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的新型流态式速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8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冻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流态式速冻设备,包括保温间以及连接在保温间上的进料段与出料段,保温间内分为初冻段与深冻段,每段内分别设置有多个高压离心风机,进料段与出料段上分别安装有初冻段传送带与深冻段传送带,在初冻段22的高压离心风机12的上方设有一增压室8,其一侧与初冻段传送带5相连接,另一侧设有蒸发器13,增压室8内设有卸压室11,其内安装有旋转风板10;在初冻段传送带5及深冻段传送带20的下方均安装有格栅式导风板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布料厚度在初冻段增加2倍,在深冻段增加4倍的条件下完成单体冻结,产量增大,体积缩小,能耗降低。(*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冻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流态式速冻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流态式速冻设备分为前、后两段式传动,第一段为初冻段,第二段为深冻段,物料经前、后两段传送网带的传动被冻结。其不足是设备体积庞大,单位体积的产量小、能耗高。原因在于流态化床面上传送网带的单向运动方式限制了布料厚度,物料相互粘连,易结块、传热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流态式速冻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保温间以及连接在保温间上的进料段与出料段,保温间内分为初冻段与深冻段,每段内分别设置有多个高压离心风机,进料段与出料段上分别安装有初冻段传送带与深冻段传送带,在初冻段22的高压离心风机12的上方设有一增压室8,其一侧与初冻段传送带5相连接,另一侧设有蒸发器13,增压室8内设有卸压室11,其内安装有旋转风板10;在初冻段传送带5及深冻段传送带20的下方均安装有格栅式导风板4。其中所述旋转风板10旋转到风室开通位17或风室封闭位18,控制风室14的启闭;所述导风板4由传送带支撑板7及支架横梁9组成,两者纵横交错地连接,形成格栅式的导风板4;所述初冻段传送带5与伺服电机1相连接,通过伺服电机的正转或反转确定初冻段传送带5的步长;所述增压室8可设在初冻段22的任一高压离心风机12上方,或初冻段22的每一高压离心风机12的上方均设有增压室8。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为两段网带传动,第一段为初冻段,运动速度快,停留时间短,使物料在第一段中的运动保持前后筛动,同时上下脉冲的形式保持在布料较厚的条件下,快速完成表面冻结,充分形成单体。第二段为深冻段,运动速度相对第一段慢,停留时间长,在物料经第一段表面冻结,充分形成单体的条件下,进一步增加布料厚度,使载料量前后协调,完成物料的深度冻结。2.本技术采用交变组合运动的物料传送带,根据物料品种、布料厚度和冻结时间的不同,调整传送带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前进、后退交变的筛动频率,通过物料在前进中保持达到在布料厚度比现有技术增加2倍的条件下仍不粘连的目的。3.在冷空气进入物料层之前的通道中增设了增压室,根据布料的厚度不同周期改变风压的大小,以达到物料在传送网带上上下脉动的目的。增压室中还设有旋转的风门,风门旋转至开通状态,冷风从旁路分流,主通道风压下降,使呈悬浮状态的物料向床面跌落,反之则物料呈悬浮状,较现有单纯悬浮的流态化技术增加了摔落的过程。物料呈脉冲状运动,提高了冻结过程的换热效率,提高了单体率。4.在传送网带下增加了格栅式导风板,使冷风在通过网面后垂直均匀地穿过物料层,达到在布料增厚的情况下,以最短的路程与物料均匀地热交换,保证冻品的冻结质量。格栅式导风板采用流态床支架需用的横支板与网带下部需用的支撑板结合而成,即解决了支撑问题,又兼形成导风,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导风板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B-B视图;图5为图4中增压室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控制伺服电机转动的操作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控制软件的程序流程图;图中,1为伺服电机,2为进料段,3为保温间,4为导风板,5为初冻段传送带,6为出料段,7为传送带支撑板,8为增压室,9为支架横梁,10