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温度补偿装置,烘烤风道(1),设置在烘烤风道(1)上方的进风风道(2),设置在进风风道(2)进风口处的除湿机(3),以及设置在进风风道(2)中部的加热装置(5)等组成;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由控制装置(71),温度传感器(74),鼓风机(73),线性驱动电路,以及发热器(72)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热泵来取代了传统的电加热装置,使其耗电量仅为传统烘干装置的1/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温度补偿装置,该温度补偿装置能通过对烘烤风道温度采集的温度信息对烘烤风道内进行温度补偿,有效的提高了本系统的烘干温度的稳定性、烘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以调理为主治疗为辅的治疗方式而被国内外的病痛患者所青睐。中医使用的许多药材都需要烘干,“贝母”是中医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它在烘干时对温度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贝母”在烘干时的温度高了则会被烤焦,而温度低了则又会使“贝母”干燥度不够,长时间存放时出现发霉或变质。然而,现有的中药材烘干时多采用电烘烤的方式,由于这种烘干方式的耗电量非常高,同时该烘干方式不仅烘干的温度不稳定,而且烘干效率低,因此使得中药材的烘干的成本偏高,而且使得中药材常被烤焦或干燥度不够,从而导致大量的中药材无法使用,还极大的浪费了电力资源。因此,提供一种能准确的控制烘干温度的贝母药材烘干系统,便是人们急于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药材“贝母”烘干时不仅烘干的温度不稳定,而且烘干效率低的缺陷,提供的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主要由温度补偿装置,烘烤风道,设置在烘烤风道上方的进风风道,设置在进风风道进风口处的除湿机,设置在进风风道出风口处的抽风机,设置在烤风道的内部底面的网状烘干架,以及均设置在烘烤风道进风口端底面的加发热器和鼓风机组成。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烘烤风道相连通;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由控制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鼓风机和线性驱动电路,以及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发热器组成;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烘烤风道进风口端外侧;所述控制装置由单片机,以及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显示器和键盘组成;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线性驱动电路和鼓风机相连接;所述线性驱动电路由输入端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与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集成驱动电路,以及输入端与集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稳压输出电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发热器相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由与非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与非门IC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感L,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正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的正极共同形成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与非门IC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以及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共同形成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集成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负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的TRIG管脚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驱动芯片U的TRIG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P极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THRE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该驱动芯片U的GND管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同时,该驱动芯片U的CONT管脚与其OUT管脚相连接后与稳压二极管D的N极共同形成集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由三极管VT4,场效应管MOS,放大器P,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3的N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4后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6,负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0后与极性电容C6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5,N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P极经电阻R12后与极性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一端与极性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1,P极经电阻R13后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4,P极经电阻R15后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正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负极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7,以及一端与放大器P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放大器P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6组成;所述三极管VT4的基极与驱动芯片U的CONT管脚相连接;所述放大器P的负极接地,其输出端与二极管D6的N极共同形成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为确保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效果,所述驱动芯片U则优先采用了NE555集成芯片来实现。为了确保本技术的除湿效果,所述除湿机为三台,且其中两台除湿机平行的分布在进风风道的两侧,而另一台则设置在烘烤风道的出风口与进风风道的进风口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热泵,且该热泵的机组位于进风风道的外侧,而其冷凝管则设置在进风风道的内部。所述冷凝管在进风风道的内部呈波浪形或螺旋形布置。为确保使用效果,所述热泵为空气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为确保烘烤的贝母药材能均匀的受热,同时提高贝母药材的烘干效率,因此在本技术的烘烤风道的内部还设置了网孔为0.2~0.8cm的正方形孔的网状烘干架,还可设置为直径为0.3~1cm的圆形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热泵来取代了传统的电加热装置,不仅能极大的降低用电的能耗,使其耗电量仅为传统烘干装置的1/4,同时,本技术还设置了温度补偿装置,该温度补偿装置能通过对烘烤风道温度采集的温度信息对烘烤风道内进行温度补偿,有效的提高了本系统的烘干温度的稳定性、烘干效率。(2)本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中的电流检测电路能对单片机输出的瞬间高电流进行调节,同时该电路还能进行欠压保护;该线性驱动电路中的集成驱动电路能输出不的驱动电流,同时,该线性驱动电路的稳压输出电路能为发热器和鼓风机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从而有效的确保了发热器发热的稳定性。