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14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包括正隔振装置、负隔振装置,正隔振装置包括两侧的卡槽、上部的阻尼约束复合材料、中部的橡胶板、下部及左右两端铺设的滤水粗砂层,阻尼约束复合材料通过预制的凹槽进行插入固定,正隔振装置两端分别与负隔振装置搭接后经过短式螺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效果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运输方便、造价较低,耗能能力强,经济效果好,既能够给结构提供较高的附加阻尼比而不改变其固有频率,又可以根据场地要求多次放置进行隔振,工程应用前景很好。

A simple assembled steel plate lap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隔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地震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数的生命与财产损失。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振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振技术作为振动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许多方面得到应用。隔震技术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装置,把建筑物与地面隔离,减小地震作用,减轻地震灾害。传统的抗震设计是要求结构构件具有相当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抗震方法。与传统抗震建筑相比,隔震建筑的优越性为减灾效果好,地震作用减少到30%左右。不损坏室内物品、设备,减少地震引起的人的心理恐慌。对结构延性要求相对较低,上部基本处于弹性。上部结构变形小,基本不损坏装修。基本不中断人的正常生活与服务。具有经济性,7度基本持平,8、9度节约3-5%。大大降低地震损失(8-35%)及震后维修费,更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根据隔振过程中是否需要外加能量,隔振技术可分为无源隔振(被动隔振)和有源隔振住动隔振。被动隔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等优点,已经在精密仪器和船舶动力等方面得到应用。但是被动隔振一旦设计完成,其参数很难更改,因而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窄频段振动起到衰减作用,而对于隔振对象状态变化较大和振动干扰时变性较强的场合不太适合;同时,由于稳定性的限制,被动隔振也无法对低频振动进行衰减。而主动隔振是在被控系统中引入次级振源,并通过一定的控制方法调节次级振源的输出,使其产生的振动与主振源(干扰)的振动相抵消,从而达到隔振的目的。与被动隔振技术相比,主动隔振技术具有自适应性好、可对低频振动进行隔离以及重量轻等优点,因而成为隔振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土木工程,在国内建筑施工中因施工单位对隔振技术和隔震橡胶支座缺少较详细的理论了解,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也只注重隔振支座的预埋板安装,安装时只注重隔振支座的预埋板平整度和水平位置的要求。从而在施工中为固定隔振支座的预埋板对结构钢筋进行伤害。而隔振支座连接上下结构主体,结构主体受到影响,隔振支座也就无法发挥全作用。从而导致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影响隔振技术和隔震橡胶支座的使用效果和继续推广研究。21世纪的中国拥有与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同等级的防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当前最先进的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高新技术产品—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将上部建筑结构与下部地基结构隔离,由于建筑隔震橡胶支座中的隔震层刚度小,柔性强,当地震发生时隔震层将发挥“隔”的作用,代替上部结构承受地震强烈的位移动力,以此来隔离或耗散地震的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输,此时,由于隔震层的作用,延长结构的周期并给予较大的阻尼,使上部建筑结构的反应相当于不隔震情况下的1/4~1/8,近似平动,从而“隔离”了地震的作用;传统的建筑抗震技术主要特点是“抗”:上部建筑的基础与地基牢固的联结在一起,由于地震作用,引起上部建筑结构一起发生运动,此时上部结构就像电路上的放大器,对地面运动的作用力进行惯性放大作用(一般建筑物可放大2~5倍),所以上部建筑结构要承受比地面还要大的地震作用破坏力,当建筑材料超过极限承载能力后,建筑物就会发生破坏、坍塌等地震灾害现象。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基础隔震技术从“抗”到“隔”,突破了人们的传统设计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就表现出了它出色的隔震性能。日本阪神地区的一次地震,就是真实一例。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地震中,有2幢隔震结构建筑取得了地震观测记录。西部邮政大楼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6层,是日本最大的隔震建筑。地震记录观测地面1层水平方向的最大加速度只有基础的1/3-1/4,该建筑震后完好,设备无损,在救灾中发挥了较大作用,隔震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Matsumura-Gumi研究所大楼为3层隔震楼,该大楼和毗邻的管理大楼为3层非隔震楼,两栋都得到了地震观测记录。隔震楼1层最大加速度值比基础减小,而非隔震楼屋面最大加速度比隔震楼大2-5倍。与此例相似,1994年洛杉矶6.7级地震,31座医院严重破坏,9座医院局部破坏而疏散,USCUniversity医院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隔震结构,地震中丝毫未损,没有一个花瓶摔下,医院周围建筑物普遍严重破坏,医院屋内人员竟然未意识到发生了强烈地震,各种设备未损坏,医院功能得到维持,成为救灾中心,对震后紧急救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距离1公里外的洛杉矶中心医院造成损失达3.89亿美元。