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86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伺服电机、第一联轴器、扭力传感器、第二联轴器、轴承座、气动滑环、夹具气缸及涨紧夹具,所述伺服电机的基座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扭力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气动滑环,所述气动滑环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固定端,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涨紧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扭力传感器监控扭矩,伺服电机记录左右旋转脉冲,换算成转动间隙的方式实现装配间隙的检测,简化了机械结构,节约可成本,调试维修难度大幅度降低,检测精度大幅度提高。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eshing cleara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gears of different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装配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差速器在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对上齿轮与下齿轮的啮合间隙进行检测。目前市面上常规的差速器装配间隙检测,都是采用角度编码器来实施检测,结构复杂以至于检测精度相对较低,且不方便调试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简化了检测装置的机械结构,检测精度大幅度提高,调试维修难度大幅度降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伺服电机、第一联轴器、扭力传感器、第二联轴器、轴承座、气动滑环、夹具气缸及涨紧夹具,所述伺服电机的基座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扭力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气动滑环,所述气动滑环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固定端,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涨紧夹具。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涨紧夹具包括拉杆、涨紧套、内层涨紧体、外层涨紧体及垫块,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涨紧套内部且中轴线重合,所述拉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所述涨紧套与所述拉杆之间依次设置有外层涨紧体与内层涨紧体,所述外层涨紧体的顶端与所述涨紧套的顶端卡合,所述拉杆的顶端通过所述垫块压紧所述内层涨紧体的顶端,所述外层涨紧体与所述内层涨紧体连接面的纵向截面的边缘线为波浪形,所述涨紧套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涨紧的涨紧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杆与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轴销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的外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安装于所述夹具气缸的固定端,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轴销的端部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拉杆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状阶梯与第二环状阶梯,所述第一环状阶梯设置于所述第二环状阶梯的上方,所述第一环状阶梯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环状阶梯的外径,所述内层涨紧体的底端置于所述第一环状阶梯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环状阶梯的外部设置有隔套,所述涨紧套的下端面、所述外层涨紧体的下端面置于所述隔套的上端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层涨紧体包括若干个第一外层涨紧块、若干个第二外层涨紧块,若干个所述第一外层涨紧块沿所述涨紧套的周向设置,其顶部与所述涨紧套的顶部卡合,若干个所述第二外层涨紧块沿所述涨紧套的周向设置,其底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环状阶梯上,所述第一外层涨紧块、所述第二外层涨紧块均为中间厚两端薄的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层涨紧体包括若干个第一内层涨紧块、若干个第二内层涨紧块、若干个第三内层涨紧块,若干个所述第一内层涨紧块沿所述拉杆的周向设置,其顶端与所述垫块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三内层涨紧块沿所述拉杆的周向设置,其底部置于所述第一环状阶梯上,若干个第二内层涨紧块沿所述拉杆的周向设置,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涨紧块与所述第三内层涨紧块之间,所述第一内层涨紧块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内层涨紧块的厚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所述第二内层涨紧块为中间厚两端薄的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涨紧套沿其顶端向下开设有第一涨紧槽,沿其底端向上开设有第二涨紧槽,所述第一涨紧槽与所述第二涨紧槽交错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扭力传感器监控扭矩,伺服电机记录左右旋转脉冲,换算成转动间隙的方式实现装配间隙的检测,简化了机械结构,节约可成本,调试维修难度大幅度降低,检测精度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夹具气缸及涨紧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涨紧夹具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涨紧夹具中第一外层涨紧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涨紧夹具中第二外层涨紧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涨紧夹具中第一内层涨紧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涨紧夹具中第二内层涨紧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涨紧夹具中第三内层涨紧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涨紧夹具中涨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夹具气缸1、拉杆2、涨紧套3、内层涨紧体4、外层涨紧体5、垫块6、导向套7、导向槽8、轴销9、隔套10、第一环状阶梯11、第二环状阶梯12、第一涨紧槽13、第二涨紧槽14、第二外层涨紧块15、第一内层涨紧块16、第二内层涨紧块17、第三内层涨紧块18、第一外层涨紧块19、涨紧夹具20、机架21、伺服电机22、第一联轴器23、扭力传感器24、第二联轴器25、轴承座26、气动滑环27、上齿轮28、下齿轮2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包括机架21、伺服电机22、第一联轴器23、扭力传感器24、第二联轴器25、轴承座26、气动滑环27、夹具气缸1及涨紧夹具20,伺服电机22的基座固定于机架21的顶端,伺服电机2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扭力传感器24的一端,扭力传感器24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轴承座26,轴承座26连接气动滑环27,气动滑环27连接夹具气缸1的固定端,夹具气缸1的输出轴连接涨紧夹具20。如图2及图3所示,涨紧夹具20包括拉杆2、涨紧套3、内层涨紧体4、外层涨紧体5及垫块6,拉杆2设置于涨紧套3内部且中轴线重合,拉杆2的底端连接夹具气缸1的输出轴,涨紧套3与拉杆2之间依次设置有外层涨紧体5与内层涨紧体4,外层涨紧体5的顶端与涨紧套3的顶端卡合,拉杆2的顶端通过垫块6压紧内层涨紧体4的顶端,外层涨紧体5与内层涨紧体4连接面的纵向截面的边缘线为波浪形,涨紧套3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涨紧的涨紧槽。其中,拉杆2与夹具气缸1的输出轴通过轴销9连接,夹具气缸1的输出轴的外部设置有导向套7,导向套7安装于夹具气缸1的固定端,导向套7上设置有导向槽8,轴销9的端部安装于导向槽8内。其中,拉杆2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状阶梯11与第二环状阶梯12,第一环状阶梯11设置于第二环状阶梯12的上方,第一环状阶梯11的外径小于第二环状阶梯12的外径,内层涨紧体4的底端置于第一环状阶梯11的上表面,第二环状阶梯12的外部设置有隔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伺服电机、第一联轴器、扭力传感器、第二联轴器、轴承座、气动滑环、夹具气缸及涨紧夹具,所述伺服电机的基座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扭力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气动滑环,所述气动滑环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固定端,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涨紧夹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伺服电机、第一联轴器、扭力传感器、第二联轴器、轴承座、气动滑环、夹具气缸及涨紧夹具,所述伺服电机的基座固定于所述机架的顶端,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扭力传感器的一端,所述扭力传感器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所述气动滑环,所述气动滑环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固定端,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涨紧夹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夹具包括拉杆、涨紧套、内层涨紧体、外层涨紧体及垫块,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涨紧套内部且中轴线重合,所述拉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所述涨紧套与所述拉杆之间依次设置有外层涨紧体与内层涨紧体,所述外层涨紧体的顶端与所述涨紧套的顶端卡合,所述拉杆的顶端通过所述垫块压紧所述内层涨紧体的顶端,所述外层涨紧体与所述内层涨紧体连接面的纵向截面的边缘线为波浪形,所述涨紧套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涨紧的涨紧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与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通过轴销连接,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轴的外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安装于所述夹具气缸的固定端,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轴销的端部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上下齿轮啮合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的侧壁设置有第一环状阶梯与第二环状阶梯,所述第一环状阶梯设置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正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翊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