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兴国专利>正文

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88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包括筒状外壳,外壳内壁衬有耐火材料,筒体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小于筒体主体直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将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缩小,比筒体主体直径小30%左右,这样不仅解决了出料口处设置挡料环所存在的问题,还因为外壳直径减小使筒体用钢量相应减少,内衬耐火材料减少,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也可使窑头罩的钢壳变小,内衬材料减少,降低整个回转窑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技术背景1、国内传统化工回转窑的出料口为直通结构,如图1所示,外壳2的内 壁衬有耐火材料3,原料从进料口4进入斜置的筒体内,随着筒体的转动成品 料从出料口l流出。由于成品料在出料口 1处没有积聚和停留,导致对产品 煅烧程度不均匀,同时进料口4处倒料现象严重。2、为克服直通结构回转窑 筒体的弊端,国内目前部分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的回转窑筒体,进料口4一 端直径縮小,同时出料口 1处内壁用耐火材料堆砌(浇注) 一圈挡料环5, 不仅增加了成本,还由于增加的挡料环5的重量引起进料口 1处的托轮应力 增大,导致筒体局部变形,内衬的耐火材料3容易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回转窑变径筒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包括筒状外壳,外壳内壁衬有耐火材料,筒体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小于筒体主体直径。为了改善进料口处的倒料现象,所述进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也小于筒体主体直径。釆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将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縮小,比筒体 主体直径小30%左右,这样不仅解决了出料口处设置挡料环所存在的问题, 还因为外壳直径减小使筒体用钢量相应减少,内衬耐火材料减少,节约了材料 成本。同时也可使窑头罩的钢壳变小,内衬材料减少,降低整个回转窑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直通结构回转窑筒体示意图; 图2为改进的回转窑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圆筒状钢外壳2,外壳2内壁衬有耐火材料3,筒体一端为进料口4,另一端为出料口l。出料口 l一端的筒体直径变小, 通过束口 6和筒体主体连接,使出料口 1一端的筒体直径小于筒体主体直径。 为了改善进料口 4处的倒料现象,进料口 4 一端的筒体直径也小于筒体主体直径。原料从进料口4进入斜置的筒体内,随着筒体的转动,成品料从出料口l 流出。成品料在束口6处会形成积聚和停留,对产品均匀煅烧,同时进料口 4处的倒料现象也可得到明显改善。权利要求1、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包括筒状外壳,外壳内壁衬有耐火材料,筒体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小于筒体主体直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变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一端 的筒体直径也小于筒体主体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包括筒状外壳,外壳内壁衬有耐火材料,筒体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小于筒体主体直径。采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将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缩小,比筒体主体直径小30%左右,这样不仅解决了出料口处设置挡料环所存在的问题,还因为外壳直径减小使筒体用钢量相应减少,内衬耐火材料减少,节约了材料成本。同时也可使窑头罩的钢壳变小,内衬材料减少,降低整个回转窑的制造成本。文档编号F27B7/20GK201053816SQ20072009020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8日专利技术者锋 张, 张兴国 申请人:张兴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窑变径筒体,包括筒状外壳,外壳内壁衬有耐火材料,筒体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一端的筒体直径小于筒体主体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国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张兴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