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290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升降平台、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第一滑轮组及第二滑轮组,所述安装平台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基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一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下端面与另一侧上端面,所述第二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上端面与另一侧下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无需再气缸上做复杂的安装,便能满足气缸同步升降的功能。便能满足气缸同步升降的功能。便能满足气缸同步升降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跨距同步升降装置通常采用的是电机、丝杠和连杆相组合的结构,此结构适用于大型的工程机械,如登高车等。或者升降装置也可采用多台伺服电机和多个丝杠进行同步举升,此结构常用于自动化装置中。在单行程举升中,以上两种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0003]同步升降装置一般是采用两个气缸,气缸采用电磁阀进行驱动,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以及气缸承受的重量不均衡等因素,导致两个气缸的行程不完全一致。现有专利中,采用齿轮与齿条结构,使得气缸的行程保持一致,但是,齿轮齿条结构必须与同步升降装置连接成一整体,装配复杂且成本高。因此,如何保证升降装置中的气缸同步运动时降低整个装置的成本,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气缸在升降过程中无法同步或同步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升降平台、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第一导向轴承、第二导向轴承、第一滑轮组及第二滑轮组,所述安装平台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基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导向轴承、所述第二导向轴承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一导向轴承、所述第二导向轴承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的端部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一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下端面与另一侧上端面,所述第二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上端面与另一侧下端面。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向轴承靠近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轴承靠近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外侧。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一侧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滑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轮的正上方,所述第四滑轮安装于所述第三滑轮的同一水平高度且位于所述升降平台另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一滑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下端面且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滑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滑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后连接所述升降平台另一侧的上端面且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四滑轮的正下方。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滑绳、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第八滑轮,所述第五滑轮、所述第六滑轮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另一侧的上端面,所述第七滑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六滑轮的正上方,所述第八滑轮安装于所述第七滑轮的统一水平高度且位于所述升降平台一侧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滑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下端面且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五滑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滑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五滑轮、第六滑轮、第七滑轮,第八滑轮后连接所述升降平台一侧的上端面且连接点位于所述第八滑轮的正下方。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绳、所述第二滑绳均采用柔性钢丝绳。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二滑轮组前后交错设置。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平台的长度大于所述升降平台的长度。
[0012]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气缸同步升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无需再气缸上做复杂的安装,便能满足气缸同步升降的功能。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对称的导向轴承与滑轮组,确保了两个气缸能够同步运行,无论是哪个气缸先动或者速度不同,都能保证两个气缸能够同步升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安装平台1、升降平台2、第一升降气缸3、第二升降气缸4、第一导向轴承5、第二导向轴承6、第一导向轴7、第二导向轴8、第一滑绳9、第二滑绳10、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第三滑轮13、第四滑轮14、第五滑轮15、第六滑轮16、第七滑轮17、第八滑轮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8]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平台1、升降平台2、第一升降气缸3、第二升降气缸4、第一导向轴承5、第二导向轴承6、第一滑轮组及第二滑轮组,所述安装平台1位于所述升降平台2的下方,所述安装平台1的长度大于所述升降平台2的长度。
[0020]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的基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1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2,所述第一导向
轴承5、所述第二导向轴承6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1上,所述第一导向轴承5靠近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3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轴承6靠近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4的外侧。所述第一导向轴承5、所述第二导向轴承6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导向轴7、第二导向轴8,所述第一导向轴7、所述第二导向轴8的端部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2上。
[0021]所述第一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2的一侧下端面与另一侧上端面,所述第二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2的一侧上端面与另一侧下端面。所述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二滑轮组前后交错设置。
[0022]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绳9、第一滑轮11、第二滑轮12、第三滑轮13、第四滑轮14,所述第一滑轮11、所述第二滑轮12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1一侧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滑轮1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轮12的正上方,所述第四滑轮14安装于所述第三滑轮13的同一水平高度且位于所述升降平台2另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一滑绳9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2的下端面且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滑轮11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滑绳9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升降平台、第一升降气缸、第二升降气缸、第一导向轴承、第二导向轴承、第一滑轮组及第二滑轮组,所述安装平台位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方,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基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一导向轴承、所述第二导向轴承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一导向轴承、所述第二导向轴承内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第一导向轴、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的端部安装于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一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下端面与另一侧上端面,所述第二滑轮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升降平台的一侧上端面与另一侧下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轴承靠近所述第一升降气缸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气缸的外侧,所述第二导向轴承靠近所述第二升降气缸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同步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绳、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一侧的上端面,所述第三滑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轮的正上方,所述第四滑轮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正林孙良泽狄后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翊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