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3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包括连接板、一阶段耗能模块和二阶段耗能模块,所述连接板共有两块,且竖直设置,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且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有益效果在于:一阶段耗能模块和二阶段耗能模块的延性比均可达到30,可确保其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四阶段均能工作;可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承载力的需求,对耗能模块中的耗能单元数量进行调整即可匹配精准的力学性能参数。

A kind of assembled composite two-stage energy dissipation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防震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
技术介绍
新版第五代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自2016年颁布后,对全国抗震设防要求普遍提高,我国七度0.10g设防区域从49%上升到58%,同时,区划图明确提出了“四级地震作用”概念,“四级地震作用”指常遇地震动、基本地震动、罕遇地震动和极罕遇地震动,相对于第四代区划图,增加了极罕遇地震动。这对我国建筑抗震提出了更好要求,充分考虑公众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问题,将建筑抗倒塌作为基本准侧,这对建筑结构构件及消能减震阻尼器的承载力及延性有了更高要求。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以往的位移型金属阻尼器耗能模块单一,如果耗能单元屈服早,将会影响罕遇地震阶段阻尼器的极限变形及承载力,无法保证足够的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将阻尼器核心耗能部件分为两阶模块,能够保证阻尼器分阶段启动工作,在满足多遇地震阶段小变形耗能及承载的前提下,能够保证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阶段均可发挥耗能作用,使得耗能单元具备足够的延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包括连接板、一阶段耗能模块和二阶段耗能模块,所述连接板共有两块,且竖直设置,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且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采用上述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和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均为屈服力、屈服变形、极限承载力、极限变形稳定的耗能单元,两者作为阻尼器的核心耗能部件,可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承载力的需求,对耗能模块中的耗能单元数量进行调整即可匹配精准的力学性能参数,同时竖直安装的一阶段耗能模块和水平安装的二阶段耗能模块能够使阻尼器承受水平方向的弯剪变形和竖直方向的弯曲变形。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配套的螺栓、螺母组件。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一侧均焊接有若干与连梁锚固钢筋连接的连接套筒,且所述连接套筒沿所述连接板的高度方向由上向下排列。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包括锚固钢板、第一剪力传递板和第二剪力传递板,所述锚固钢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和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均垂直焊接的所述锚固钢板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共有两块,分别靠近所述锚固钢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竖直设置,从而使两块第一剪力传递板和第二剪力传递板形成H型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背离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劲板,且所述第二加劲板为三角形钢板,该三角形钢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锚固钢板和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的中部两侧各设有一块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所述第一加劲板为三角形钢板,且该三角形钢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锚固钢板以及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焊接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包含若干个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和若干块第一分隔压板,且若干所述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对称分列在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的两侧,相邻两块所述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的贴合面之间均夹有两块第一分隔压板,所述第一分隔压板分列在所述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分隔压板、所述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和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件的通孔,从而使所述第一连接件将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上。作为优选,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包含若干个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和若干块第二分隔压板,相邻两块所述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之间夹有两块所述第二分隔压板,且两块所述第二分隔压板分别位于所述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的两侧,所述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水平贴靠在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上;所述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所述第二分隔压板和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连接件的通孔,从而使所述第二连接件将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隔压板和所述第二分隔压板的截面均为哑铃型。作为优选,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的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采用软钢制作而成,且所述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中部按照沿高度等应力分布形式开有若干第一菱形削弱孔,且所述第一菱形削弱孔四周均采用圆弧过渡;所述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被第一菱形削弱孔分割形成的第一耗能齿条的高宽比控制在4-8,宽厚比控制在1-2区间。作为优选,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采用软钢制作而成,所述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中部按照沿高度等应力分布形式开有若干第二菱形削弱孔,第二菱形削弱孔四周均采用圆弧过渡;所述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被第二菱形削弱孔分割形成的第二耗能齿条的高宽比为第一耗能齿条高宽比的0.5-0.8倍,其宽厚比同样控制在1-2区间。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阶段耗能模块和二阶段耗能模块的延性比均可达到30,可确保其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四阶段均能工作;2、构造简单,装配组装快捷;能够有效改善现有位移型金属阻尼器参数控制难、耗能单元延性不足、耗能模块单一、无法保证地震时多阶段耗能、批量制作成本高的问题;3、可根据不同项目实际承载力的需求,对耗能模块中的耗能单元数量进行调整即可匹配精准的力学性能参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板空间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连接套筒;2、连接板;201、锚固钢板;202、第一剪力传递板;203、第二剪力传递板;204、第一加劲板;205、第二加劲板;3、二阶段耗能模块;301、面外弯曲型耗能单元;301a、第一菱形削弱孔;302、第二分隔压板;4、一阶段耗能模块;401、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401a、第二菱形削弱孔;402、第一分隔压板;5、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一阶段耗能模块和二阶段耗能模块,所述连接板共有两块,且竖直设置,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且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一阶段耗能模块和二阶段耗能模块,所述连接板共有两块,且竖直设置,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连接板之间,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且所述二阶段耗能模块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的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配套的螺栓、螺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的一侧均焊接有若干与连梁锚固钢筋连接的连接套筒,且所述连接套筒沿所述连接板的高度方向由上向下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锚固钢板、第一剪力传递板和第二剪力传递板,所述锚固钢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和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均垂直焊接的所述锚固钢板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共有两块,分别靠近所述锚固钢板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连接在两块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竖直设置,从而使两块第一剪力传递板和第二剪力传递板形成H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背离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劲板,且所述第二加劲板为三角形钢板,该三角形钢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锚固钢板和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焊接连接;
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的中部两侧各设有一块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平行于所述第一剪力传递板,所述第一加劲板为三角形钢板,且该三角形钢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所述锚固钢板以及所述第二剪力传递板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装配式复合型两阶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阶段耗能模块包含若干个面内弯剪型耗能单元和若干块第一分隔压板,且若干所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雄科刘国明王泽雷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福思创减震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