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083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包括大端连接支架、小端连接支架、第一转接支架、第一接口支架、第二转接支架和第二接口支架;大端连接支架包括两个L型支架且对称设于后悬置路谱工装大端两侧,L型支架上开设有第一U型槽,第一转接支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U型槽,第二U型槽与第一U型槽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小端连接支架呈T型且水平端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三U型槽,第二转接支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四U型槽,第四U型槽与第三U型槽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可调整两个大端连接支架之间的宽度,匹配不同宽度后悬置路谱工装;通过更换小端连接支架,匹配不同的后悬置路谱工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


技术介绍

1、目前hev悬置系统的后悬置路谱一般为拉杆状,位于发动机仓,安装空间紧凑,轴向承载大,通常的三分力传感器成本高且量程小,无法满足路谱采集需求,需采用体积小且量程大的应变片进行采集。

2、如图7所示,后悬置路谱载荷一般设计后悬路谱工装1进行采集,采用应变片2采集后悬置路谱工装1上的应变,根据后悬置路谱工装1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将应变变2采集的应变装换为后悬置路谱工装1所受的应力,该应力即为后悬置路谱载荷。而后悬置应力-应变的关系曲线需通过拉力试验获取。不同的车型的后悬置,后悬置路谱工装1的宽度尺寸l不一致,需制作多套的标定工装进行匹配。后悬置路谱工装1的大端3和小端4无法匹配拉力第一试验台接口5和第二试验台接口6,无法在试验台上安装。同时在大载荷下,后悬置路谱工装1点表面会出现弯曲,使测点应变突然减小(变大),导致应力与应变趋势与实际受力不符,得到的应力-应变相关系数低,影响后悬置路谱工装1应力-应变标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包括与后悬置路谱工装一端连接的大端连接支架;

3、与所述大端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一转接支架;

4、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连接的第一接口支架;

5、与所述后悬置路谱工装另一端连接的小端连接支架;

6、与所述小端连接支架连接的第二转接支架;

7、与所述第二转接支架的第二接口支架;

8、其中,所述大端连接支架包括两个l型支架且对称设于所述后悬置路谱工装大端两侧,所述l型支架上开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第一转接支架上的两个所述第二u型槽与所述大端连接支架上的第一u型槽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小端连接支架呈t型且水平端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三u型槽,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四u型槽,所述第二转接支架上的两个所述第四u型槽与所述小端连接支架上的第三u型槽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所述第三u型槽和所述第四u型槽的开口尺寸一致。

10、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接支架和所述第二转接支架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口支架和所述第二接口支架形状结构相同。

1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转接支架开设有一沉孔,所述第一接口支架底端均开设有一螺纹孔,所述沉孔与所述螺纹孔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12、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接口支架呈圆柱状其外侧设有外螺纹和圆孔,所述圆孔用于连接拉力试验台支架,所述外螺纹旋入试验台接口的螺纹孔。

13、优选的是,所述l型支架上还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l型支架和所述后悬置路谱工装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螺栓连接,所述小端连接支架还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小端连接支架和所述后悬置路谱工装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螺栓连接。

14、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小端连接支架的竖直端,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u型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6、本技术通过调节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的连接位置以及调节第三u型槽和第四u型槽的连接位置,可以调整后悬置路谱工装的横向位置,确保拉力试验台的载荷沿后悬置路谱工装的轴线加载,同时可以调整两个大端连接支架之间的宽度,匹配不同宽度尺寸的后悬置路谱工装;通过更换小端连接支架,可以匹配不同的后悬置路谱工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槽(31)、所述第二U型槽(21)、所述第三U型槽(51)和所述第四U型槽的开口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20)和所述第二转接支架(60)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口支架(10)和所述第二接口支架(70)形状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20)上开设有一沉孔(22),所述第一接口支架(10)底端均开设有一螺纹孔(13),所述沉孔(22)与所述螺纹孔(13)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支架(10)呈圆柱状其外侧设有外螺纹(12)和圆孔(11),所述圆孔(11)用于连接拉力试验台支架,所述外螺纹(12)旋入试验台接口的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支架上还设有第一通孔(32),且所述L型支架和所述后悬置路谱工装(40)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2)螺栓连接,所述小端连接支架(50)还设有第二通孔(52),且所述小端连接支架(50)和所述后悬置路谱工装(40)通过所述第二通孔(52)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52)位于所述小端连接支架(50)的竖直端,所述第一通孔(32)与所述第一U型槽(31)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置路谱工装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槽(31)、所述第二u型槽(21)、所述第三u型槽(51)和所述第四u型槽的开口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20)和所述第二转接支架(60)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接口支架(10)和所述第二接口支架(70)形状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悬置路谱工装(40)应力-应变标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支架(20)上开设有一沉孔(22),所述第一接口支架(10)底端均开设有一螺纹孔(13),所述沉孔(22)与所述螺纹孔(13)对应并通过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斌文林尚锦覃臻黄名宗庞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