(3)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本技术的网状烘烤架能使热风通过网孔均匀的对贝母药材进行烘干,从而确保了贝母药材的烘干质量,并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烘烤效率。(4)本技术的网状烘烤架的网孔为0.2~0.8cm的正方形网孔或直径为0.3~1cm的圆形孔,该网孔可让热风通过对贝母药材的烘干时形成对流,有效的提高了本技术的烘干效率,同时防止了贝母药材从网状烘烤架上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方形网孔的网状烘烤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圆形网孔的网状烘烤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温度补偿装置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技术的线性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2、3所示,本技术包括温度补偿装置,烘烤风道1,进风风道2,除湿机3,抽风机4,加热装置5,以及网状烘干架6组成。其中,烘烤风道1是由水泥和砖垒砌而成,其内部底面设有用于网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温度补偿装置,烘烤风道(1),设置在烘烤风道(1)上方的进风风道(2),设置在进风风道(2)进风口处的除湿机(3),设置在进风风道(2)出风口处的抽风机(4),设置在烘烤风道(1)的内部底面的网状烘干架(6),以及设置在进风风道(2)中部的加热装置(5)组成;所述进风风道(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烘烤风道(1)相连通;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由控制装置(71),均与控制装置(71)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4)、鼓风机(73)和线性驱动电路,以及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发热器(72)组成;所述控制装置(71)设置在烘烤风道(1)进风口端外侧;所述控制装置(71)由单片机,以及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显示器(71‑2)和键盘(71‑1)组成;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温度传感器(74)、线性驱动电路和鼓风机(73)相连接;所述线性驱动电路由输入端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与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集成驱动电路,以及输入端与集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稳压输出电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发热器(72)相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由与非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与非门IC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感L,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正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的正极共同形成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与非门IC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以及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共同形成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集成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负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的TRIG管脚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驱动芯片U的TRIG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P极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THRE管脚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该驱动芯片U的GND管脚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后接地,同时,该驱动芯片U的CONT管脚与其OUT管脚相连接后与稳压二极管D的N极共同形成集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母药材用烘干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温度补偿装置,烘烤风道(1),设置在烘烤风道(1)上方的进风风道(2),设置在进风风道(2)进风口处的除湿机(3),设置在进风风道(2)出风口处的抽风机(4),设置在烘烤风道(1)的内部底面的网状烘干架(6),以及设置在进风风道(2)中部的加热装置(5)组成;所述进风风道(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烘烤风道(1)相连通;所述温度补偿装置由控制装置(71),均与控制装置(71)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4)、鼓风机(73)和线性驱动电路,以及与线性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发热器(72)组成;所述控制装置(71)设置在烘烤风道(1)进风口端外侧;所述控制装置(71)由单片机,以及均与单片机相连接的显示器(71-2)和键盘(71-1)组成;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温度传感器(74)、线性驱动电路和鼓风机(73)相连接;所述线性驱动电路由输入端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流检测电路,输入端与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集成驱动电路,以及输入端与集成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稳压输出电路;所述稳压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发热器(72)相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由与非门IC,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一端与与非门IC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感L,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2,正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与非门IC的正极共同形成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的极性电容C1,一端与与非门IC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P极经电阻R3后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以及正极经电阻R7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8后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的极性电容C4组成;所述极性电容C4的负极与极性电容C1的正极共同形成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集成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三极管VT3,负极经电阻R5后与驱动芯片U的TRIG管脚相连接、正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3,P极与驱动芯片U的TRIG管脚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一端与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P极与驱动芯片U的RE管脚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驱动芯片U的VCC管脚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3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的THRE管脚与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多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蓉幸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