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信华专利>正文

椅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059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椅背装置,其至少具有一框架、一框盖、一网体及一支撑构件,该框架的周围设有数个螺固孔,该网体包覆于框架上,且以该框盖盖住该网体并以螺固元件固定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下方具有板体,该板体设有数个镂空孔以形成补强肋,该板体上设置有一腰部顶靠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确保支撑构件不致变形及断裂并可增加支撑强度。(*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椅背装置,尤指一种以网体作为椅背的椅背装置。
技术介绍
椅子是人们必备的家具,而习知椅子具有多种不同型式,为增进椅子透气通风的舒适性,于是有的椅子是以可透气的网体作为椅背。习知以网体作为椅背的椅子1,如图1、2所示,主要是由椅架11、椅座12、椅背13所构成。椅架11,是以呈辐射状的架体111,且末端设有方便移动的滚轮112,架立于地面并用以支撑椅座12及椅背13。椅座12,是于一底板的上方铺设有柔软的弹性元件,并以一层修饰布将其包覆,使吾人于乘坐时能达到舒适的目的。椅背13,主要是包括一框架131、一网体132及一腰部顶靠结构133,该框架131是呈适当框状造型的椅背骨架所框围出的空间,于框架131二侧设有呈L型的支撑管1311,支撑管1311下方具有一弯折处,以供支撑管1311固设于椅架11上,该网体132具有适当的弹性,并固设于框架131上,另于框架131二侧各设有一纵向的调整长槽1312,来供腰部顶靠机构133嵌设,该腰部顶靠机构133主要是在一本体的前侧结合一具弹性的靠垫1331,并在本体的二侧各连设嵌勾1332,藉由该嵌勾1332勾扣住框架131的调整长槽1312,使腰部顶靠机构133可固定在框架131上,并于框架131的调整长槽1312中上、下滑移,以调整该腰部顶靠机构133的位置。当乘坐者乘坐于该椅子1上时,可先调整该一腰部顶靠机构133的位置,使的与该乘坐者乘坐后的背部及腰部位置相对应,以达到乘坐者背部于贴靠椅背13时可更为舒适。然而,由于习知的椅背13是藉由二侧对称的支撑管1311与椅架11支撑连结,该椅背13于组立时容易产生不易对称、对齐的缺点,造成椅子1组立时的困难度增加,而该腰部顶靠机构133并无设置任何固定机构,于调整后,该腰部顶靠机构133并无法确实维持在所需的调整高度,且支撑管1311具有二处转折点a,该转折点a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点,当乘坐者的背部施力于椅背13时,支撑管1311的转折点a会容易因应力集中造成折断。是以,如何能提供一种能避免上述缺失并以网体作为椅背的椅子,实为家具业者极欲解决的一大课题。技术人是从事面家具相关产业开发的专业人员,有鉴于习知的椅子的组合方法未臻完善,以长年工作经验积极的进行研究,在不断的试验及改良后终获致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椅背装置,可将支撑构件予以包覆,以确保支撑构件不致变形及断裂,并可增加椅背装置的强度。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椅背装置,通过设置一腰部顶靠构件及其微调机构,使腰部顶靠构件调整至适当位置后锁固,可使乘坐时更为舒适。本技术的一种椅背装置,其至少具有一框架、一框盖、一网体及一支撑构件,该框架的周围设有数个螺固孔,该网体包覆于框架上,且以该框盖盖住该网体并以螺固元件固定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下方具有板体,该板体设有数个镂空孔以形成补强肋,该板体上设置有一腰部顶靠构件。本技术的椅背装置,可将支撑构件予以包覆,以确保支撑构件不致变形及断裂,并可增加椅背装置的强度。本技术的椅背装置,通过设置一腰部顶靠构件及其微调机构,使腰部顶靠构件调整至适当位置后锁固,可使乘坐时更为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椅子后视示意图。