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152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以及车辆,所述液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散热水道和第二散热水道,所述第二散热水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细分流道,每个所述细分流道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水道相连。由此,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从而使液冷散热器的换热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好,而且可以通过细分流道降低冷却液的压力损失,以使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之间的压力差更小,从而减少冷却液的压力损失,以缓解冷却液泵(水泵)所能提供的压力与被冷却部件的工作压力之间的矛盾。

Liquid cooled radiator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随着电动车辆的发展,如今主流的车辆的散热冷却技术主要有强迫风冷技术、液体冷却技术。随着电驱系统功率的不断提升,电力电子器件高度集成,致使设备内部的热密度越来越高,强迫风冷散热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而液冷散热的效率更高,于是液冷散热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然而,现有的液冷散热器具有以下的不足:1)、逆变器用的功率MOSFET(英文名称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中文名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IGBT(英文名称: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中文名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个芯片面积很小,但峰值工况下发热较大且通常分布较为密集,这就对散热水道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短时间内使散热量更大并保持芯片散热均匀,难度较高;2)、常规的U型、S型冷却水道只能应对较小功率的热耗,当单个芯片的功率损耗达到百瓦量级以后,普通U、S型冷却水道的散热能力常常无法满足要求,它们不能保证芯片结温的温升以及芯片间的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3)、散热水道对芯片的散热能力经常与冷却液进出口压差的控制相互制约。这是因为更好的散热往往要求水道宽度以及各条相邻水道的间距均较窄,这就会带来冷却液进出口压差的大幅增加,而汽车上所使用的水泵压力有限,不允许控制器压力损失过大,这就造成了矛盾;<br>4)、当冷却水道尺寸设计较细或十分复杂时,还会对制造工艺提出极高的要求,这样将导致产品难以实现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所述散热器本体上设置有冷却水道,所述冷却水道包括:第一散热水道和第二散热水道,所述第二散热水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细分流道,每个所述细分流道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水道相连。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水道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止挡筋,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止挡筋限定出所述细分流道;所述第一止挡筋相对于所述第二散热水道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挡筋自邻近所述第一散热水道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且倾斜角度为5°-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水道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散热水道的多个第一折弯段,多个所述第一折弯段彼此相连以构造为蛇形,其中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细分流道的延伸方向不同。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折弯段包括:进水端和排水端,所述进水端处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折弯段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止挡筋。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止挡筋的至少部分伸出所述进水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散热水道包括多个第二折弯段,至少部分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折弯段中的第一止挡筋彼此相连以形成“U”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散热水道中设置有第三止挡筋。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止挡筋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止挡筋间隔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具有以下优势:(1)散热效果更好、散热更均匀,可以有效地减少MOSFET以及IGBT芯片的热量堆积,延长被冷却件的使用寿命;(2)保证单个芯片的结温的温升更加合理、单个芯片的温度不会超过最大结温,并使相邻的芯片间的温差在合理范围内;(3)减少冷却液流通过程中的压力损失,使冷却液进口与冷却液出口之间的压力差较小,避免控制器压力损失与水泵压力有限之间的矛盾;(4)冷却水道结构简单、水道尺寸以及走向简洁、方便加工,便于量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液冷散热器,200-芯片,300-二极管10-散热器本体,11-冷却液进口,12-冷却液出口,20-冷却水道,21-第一散热水道,211-第一折弯段,2111-进水端,2112-排水端,212-第二止挡筋,213-第三止挡筋,22-第二散热水道,221-第一止挡筋,222-细分流道,223-第二折弯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包括散热器本体10,散热器本体10上设置有冷却水道20,冷却水道20包括:第一散热水道21和第二散热水道22,第二散热水道22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细分流道222,每个细分流道222均与第一散热水道21相连。具体而言,散热器本体10上形成有冷却液进口11以及冷却液出口12,冷却水道20嵌设或者与散热器本体10一体成型,冷却液进口11以及冷却液出口12均与冷却水道20相连通,以使冷却液由冷却液进口11进入冷却水道20,并依次流经第一散热水道21、第二散热水道22或者依次流经第二散热水道22、第一散热水道21后经由冷却液出口12流出液冷散热器100。进而,当冷却液流经第二散热水道22时,被设置在第二散热水道22内的多个间隔开的细分流道222分流、加速、稳压,以使冷却液的流动速度更快、压力损失更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通过设置第一散热水道21以及第二散热水道22,使冷却液的流动速度更快、压力损失更小,并使与第二散热水道22或者与第一散热水道21相对的被散热部件与相应的散热水道的接触面积更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从而使液冷散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好,而且可以通过细分流道222降低冷却液的压力损失,以使冷却液进口11与冷却液出口12之间的压力差更小,从而减少冷却液的压力损失,以缓解冷却液泵(水泵)所能提供的压力与被冷却部件的工作压力之间的矛盾。可以理解的是,被冷却部件可以是常规车辆上的发动机、也可以是新能源车辆上的驱动系统的控制器等。需要说明的是,被冷却部件的工作压力是指当被冷却部件为控制器时,控制器的工作压力需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阈值范围内,进而通过控制冷却液进口11与冷却液出口12之间的压力差、减少冷却液的压力损失,可以使控制器的工作压力保持稳定,并使该工作压力与冷却液泵所能提供的有限的压力之间不会出现矛盾(即在冷却液泵提供较小的压力的前提下,控制器仍能在压力阈值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本体(10),所述散热器本体(10)上设置有冷却水道(20),所述冷却水道(20)包括:/n第一散热水道(21);/n第二散热水道(22),所述第二散热水道(22)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细分流道(222),每个所述细分流道(222)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水道(21)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器本体(10),所述散热器本体(10)上设置有冷却水道(20),所述冷却水道(20)包括:
第一散热水道(21);
第二散热水道(22),所述第二散热水道(22)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细分流道(222),每个所述细分流道(222)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水道(2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水道(22)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开的第一止挡筋(22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止挡筋(221)限定出所述细分流道(222);
所述第一止挡筋(221)相对于所述第二散热水道(22)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筋(221)自邻近所述第一散热水道(21)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且倾斜角度为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液冷散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水道(21)包括:靠近所述第二散热水道(22)的多个第一折弯段(211),多个所述第一折弯段(211)彼此相连以构造为蛇形,其中所述第一折弯段(2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细分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鹏勃陈磊赵森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电驱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