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3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阻尼器,涉及建筑减震领域。自复位阻尼器包括内部件和外部件,内部件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延伸出外部件的对应端,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外部件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延伸出内部件的对应端,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部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线缆;无论阻尼器受挤压还是拉伸,通过端部顶压与挡止配合作用,使形状记忆合金线缆始终受拉伸。

A self reset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通常会在结构构件之间设置相应的减震装置,通过减震装置吸收和耗散输入建筑结构中的地震能量,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018593A、申请公布日为2014.09.0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双核心预力拉伸自复位挫屈束制斜撑减震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该减震装置包含一核心单元、一将该核心单元夹设其中的围束构件、一包覆该核心单元消能段及该围束构件且一端焊接于该核心单元一端的外核心构件、一包覆前述构件且一端焊接于该核心单元另一端的外层构件、两分别设置于该围束构件的两端的内层底板、两分别设置于该外核心构件及外层构件与至少一地儿预力拉伸构件。第一预力拉伸构件一端锚定与该第一内层底板,另一端锚定于对面该第二外层底板;第二预力拉伸构件一端锚定于该第一外层底板,另一端锚定于对面该第二内层底板。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即阻尼器,无论是在受压力时,或者是在受拉力时,其中的外核心构件、内核心构件与外层构件皆会有相对位移,使得第一预力拉伸构件和第二预力拉伸构件均受到拉伸作用,通过第一预力拉伸构件和第二预力拉伸构件的伸长变形起到消能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存在内部结构复杂、实际装配操作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阻尼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的内部结构复杂、实际装配操作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自复位阻尼器的技术方案为:>自复位阻尼器包括沿长度方向插套配合的内部件和外部件,所述内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所述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所述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部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阻尼器受挤压力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挡止端挡止配合、所述第二顶压端与第二端板顶压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阻尼器受拉伸力时,所述第一顶压结构与第一端板顶压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挡止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有益效果:将自复位阻尼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安装在结构构件之间,在地震作用下,自复位阻尼器耗散和吸收输入建筑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当自复位阻尼器承受挤压力时,从外部来看,内部件伸入外部件的长度变大而整体得到压缩,从内部来看,第二端板被内部件的第二顶压端顶压移动至距离第一端板更远的位置,最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结构的拉伸变形而消耗地震能量。相对应的,当自复位阻尼器承受拉伸力时,从外部来看,内部件伸出外部件的长度变大而整体得到伸长,从内部来看,第一端板被内部件的第一顶压结构顶压移动至距离第二端板更远的位置,最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结构的拉伸变形而消耗地震能量。不论是自复位阻尼器承受挤压力还是拉伸力,内部的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始终承受拉伸作用力,而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具有形状记忆能力,使得在地震载荷消失之后再使自复位阻尼器恢复至原始的非受力状态,保证了整个自复位阻尼器的工作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可靠性。最重要的是,整个自复位阻尼器的内部结构简单,并且无论是在零部件数量还是装配方式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均得到了极大程度地简化,有效解决了内部结构复杂、实际装配操作困难的问题。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受力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包括至少两根SMA线缆,且SMA线缆以所述自复位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或者SMA线缆以所述自复位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布置。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简化内部件的结构,所述内部件为工字形件,工字形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中间竖直段延伸超出上、下两水平段的对应端的内部件第一端,工字形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端部平齐的内部件第二端;所述内部件第一端的中间竖直段的延伸超出部分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内部件第一端构成所述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内部件第一端的上、下两水平段的端部构成所述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第二端构成所述第二顶压端。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外部件的结构,所述外部件为筒体,筒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设有平齐端口的外部件第一端,筒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设有第二连接结构的外部件第二端;所述外部件第一端构成所述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第二端构成所述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挡止结构设于所述筒体的内壁上靠近外部件第二端的位置处。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将第一端板在内部件上的安装,以及提高第一端板在移动时的位置准确性,所述第一端板的中部开设有竖直长孔,所述内部件第一端的中间竖直段的延伸超出部分与所述竖直长孔插接配合,所述SMA线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位于竖直长孔的两侧对称位置;所述SMA线缆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的沿长度方向正对的两侧对称位置。进一步的,为了防止SMA线缆从第一端板或者第二端板中脱出,所述SMA线缆的端部压紧连接于套筒中,所述套筒上螺纹连接有用于第一端板或者第二端板挡止配合的螺母。进一步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外部件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二挡止结构为两个板面贴合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壁上的限位挡板,所述两个限位挡板分别对称布置于所述内部件的中间竖直段的两侧位置。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的发生摩擦磨损,所述内部件和外部件之间夹设有耐磨垫板。进一步的,为了简化内部件的结构,所述内部件为圆柱杆,圆柱杆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悬伸出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板构成所述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的第一连接端。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受力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所述第一端板的中部开设有长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长孔插接配合,所述SMA线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位于所述内部件的外周位置;所述SMA线缆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板的沿长度方向正对的两侧对称位置,且所述SMA线缆以所述自复位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布置于所述内部件的外周侧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自复位阻尼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自复位阻尼器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复位阻尼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自复位阻尼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内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中内部件与第一端板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2中内部件与第二端板的局部装配示意图;图6为技术的自复位阻尼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自复位阻尼器的耐磨垫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技术的自复位阻尼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是,包括沿长度方向插套配合的内部件和外部件,所述内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n所述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所述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部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结构;/n当所述自复位阻尼器受挤压力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挡止端挡止配合、所述第二顶压端与第二端板顶压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阻尼器受拉伸力时,所述第一顶压结构与第一端板顶压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挡止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是,包括沿长度方向插套配合的内部件和外部件,所述内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一挡止端;所述外部件的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延伸出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所述内部件的对应端为第二顶压端;
所述内部件的靠近第一连接端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的位于第一顶压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一端板;所述外部件的靠近第二连接端的内部位置设有第二挡止结构,所述外部件的内部位于第二挡止结构的外侧位置处沿长度方向移动装配有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预紧连接有形状记忆合金结构;
当所述自复位阻尼器受挤压力时,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挡止端挡止配合、所述第二顶压端与第二端板顶压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当所述自复位阻尼器受拉伸力时,所述第一顶压结构与第一端板顶压配合、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挡止结构挡止配合拉伸形状记忆合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结构包括至少两根SMA线缆,且SMA线缆以所述自复位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对称布置,或者SMA线缆以所述自复位阻尼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是,所述内部件为工字形件,工字形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中间竖直段延伸超出上、下两水平段的对应端的内部件第一端,工字形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为端部平齐的内部件第二端;
所述内部件第一端的中间竖直段的延伸超出部分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内部件第一端构成所述延伸出所述外部件的对应端的第一连接端,所述内部件第一端的上、下两水平段的端部构成所述第一顶压结构;所述内部件第二端构成所述第二顶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石菲孔思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