图2是习知椅子椅背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椅背的立体分解图,图3B、图3C是图3A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椅背及椅架的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椅背的组合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椅背的侧视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椅背的俯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易于了解本技术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图示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3A、3B、3C所示,本技术的椅背装置,至少具有一框架2、一框盖3、一网体4、一腰部顶靠构件5及一支撑构件6。框架2,具有符合人体背部弧度的曲线,于框架2四周设有数个螺固孔21,框架2下方具有一板体22,该板体22是朝向框架2的后方凸设,而与框架2的前端缘形成一容置空间P,板体22上设有数个长形的镂空孔221及补强肋222,于板体22中央设有二隔板223,该隔板223中央设有呈锯齿状的微调机构224,于微调机构224下方设有一接合部225,该接合部225下方设有一槽孔2251,于接合部225上另设有左右对称的固定孔2252。框盖3,是为一中空的框体,该框盖3的形状是与框架2呈相对应,且框盖3的背面对应于框架2螺固孔21处凸设有数个螺柱31。网体4,是以具弹性的软质材料所制成,该网体4的曲线则由框架2所界定出。腰部顶靠构件5,具有本体51及靠垫52,该本体51的后方具有一凸部511,该凸部511的宽度是恰好可置入框架2的隔板223内,于凸部511中央设有与框架2微调机构224相对应且同样成锯齿状的微调机构512,于微调机构512二侧各设有一螺孔513,而本体51前方的二侧则设有靠垫52,该靠垫52是铺设有柔软的弹性元件,并以一层修饰布将其包覆,使乘坐者的腰部于乘坐时能达到舒适的目的。支撑构件6,是为一L形板,该支撑构件6的垂直部61设有与接合部225固定孔2252相对应的孔洞611,而支撑构件6的水平部62则设有一螺固孔621,该支撑构件6的水平部62是以锁固元件S固设于椅架7上方的连接部71上,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椅背于实施时,是先将腰部顶靠构件5的凸部511对应于隔板223置入于框架2板体22的容置空间P内,再以螺固元件S1穿过框架2板体22的镂空孔221螺合于腰部顶靠构件5的螺孔513,将腰部顶靠构件5固定于框架2上,接着将网体4置于框架2上将网体4的边缘包覆于框架2上,再盖上框盖3,以螺固元件S2穿过框架2的螺固孔21后锁固于框盖3的螺柱31上,此时腰部顶靠构件5的靠垫52会略凸出于框架2的前端缘,最后将支撑构件6的垂直部61由框架2的槽孔2251套入接合部225中,并将支撑构件6的水平部62以锁固元件S固设于椅架7上方的连接部71上,组合后的椅背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藉由于框架2的下方形成一板体22,且该板体22是朝向框架2的后方凸设,并于板体22上设置数个长形的镂空孔221及补强肋222,来增加框架2的强度,另于板体22的中央设一接合部225,来将L形支撑构件6的垂直部61包覆于接合部225内,不仅可增加支撑构件6的强度,更达到方便组合的功效;而框架2由板体22所界定出的容置空间P,可供腰部顶靠构件5容置,且框架2板体22上所设置的微调机构224与腰部顶靠构件5的微调机构512是为相啮合,如图6所示,当须调整腰部顶靠构件5的高度时,仅需将螺固元件S1松开,并由框架2的后方将腰部顶靠构件5调整至适当位置后,再将将螺固元件S1锁紧即可,若需调整些微高度时,同样将螺固元件S1稍微松开,即可利用微调机构224、512的锯齿来进行微调,藉由该微调机构224、512的锯齿嵌合,而无须担心腰部顶靠构件5于调整高度时误差过大,且藉由板体22形成的容置空间P可令腰部顶靠构件5的左右二侧的靠垫52略凸出于框架2的前端缘,而椅背中央呈略为凹下的型态,如图7所示,而可令乘坐者于乘坐时,背部的脊椎不会受到压迫,进而得到良好、舒适的支撑。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椅背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且确实能达到所诉求的功效。权利要求1.一种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椅背装置,其至少具有一框架、一框盖、一网体及一支撑构件,该框架的周围设有数个螺固孔,该网体包覆于框架上,且以该框盖盖住该网体并以螺固元件固定于框架上,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下方具有板体,该板体设有数个镂空孔以形成补强肋,该板体上设置有一腰部顶靠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信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信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