸块 15....容置槽 2……上椅背支架 21....容置缺口22....挡止凹槽 3.....定位机构31....盖板座 311...镂空部32....枢轴 33....连动杆331....侧凸部 34....弹性组件35... 按压键 4.....卡掣件41....弹性支部 5.....椅背51...,头;fe 6.....座垫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分解图,由其参照图2 、 3的部分构造放大分 解图及整体组合示意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下椅背 支架l、上椅背支架2、定位机构3及卡掣件4等部分;其中,下椅背支架1呈iJ形弯折,于其底侧中段设有一下座部11,可供结合 于座椅的座垫6边缘,于下椅背支架1的二端部分别设有一环凹缘12,且 于环凹缘12周缘分别设有沿轴向延伸的一导槽13与数个容置槽15,且于 导槽13内二旁侧并有间隔并列设置的数个定位凸块14;上椅背支架2呈n形弯折,其顶侧中段可供结合椅背5及头枕51,且 上椅背支架2 二端部呈中空,于其内部设有数个沿轴向延伸的挡止凹槽22 分别对应于下椅背支架1的导槽13,而上椅背支架2端部旁侧另设有一向 内贯it的容置缺口 21;定位机构3分别由一盖板座31、 一连动杆33、 一弹性组件34及一按压 键35所组成,该连动杆33中段以一枢轴32枢设于盖板座31内底面,且于 盖板座31表侧设有一镂空部311,可供按压键35由内向外凸伸并压掣于连 动杆33 —端部,而连动杆33的另一端部则设有向二旁侧延伸的侧凸部331, 且利用弹性组件34的弹性,可使连动杆33具侧凸部331的一端保持下压(另 一端则推抵按压键35由盖板座31的镂空部311向外凸伸);卡掣件4套合于下椅背支架1的环凹缘12,于该卡掣件4周缘设有数 个斜向弹性扩张的弹性支部41对应于各容置槽15。组装时,二定位机构3的盖板座31可分别固定于上椅背支架2的各容 置缺口 21内,而上椅背支架2的二端部则可相对套合于下椅背支架1的二 端部,此时,卡掣件4的各弹性支部41收合于下椅背支架1的容置槽 内,而不影响下、上椅背支架1、 2间的滑移伸缩,使定位机构3的连动杆 33可以其侧凸部331凸伸于下椅背支架1的导槽13内挡止于对应定位凸块 14之间,使下、上椅背支架l、 2得以定位于一适当的拉伸长度。图4至6是本技术的椅背高度调整各动作示意图,由图7的椅背调 至最高位置外观示意图,可知当按压键35受力而下压连动杆33端部,则连 动杆33另一端部的倒凸部331亦同时脱离定位凸块14之间,此时,下椅背 支架1、上椅背支架2间呈可拉伸或收缩的组合形态,而当施加于按压键35 的力消失后,利用弹性组件34的弹性而可使连动杆33的側凸部331回复至 定位凸块14之间的原位,使下、上椅背支架1 、 2可#1定位于调整后的长 度;又,当下椅背支架l、上椅背支架2间被拉伸至最长的位置时,上椅背 支架2的各挡止凹槽22恰可滑移至下椅背支架1的容置槽15旁倒,此时, 卡掣件4的各弹性支部41可向外扩张而嵌入挡止凹槽22内,藉以形成一档 止,防止下椅背支架l、上椅背支架2持续被拉伸而造成滑脱。由上所述可知,本技术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确实具有适用于不 同使用者的体型差异,可同时提供较佳背部支撑性的功效。权利要求1. 一种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下椅背支架,呈u形弯折,所述下椅背支架的底侧中段结合于座椅的座垫边缘,于所述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周缘分别设有至少一沿轴向延伸的导 槽,于所述导槽内二旁侧并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块;一上椅背支架,呈n形弯折,所述上椅背支架二端部呈中空,可相对套 合于所述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且于所述上椅背支架二端部旁侧设有贯通的 容置缺口;二定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上椅背支架的各容置缺口内,该定位机构至 少包括一可受驱动而弹翘的连动杆,且于该连动杆的动作端部设有向二旁侧 延伸的侧凸部。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 位机构的连动杆于具有侧凸部的另 一端部设有一按压键,所述按压键凸出于 上椅背支架的容置缺口 ,且所述连动杆以一弹性组件保持使所述側凸部下压 的弹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椅背高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下椅背支架,呈ㄩ形弯折,所述下椅背支架的底侧中段结合于座椅的座垫边缘,于所述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周缘分别设有至少一沿轴向延伸的导槽,于所述导槽内二旁侧并有数个间隔设置的定位凸块;一上椅背支架,呈ㄇ形弯折,所述上椅背支架二端部呈中空,可相对套合于所述下椅背支架的二端部,且于所述上椅背支架二端部旁侧设有贯通的容置缺口;二定位机构,分别设于所述上椅背支架的各容置缺口内,该定位机构至少包括一可受驱动而弹翘的连动杆,且于该连动杆的动作端部设有向二旁侧延伸的侧凸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舜
申请(专利权)人:黄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