为旋转风板,11为卸压室,12为高压离心风机,13为蒸发器,14为风室,15为调速电机,16为出风口,17为风室开通位,18为风室封闭位,19入风口,20为深冻段传送带,21为深冻段,22为初冻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保温间3以及连接在保温间3上的进料段2与出料段6,保温间3内分为初冻段22与深冻段21,每段内分别设置有多个高压离心风机12,进料段2与出料段6上分别安装有初冻段传送带5与深冻段传送带20,初冻段传送带5运动形式为交变组合式,在布料厚度增厚的条件下快速充分完成单体表面冻结;深冻段传送带20为传统的单向运动方式,速度较初冻段慢,但在初冻段充分完成单体表面冻结的条件下,进一步增加布料厚度,保持两段传送带载料量协调,完成深度冻结。初冻段传送带5与伺服电机1相连接,正启动时,伺服电机1正转,通过减速器带动初冻段传送带5向前运动,反启动时,伺服电机1反转,通过减速器带动初冻段传送带5向后运动。伺服电机的转数确定初冻段传送带5向前或向后运动的步长,使初冻段传送带5向前运动的步长大于向后运动的步长,如向前三步,向后两步,初冻段传送带5的运动就成为前进和前后交变筛动的组合。初冻段传送带5既向前运动又前后筛动,步长的组合根据物料品种、布料厚度、冻结速度的不同选择确定,通过控制软件存储于可编程控制器PLC中,按程序控制伺服电机的转动。如图7所示,将控制软件存储于PLC中,通过人机界面—触摸屏或显示器,设定并启动相应的运行程序,通过伺服控制器进行数据采集并与设定值比较,从而控制伺服电机的运转状态。伺服电机1通过减速器驱动初冻段传送带5,伺服电机1可连续不间断地正反转,从而实现传送带前进与后退的不间断交变运行,伺服电机的交变运行使传送带达到筛动的效果。传送带运行的速度由伺服电机的转速确定,传送带运行的步长由伺服电机的运转时间确定。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交变频率、转速、转动时间使传送带既前后筛动,又向前运行。传送带的交变频度、运行速度及运行的步长可根据物料品种、布料厚度、冻结速度的不同而选择确定。如图8所示,控制软件初始化自检,然后执行启动操作,由伺服电机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再与预先设定的数值比较,若低于设定值伺服电机启动,若高于设定值则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如图4~图6所示,在初冻段22的高压离心风机12的上方设有一增压室8,其一侧与初冻段传送带5相连接,另一侧设有蒸发器13。增压室8可设在初冻段22的任一高压离心风机12上方,或根据物料的不同也可在初冻段22的每一高压离心风机12的上方均设有增压室8。增压室8内设有卸压室11,其内安装有旋转风板10,通过旋转风板10旋转到风室开通位17或风室封闭位18,来控制风室14的启闭。如图2~图3所示,在初冻段传送带5及深冻段传送带20的下方均安装有格栅式导风板4,由传送带支撑板7及支架横梁9组成,两者纵横交错地连接,形成格栅式的导风板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物料由保温间3上的进料口进入,在随初冻段传送带5向前运动及前后筛动。由蒸发器13产生的冷风被高压离心风机12吸入并向增压室8运动,增压室8中设有卸压室11,其内的旋转风板10由调速电机13带动旋转,旋转速度视物料品种而定。当旋转风板10旋转到图3中风室封闭位18时,增压室8中风压增加,冷风将初冻段传送带5上的物料自下而上地吹起处于悬浮状态;当旋转风板10旋转至图3中风室开通位17时,冷风入风口19进入,经风室14旁路由出风口16流出,此时增压室8中的风压降低,使悬浮状态的物料向床面跌落,使物料呈上下脉冲状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冻结过程的换热效率,保证达到充分单体冻结。冷风经与热物料进行热量置换后变成热风,再由蒸发器13吸收,在蒸发器13表面结霜。物料在初冻段22的运动速度快,停留时间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的新型流态式速冻设备,包括保温间以及连接在保温间上的进料段与出料段,保温间内分为初冻段与深冻段,每段内分别设置有多个高压离心风机,进料段与出料段上分别安装有初冻段传送带与深冻段传送带,其特征在于:在初冻段(22)的高压离心风机(12)的上方设有一增压室(8),其一侧与初冻段传送带(5)相连接,另一侧设有蒸发器(13),增压室(8)内设有卸压室(11),其内安装有旋转风板(10);在初冻段传送带(5)及深冻段传送带(20)的下方均安装有格栅式导风板(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敏顾增泉武瑞杰冮孝菊朱永祺尚增山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阳速冻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