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62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包括内部中空且贯通的机体本体、第一中央支臂、第二中央支臂以及分设于机体本体外周的若干旋翼安装臂;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均与机体本体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机体本体被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形成了电子舱、燃油舱及发动机舱,旋翼安装臂为回转体结构且自由端端部形成有安装定位缺口。该机体由碳纤维材料通过模压工艺一体成型制得,整个机体为一体式结构,机体强度高且制作工艺方便;且机体依次分隔形成了电子舱、燃油舱及发动机舱,这样将机体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使得后续无人机的模块化安装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快速。

An integrated body for multi rot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体,具体涉及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的一体式机体,属于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机动性好、造价低、环境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可以完成很多有人驾驶的飞机难以完成的任务,目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已经拓展到军用、民用等各个领域。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材料的结构以及胶接、固化等工艺的限制,导致无人机冲击损伤容限普遍较低,降落回收很容易对机体结构造成损伤,限制了其在复杂环境快速反应单兵作战的应用。现有的无人机机体结构及连接方式为:机身由上、下中心板利用螺钉进行固定;机臂由上下板连接形成或是由一根碳纤维管构成;电机座也由两块板通过螺钉固定而成;机身与机臂、电机座与机臂均通过螺钉连接进行固定。申请号为201510702060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无人机机体,该机体由座舱、中央支臂、悬臂、起落架、浮筒、旋翼和防撞圈构成,中央支臂安装于座舱周边,且中央支臂为十字形中空结构,悬臂为Y字形中空结构,悬臂一端插入中央支臂,并通过该中央支臂与座舱相连接,悬臂另外两端则通过防撞支臂与防撞圈内周边相连接;起落架上端与中央支臂相连接,下端则与浮筒固定;悬臂上设置有电机驱动的旋翼,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机体的制造,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水陆两栖等优点。现有市场上的无人机机体结构均为组合安装构成的,在安装、拆卸过程中均需使用大量工具,安装和拆卸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操作不便。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机体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包括内部中空且贯通的:机体本体、第一中央支臂、第二中央支臂以及分设于机体本体外周的若干旋翼安装臂;所述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均与机体本体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机体本体被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形成了电子舱、燃油舱及发动机舱,所述旋翼安装臂为回转体结构且自由端端部形成有安装定位缺口。优选地,前述第二中央支臂和与第二中央支臂平行的机体本体右侧边在朝向发动机安装的方向形成有突出部,这样能够在安装发动机时对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优选地,前述机体本体的主体部分的截面为方形,使机体的整体强度更高。更优选地,前述旋翼安装臂的数量为6个,其中四个分别设置于机体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另外两个设置于机体本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保证了无人机在工作时整个机体的平稳性。再优选地,前述旋翼安装臂与机体本体的相连处形成有弧形过渡部,增强了旋翼安装臂与机体本体相连接处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机体本体的表面形成有若干观察引导孔,使机体内部设置导线时更加方便操作与观察。更进一步优选地,前述第二中央支臂的底部形成有动力电源线接口,第一中央支臂在朝向电子舱的方向设置有信号线接口,这样能够使无人机整体的布线设计更加方便且隐蔽,提高了整体布局的紧凑性。再进一步优选地,前述机体由碳纤维材料通过模压工艺一体成型制得,整体制作工艺更加方便,得到的机体为一体式结构,整体强度更高。且,上述机体内部设置有多个预埋镶件,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机体的机械性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i)本技术的机体由碳纤维材料通过模压工艺一体成型制得,整个机体为一体式结构,机体强度高且制作工艺方便;ii)该一体式的无人机机体被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依次分隔形成了电子舱、燃油舱及发动机舱,将机体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使得后续无人机的模块化安装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快速;iii)在旋翼安装臂自由端端部形成有安装定位缺口,为旋翼安装的定位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定位参照,确保安装更快且位置更准确;iv)机体主体部分的管道截面形状为方形,且机体材料为碳纤维材料,该材料具有耐高温、抗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特性,且密度小,因此机体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高,赋予了无人机机体更优的机械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图2的A-A剖面图;图6是图3的B-B剖面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第一中央支臂,2-第二中央支臂,3-电子舱,4-燃油舱,5-发动机舱,6-观察引导孔,7-旋翼安装臂,8-信号线接口,9-预埋镶件,10-弧形过渡部,11-动力电源线接口,12-机体本体,13-突出部,14-安装定位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施例的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由机体本体12、第一中央支臂1、第二中央支臂2及旋翼安装臂7构成。无人机机体由碳纤维材料通过模压工艺一体成型制得,其内部为中空且贯通的结构,第一中央支臂1和第二中央支臂2与机体本体12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机体本体12被第一中央支臂1和第二中央支臂2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成了电子舱3、燃油舱4及发动机舱5,这样一来,就方便后续无人机整体安装时采用模块化操作,提高安装便利性和可靠性。第二中央支臂2和与第二中央支臂2平行的机体本体12右侧边在朝向发动机安装的方向形成有突出部13,方便对油转电无人机的发电机和发动机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在机体四周设置有6个旋翼安装臂7,因而该机体适用于六旋翼无人机。若将其旋翼安装臂7的数量设置为4个,则机体即可适用于四旋翼无人机,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能理解和实施的,也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处不作赘述。在本实施例中,其中4个旋翼安装臂7分别设置于机体本体12的4个边角处,另外2个设置于机体本体12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使旋翼的位置分布均匀,整体无人机的平稳性更高。参见图1,机体四周设置的6个旋翼安装臂7的自由端端部形成有安装定位缺口14,提供旋翼安装时的参考定位位置,用来安装无人机旋翼,使得安装更快、更可靠且位置更准确。且,在旋翼安装臂7与机体本体12的相连接处形成有弧形过渡部10,这样能够进一步优化机体的整体强度。正如前面所述,本技术的无人机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贯通的机体本体、第一中央支臂、第二中央支臂以及分设于机体本体外周的若干旋翼安装臂;所述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均与机体本体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机体本体被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形成了电子舱、燃油舱及发动机舱,所述旋翼安装臂为回转体结构且自由端端部形成有安装定位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贯通的机体本体、第一中央支臂、第二中央支臂以及分设于机体本体外周的若干旋翼安装臂;所述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均与机体本体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机体本体被第一中央支臂和第二中央支臂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形成了电子舱、燃油舱及发动机舱,所述旋翼安装臂为回转体结构且自由端端部形成有安装定位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央支臂和与第二中央支臂平行的机体本体右侧边在朝向发动机安装的方向形成有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本体的主体部分的截面为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用一体式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安装臂的数量为6个,其中四个分别设置于机体本体的四个边角处,另外两个设置于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罗伟尹彦卿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