1994年台湾集集7.3级地震汕头市烈度为6度种类房屋摇晃厉害,居民惊慌失措,水桶里的水溅出了1/3左右,而陵海路隔震楼上的人无震感,不知道地震发生。1995年云南武定6.5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大理震感强烈,而橡胶垫隔震建筑—大理州交通指挥中心大楼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感觉,不知道地震发生。1996年,云南丽江发生7级强烈地震。西昌市国税局宿舍楼为六层隔震楼。在楼上居住的职工,只是感到轻微的晃动,而相邻的一幢常规抗震楼只有四层高,楼上居住的人摇晃十分厉害,惊慌失措往外逃跑。当前最先进的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高新技术产品—建筑隔震橡胶支座,隔震橡胶支座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与基础项面之间设置一层具有足够可靠性的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播,使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层的耗能元件吸收,减少结构变形,对主体结构实现有效保护,提高结构安全性。在建筑物的基础项面设置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实现减震,近年来已在国内外地震高烈度区得以应用。由于隔振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产品优越、质量可靠、技术成熟,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隔震橡胶支座的应用也作了具体规定。从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实际效果来看,对于8度及其以上抗震设防区的高于六层建筑,应用隔震技术后,设防烈度可降低2度,从而可以节约投资成本,10000平方米左右的9层建筑仅钢筋就可以节约100多万元的投资;同样按规范设计的建筑,应用隔震技术房屋设防目标高,安全性明显提高;对于政府首脑机关、高层商品房住宅、生命线工程、容易产生次生灾害的重要建设工程,应用隔震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安全性;对于设有地下室的建筑,应用隔震技术,其投资效益比更加提高。作为成熟的工程应用技术,隔震技术已在国内外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目前世界最大的隔震建筑是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我国虽起步较晚,但理论研究较为先进,特别是在2008年后隔震技术开始广泛推广,尤其是国家的学校改造加固计划中隔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以橡胶隔震支座和滑移隔震支座为主的现代隔震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但还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隔震技术,还有以下技术难点:在长周期结构中隔震技术的应用、能承受强大竖向拉力的隔震支座开发等。(2)多维地震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有隔震系统只能隔离水平地震,对竖向地震力减震效果不明显,需要开发出具有竖向隔震效果突出的隔震系统。(3)研究开发隔震建筑的实用设计方法和软件,尽快完成隔震建筑设计规程的制订工作。与隔震技术相关的规范还需不断完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包括:正隔振装置(1)、负隔振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隔振装置(1)包括两侧的卡槽(3)、上部的阻尼约束复合材料(4)、中部的橡胶板(6)、下部及左右两端铺设的滤水粗砂层(5),阻尼约束复合材料(4)通过预制的凹槽进行插入固定;/n所述正隔振装置(1)两端分别与负隔振装置(2)搭接后通过短式螺栓(16)连接;所述负隔振装置(2)内部为粘滞流体阻尼器(8);所述粘滞流体阻尼器(8)靠近正隔振装置(1)处通过头部关节轴承(11)固定、背离处通过尾部关节轴承(13)固定,粘滞流体阻尼器(8)外部为缸体(12),内部设有活塞(15)及活塞导杆(14),空余部分由阻尼材料(10)进行填充;所述活塞(15)处设有阻尼隙孔(9);所述阻尼器(24)包括左右两端的挂钩(26)和内部的普通弹簧(25),相邻的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之间设置阻尼器(24);所述连接件(17)包括上部固定端(18)、衔环底座(19)、连接杆(20)、扣钉(21)、衔环(22)和下部固定端(23),上部固定端(18)和下部固定端(23)由连接杆(20)连接并通过扣钉(21)进行固定,衔环(22)和阻尼器(24)的挂钩(26)挂接,下部固定端(23)与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包括:正隔振装置(1)、负隔振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隔振装置(1)包括两侧的卡槽(3)、上部的阻尼约束复合材料(4)、中部的橡胶板(6)、下部及左右两端铺设的滤水粗砂层(5),阻尼约束复合材料(4)通过预制的凹槽进行插入固定;
所述正隔振装置(1)两端分别与负隔振装置(2)搭接后通过短式螺栓(16)连接;所述负隔振装置(2)内部为粘滞流体阻尼器(8);所述粘滞流体阻尼器(8)靠近正隔振装置(1)处通过头部关节轴承(11)固定、背离处通过尾部关节轴承(13)固定,粘滞流体阻尼器(8)外部为缸体(12),内部设有活塞(15)及活塞导杆(14),空余部分由阻尼材料(10)进行填充;所述活塞(15)处设有阻尼隙孔(9);所述阻尼器(24)包括左右两端的挂钩(26)和内部的普通弹簧(25),相邻的装配式简易钢板搭接隔振装置之间设置阻尼器(24);所述连接件(17)包括上部固定端(18)、衔环底座(19)、连接杆(20)、扣钉(21)、衔环(22)和下部固定端(23),上部固定端(18)和下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洪康楠张延年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