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209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底板、分别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的上端基座和下端基座,所述上端基座与下端基座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固设有内圈固定器,所述上端基座内设有两个能够抵触轴承外圈上端面的测量探头,所述两个测量探头之间通过弹片连接且弹片中间处连接有测试表,所述测试表固设于上端基座的上端面,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能够驱动轴承外圈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由弹片连接的测量探头在测量时能够相互平衡,进而避免因一个测量探头的上下浮动而产生误差,从而达到精准测量的效果。

Bearing axial clearance measu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机械产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轴承沟道内滚珠转的间隙,是轴承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轴承在加工组装出厂时都需要对轴承游隙进行精密测量。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CN203785600U的技术专利,该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吊环螺钉、轴承座、轴和施力杆,吊环螺钉与被测轴承螺纹连接;轴承座上设有带施力器的施力座和带支撑块的支撑座,支撑块上设有百分表,轴承座与施力座和支撑座之间放置有定位块,定位压板压住定位块,并由螺钉固紧在轴承座上,以防止定位块上下移动;百分表的表头与轴承吊环端面触接;施力杆穿过吊环螺钉的吊环孔,一端与支撑块由铰链连接,另一端与施力器的顶杆触接。参照图1,为一种铁路轴承1,其包括轴承外圈11、轴承内圈12和滚子13,轴承内圈12分为圆台状的上、下两部分,滚子13与轴承内圈12转动连接并均匀排布在轴承内圈12的外环面上,现有的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在对轴承进行测量时,往往是单点浮动测量,这就会导致测量探头的上下浮动较大,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误差,降低了测量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其通过两个由弹片连接的测量探头在测量时能够相互平衡,进而避免因一个测量探头的上下浮动而产生误差,从而达到精准测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底板、分别与底板可拆卸连接的上端基座和下端基座,所述上端基座与下端基座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固设有内圈固定器,所述上端基座内设有两个能够抵触轴承外圈上端面的测量探头,所述两个测量探头之间通过弹片连接且弹片中间处连接有测试表,所述测试表固设于上端基座的上端面,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能够驱动轴承外圈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端基座的两侧设有两个用弹片连接的测量探头,两个测量探头在测量时能够相互平衡,避免因一个测量探头的上下浮动而产生误差,从而达到精准测量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电机和两个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轮,所述两个驱动电机的底座分别置于下端基座的两侧且两个转动轮能够抵住轴承外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圈固定器将轴承内圈固定住,两个转动轮将轴承外圈抵住并带动其转动,使得轴承外圈能够充分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固设有两个滑动座,所述两个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两块滑动板,所述两个驱动电机的底座分别与两块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座上固设有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动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带动滑动板移动,进而带动驱动电机的移动,使得转动轮与轴承外圈抵触更便捷,提升轴承外圈转动的灵活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端基座的两侧开设有与驱动电机适配的开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端基座的两侧开设开槽,为驱动电机的移动提供了空间,使得转动轮与轴承外圈抵触得更充分,提升轴承外圈的转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轮的外轮面上固设有一圈防滑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轮上的防滑条与轴承外圈抵触,进而防止两者之间产生滑动,从而提升转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端基座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底板上固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上端基座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气缸将上端基座升起时,能够使轴承的装卸更加便捷,从而提升轴承更换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端基座和下端基座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开设有与轴承外圈直径适配的圆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槽与轴承外圈的直径相适配,轴承外圈置于圆槽内并在圆槽内转动,从而避免轴承外圈转动时发生偏移,提升测量的精确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旁设有机体,所述机体上固设有能够驱动底板旋转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底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探头测量完一遍后,旋转电机将底板旋转180°,使得轴承的重心发生翻转后再进行测量,从而提升测量的精确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两个由弹片连接的测量探头在测量时能够相互平衡,进而避免因一个测量探头的上下浮动而产生测量的误差,从而达到精准测量的效果;2、通过旋转电机将底板旋转180°,使得轴承的重心发生翻转后再进行测量,进而取得轴承不同状态下的测量值,从而提升测量的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
技术介绍
中铁路轴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突显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铁路轴承;11、轴承外圈;12、轴承内圈;13、滚子;2、机体;21、底板;22、旋转电机;3、上端基座;31、升降气缸;32、测试表;33、测量探头;34、弹片;4、下端基座;41、圆槽;411、内圈固定器;42、开槽;5、驱动组件;51、驱动电机;52、转动轮;521、防滑条;53、滑动板;54、滑动座;55、驱动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包括机体2和底板21,底板21转动连接于机体2上,机体2上设置有能够驱动底板21旋转的旋转电机22,旋转电机22的底座与机体2固定连接,旋转电机22的输出轴穿射机体2并与底板21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底板21上设置有两个形状相同、方向相反的上端基座3和下端基座4,上端基座3与底板21的上端部滑动连接,下端基座4固定连接在底板21的下端部,底板21的两侧固设有两个升降气缸31,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与上端基座3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参照图3,在上端基座3的下端面和下端基座4的上端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槽41,圆槽41的直径与轴承外圈11(如图1)的外径相对应,在两个圆槽41内分别固设有一个能够将轴承内圈12固定住的内圈固定器411,内圈固定器411的形状与轴承内圈12的形状相适配。参照图3、图4,上端基座3的两边缘内设有两个能够抵触轴承外圈11上端面的测量探头33,两个测量探头33之间设有弹片34,弹片34的两端与两个测量探头33固定连接,弹片34的中间处设置有能够显示测量值的测试表32,测试表32固设于上端基座3的上端面。参照图3、图5,底板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座54,两个滑动座54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一块滑动板53,两块滑动板53沿着底板21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每个滑动座54上固设有一个驱动气缸55,驱动气缸55的活塞杆与滑动板53固定连接,进而驱动滑动板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底板(21)、分别与底板(21)可拆卸连接的上端基座(3)和下端基座(4),所述上端基座(3)与下端基座(4)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固设有内圈固定器(4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基座(3)内设有两个能够抵触轴承外圈(11)上端面的测量探头(33),所述两个测量探头(33)之间通过弹片(34)连接且弹片(34)中间处连接有测试表(32),所述测试表(32)固设于上端基座(3)的上端面,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能够驱动轴承外圈(11)转动的驱动组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包括底板(21)、分别与底板(21)可拆卸连接的上端基座(3)和下端基座(4),所述上端基座(3)与下端基座(4)两者相对的端面上分别固设有内圈固定器(4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基座(3)内设有两个能够抵触轴承外圈(11)上端面的测量探头(33),所述两个测量探头(33)之间通过弹片(34)连接且弹片(34)中间处连接有测试表(32),所述测试表(32)固设于上端基座(3)的上端面,所述底板(21)上设置有能够驱动轴承外圈(11)转动的驱动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两个驱动电机(51)和两个与驱动电机(51)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转动轮(52),所述两个驱动电机(51)的底座分别置于下端基座(4)的两侧且两个转动轮(52)能够抵住轴承外圈(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轴向游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上固设有两个滑动座(54),所述两个滑动座(54)上滑动连接有两块滑动板(53),所述两个驱动电机(51)的底座分别与两块滑动板(53)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从刚于海洋李雪林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凯威铁路轴承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