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99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有座椅骨架和靠背边板,所述靠背边板为盒状,所述靠背边板左右对称扣合式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中排座椅强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中排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中排座椅。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市场中,MPV汽车越来越多受到客户青睐,作为既可以商用也可以家用的车型,乘坐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如图1-2中所示,目前MPV车型中的中排座椅存在如下弊端:1、根据法规要求,如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折平,则中排座椅需要满足18kg重物56km/h时速的行冲击试验,现很多中排座椅的靠背边板3较弱强度不足以做行李箱冲击试验,限制后排座椅无法做完全折平设计,现有设计中的靠背边板3均是较为薄的单层钣金件,无法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需求,如果要满足行冲试验,则需求将钣金件做得很厚,或者再加焊成为双层的钣金件,首先受力不会均匀,同时也使得其重量变得很重,2、中排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调整功能少,乘坐过程无法满足大部分人员乘坐的需求,现有设计中的没有腰部支撑功能的座椅,在设计的时候是按照一个规范的人体设计的靠背支撑曲线,对应该特定的人体范围的乘坐可以有一定的舒适性,但是乘员不是就只有一种身材体格,无法调节支撑的座椅无法适用于各个身材的乘员乘坐,3、中排座椅的储物及便利功能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中排座椅,中排座椅强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靠背边板,所述靠背边板为盒状,所述靠背边板左右对称扣合式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两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还可以是:r>所述靠背边板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固定设于所述外板的内侧上,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设有间隙并形成盒状,所述内板与所述座椅骨架的一侧扣合式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骨架上设有电动腰部调节装置,所述电动腰部调节装置包括气袋、气泵、腰托电机和调节开关,所述气袋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背面下部的中央,所述气泵和所述腰托电机分别设于所述座椅骨架背面的左右两侧,所述调节开关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一侧,所述调节开关与所述腰托电机电连接,所述腰托电机与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气袋连通。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固定扶手,所述固定扶手固定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内侧上。所述固定扶手包括扶手支架和扶手罩,所述扶手支架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内侧,所述扶手罩固定套设于所述扶手支架上。所述扶手支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架以及分别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座椅支架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扶手罩分别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固定扶手上设有USB接口。所述固定扶手的外表面上设有向下凹入的储物槽。所述座椅本体上还设有可调扶手,所述可调扶手可转动式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外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包括座椅骨架和靠背边板,所述靠背边板为盒状,所述靠背边板左右对称扣合式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两侧。这样,座椅骨架两侧的靠背边板呈盒状使其受力均匀,强度大幅提升,既不用增加很大的重量,又能有很好的强度表现,大大增强座椅强度,使得中排座椅能够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要求,使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折平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具有以下优点:中排座椅强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靠背边板安装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靠背边板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中排座椅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图4中的调节开关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电动腰部调节装置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中排座椅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图7中的储物槽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固定扶手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USB接口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扶手支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扶手支架结构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中排座椅的靠背边板结构图。图号说明1…座椅本体2…座椅骨架3…靠背边板4…内板5…外板6…气袋7…气泵8…腰托电机9…调节开关10…固定扶手11…可调扶手12…扶手支架14…储物槽15…USB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3至图13,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请参考图3至图13,包括座椅骨架2和靠背边板3,所述靠背边板3为盒状,所述靠背边板3左右对称扣合式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2的两侧。这样,座椅骨架2两侧的靠背边板3呈盒状使其受力均匀,强度大幅提升,既不用增加很大的重量,又能有很好的强度表现,大大增强座椅强度,使得中排座椅能够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要求,使后排座椅可以完全折平设计。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具有以下优点:中排座椅强度大大提高,能够满足行冲试验的强度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3至图13,还可以是:所述靠背边板3包括内板4和外板5,所述内板4固定设于所述外板5的内侧上,所述内板4和所述外板5之间设有间隙并形成盒状,所述内板4与所述座椅骨架2的一侧扣合式固定连接。这样,盒状的靠背边板3由内板4和外板5扣合而成,成型容易。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3至图13,还可以是:所述座椅骨架2上设有电动腰部调节装置,所述电动腰部调节装置包括气袋6、气泵7、腰托电机8和调节开关9,所述气袋6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2背面下部的中央,所述气泵7和所述腰托电机8分别设于所述座椅骨架2背面的左右两侧,所述调节开关9设于所述座椅骨架2的一侧,所述调节开关9与所述腰托电机8电连接,所述腰托电机8与所述气泵7电连接,所述气泵7与所述气袋6连通。这样,中排座椅增加电动腰部调节装置,不同的人员都可以进行自行调节,可以适用于不同人群对腰部支撑的需求,使得各人群在乘车时均有舒适性体验,调节开关9作为电子控制零件,控制腰托电机8运作,腰托电机8运作对气泵7进行气体输送,由气泵7进行气体调整以及气体压力保持,对气袋6进行充气或者放气,通过气袋6的膨胀或者收缩,来调整腰部对于人气靠背的支撑性,当调整到乘员舒适性程度时则停止操作调节开关9,此时气泵7保压使得座椅腰部支撑维持在乘员需求状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3至图13,还可以是:所述座椅本体1上设有固定扶手10,所述固定扶手10固定设于所述座椅本体1的内侧上。这样,中排座椅的内侧上通过设置固定扶手10从外观上提升了家用舒适性和美观性。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有座椅骨架和靠背边板,所述靠背边板为盒状,所述靠背边板左右对称扣合式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内设有座椅骨架和靠背边板,所述靠背边板为盒状,所述靠背边板左右对称扣合式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边板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内板固定设于所述外板的内侧上,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设有间隙并形成盒状,所述内板与所述座椅骨架的一侧扣合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上设有电动腰部调节装置,所述电动腰部调节装置包括气袋、气泵、腰托电机和调节开关,所述气袋固定设于所述座椅骨架背面下部的中央,所述气泵和所述腰托电机分别设于所述座椅骨架背面的左右两侧,所述调节开关设于所述座椅骨架的一侧,所述调节开关与所述腰托电机电连接,所述腰托电机与所述气泵电连接,所述气泵与所述气袋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上设有固定扶手,所述固定扶手固定设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内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云符大兴刘华官梁贵东梁神佑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