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窑节能系统,包括由窑炉头、窑炉中、窑炉尾构成的设有除尘系统的素烧窑,与其相匹配的设有干燥系统的干燥窑,所述素烧窑与干燥窑之间设有引风系统;引风系统与窑炉尾的除尘系统及干燥窑的干燥系统贯通;引风系统与素烧窑的除尘系统及干燥窑的干燥系统密封连接;引风系统为一阀门、输送管道、电机的组合;输送管道为引风管;阀门设于引风管与窑炉尾的除尘系统的结合处;电机设于干燥窑干燥系统的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窑炉烧制产生的废热由热引风机通过输送管道送到干燥窑炉中供干燥系统作为驱动源使用,将废热有机地转换为二次能源利用,能有效地降低窑炉的能源消耗,每年节约能源费用约320万元/窑左右,降低了成本,适应社会节能、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陶瓷行业中的生产装置,特别涉及干燥窑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党中央倡导"能源节约与开发并举;能 源节约为第一"以适应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生产率,节约能源, 创造"节约型"社会。因此,各企业自主研发的节能新产品逐年递增,未 来节能、环保的产品将占市场主导地位。现有技术中,陶瓷工业生产中的 干燥窑利用热风炉烧重油产生的热风通过风机,由输送管道送到干燥窑进 行干燥磨边后的湿水陶瓷成品,需要燃烧大量重油,做为干燥系统的动能, 每10000平方米需消耗5吨重油左右,大约1.65万元。在生产过程中,由 于烧成车间素烧窑炉无配备废气处理系统,将燃烧后的废气直接经排气管 道排入大气层中,造成大量废热白白浪费;且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大 气层,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不利于环保;而干燥窑的动 能完全依靠重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使陶瓷制品的成本很高,不利于市场 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选择,更不利于企业的创新理念。这些问题,一 直困扰着陶瓷行业的发展,成为各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一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素烧窑除尘系 统把素烧窑尾的空气抽出,送到千燥窑炉中作为干燥系统的动能使用,该 节能系统结构简单、实用,可提高窑体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能有效地 降低窑炉的能源消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包括由窑炉头、窑炉中、窑炉尾构成的设有除尘系 统的素烧窑,与其相匹配的设有干燥系统的干燥窑,所述素烧窑与干燥窑 之间设有引风系统。所述引风系统与窑炉尾的除尘系统及干燥窑的干燥系统贯通。所述引风系统与素烧窑的除尘系统密封连接。所述引风系统与干燥窑的干燥系统密封连接。所述引风系统为一阀门、输送管道、电机的组合。所述输送管道为引风管。所述阀门设于引风管与窑炉尾的除尘系统的结合处。 所述电机设于干燥窑干燥系统的端部。 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合理。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利用重油燃烧产生干燥窑动能的基础 上增加至少一套引风系统,将窑炉烧制产生的废热由热引风机通过输送管 道,送到干燥窑炉中使用,该节能系统结构简单、实用,能有效地降低窑 炉的能源消耗。2、 实现了能量转换。本专利技术于素烧窑与干燥窑之间增设了引风系统, 既将素烧窑的废热进行了二次处理,又将其作为干燥窑的二次动能,节约 了能源投入。3、 节能、环保。本专利技术使单位时间内的能耗降低, 一条窑每年节约能 源费用约350万元左右,同时对废热进行了净化,适应当今社会节能、环 保的要求。4、 延长了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提高了干燥窑的利用率,降低 了干燥窑的维护费用,每年可节约维护费用约80万元/窑。5 、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作了科学的改进,无需 增加太多的成本,却可提高干燥窑使用率30。/。左右,窑体寿命延长60%左 右,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素烧窑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干燥窑的结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素烧窑 2、窑炉头 3、窑炉中5、除尘系统 6、干燥窑 7、干燥系统9、阀门10、输送管道 11、电机4、窑炉尾 8、引风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素烧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素烧窑1的窑体 由窑炉头2、窑炉中部3、窑炉尾4构成,所述窑炉尾4设有除尘系统5, 此结构在产品于窑炉1中素烧后,将燃烧产生的废热经除尘系统5直接排 入大气中,废热未经二次利用,白白浪费了热量,造成能源浪费;而重油 燃烧产生的废气及废热未经深度净化就直接排入大气,这样,会对大气层 产生较大的破坏,出现环保问题,而要净化空气又需投入大量资金费用, 提高了企业的成本,亦提高了客户的消费成本。参见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干燥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经素烧窑l烧制 后的陶瓷制品置入干燥窑的干燥系统7上干燥,而干燥系统7的动能完全 依靠燃烧重油来供给,造成产品成本偏高,且会产生大量的环保问题,降 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参见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素 烧窑1与干燥窑6之间增设至少一套引风系统8,该引风系统8设于素烧 窑1的窑炉尾4与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的端部。所述引风系统8包括阀 门9、弓l风管10及电机11的组合,阀门9设于素烧窑1的窑炉尾4,并与 素烧窑1的除尘系统5密封连接,同时与干燥系统7密封连接,这样当干燥窑6运作时将阀门9开启,除尘系统5将素烧窑尾4的废热抽出,引入 引风系统8的引风管10中,再输入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的驱动装置中作 为干燥动能,所述干燥系统7的电机11设于干燥系统7的端部,以控制引 风系统8的运作。其工作流程为素烧窑l运作时,重油燃烧产生的大量废热存储于除 尘系统5中,设于除尘系统5的连接素烧窑1与干燥窑6的引风系统8的 阀门9由设于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端部的电机11开启,废热自阀门9经 引风管10进入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中作为干燥系统7的干燥动能,驱动 干燥系统7工作,完成产品干燥程序。此结构将素烧窑1与干燥窑6有机 地结合起来,将素烧窑1烧制产品的废热有效地转换为干燥窑6的干燥系 统7的能源,既解决了素烧窑1的废热净化问题,又为干燥系统7引入了 新的驱动能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一使用重油燃烧作为动力源的缺陷, 适应当今社会"产品创新与节约能源并举,节约能源第一"的产品创新理 念,既环保,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引风系统,可为一套或多套。权利要求1、干燥窑节能系统,包括由窑炉头(2)、窑炉中(3)、窑炉尾(4)构成的设有除尘系统(5)的素烧窑(1),与其相匹配的设有干燥系统(7)的干燥窑(6),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烧窑(1)与干燥窑(6)之间设有引风系统(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系 统(8)与窑炉尾(4)的除尘系统(5)及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贯 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系 统(8)与素烧窑(1)的除尘系统(5)密封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系 统(8)与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密封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任一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引风系统(8)为一阀门(9)、输送管道(10)、电机(11)的组 合。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 道(10)为引风管。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9) 设于引风管(10)与窑炉尾(4)的除尘系统(5)的结合处。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IO 设于干燥窑(6)的干燥系统(7)的端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窑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设的 引风系统(8)至少为一套。全文摘要干燥窑节能系统,包括由窑炉头、窑炉中、窑炉尾构成的设有除尘系统的素烧窑,与其相匹配的设有干燥系统的干燥窑,所述素烧窑与干燥窑之间设有引风系统;引风系统与窑炉尾的除尘系统及干燥窑的干燥系统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干燥窑节能系统,包括由窑炉头(2)、窑炉中(3)、窑炉尾(4)构成的设有除尘系统(5)的素烧窑(1),与其相匹配的设有干燥系统(7)的干燥窑(6),其特征在于:所述素烧窑(1)与干燥窑(6)之间设有引风系统(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炳祥,
申请(专利权)人:霍炳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