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66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装置,是一种耗能减震的装置,由坡面摩擦主板、副板、高强螺栓、高强螺栓孔、复位拉杆、夹具、超弹性SMA丝、调节螺栓、高强螺栓活动孔、复位拉杆限位孔、拉杆、碟簧、垫圈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弥补目前耗能减震技术中摩擦型阻尼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两点不足之处。第一,该装置可以改变目前大多阻尼器无法提供合适的摩擦力这一现状,第二,该装置的自复位能力也可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修复,维护震后建筑结构的安全、同时由于该装置可以使建筑在震后恢复部分功能,因此可降低因功能中断及后续维修所带来的间接损失。

A variable friction self resetting damp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涉及摩擦型阻尼器装置,具体地说可以改变摩擦力并可以自复位的阻尼器装置。
技术介绍
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传统方法是增减结构自身的刚度或者改变建筑材料自身特性等,而现代的抗震手段主要是通过应用耗能减震技术来实现。在这一技术中,被动式阻尼器因其构造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极大关注。但是,在现有不同种类的阻尼器中多少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粘弹性和粘滞性阻尼器的材料容易老化,软钢型阻尼器等其他类型阻尼器又存在残余变形不可恢复的缺点。相比较前述的阻尼器,摩擦型阻尼器确实提供较大的初始刚度,但是一般的摩擦阻尼器存在共同的缺点,无法为阻尼器提供合适的初始摩擦力,这将导致在不确定震级的工况下,如果起滑力设定太大,会导致耗能较小,且增加地震作用,浪费材料;如果起滑力设定太小,则可能会导致耗能达不到预期效果,阻尼器形同虚设。为改变这一缺陷,研究者提出并设计出了的不同种类的变摩擦阻尼器,但大多被设计出的变摩擦阻尼器都是通过自身的特性来改变摩擦力,仍然不能起到不同震况下提供不同摩擦力的作用,且不具备自复位的功能。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装置,由坡面摩擦主板、副板、左右两活动挡板、四组高强螺栓、复位拉杆、夹具、超弹性SMA丝、调节螺栓、复位拉杆限位孔、拉杆、碟簧、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两副板间嵌入坡面摩擦主板,坡面摩擦主板上均留有螺栓活动孔和复位拉杆限位孔;上下两副板分别在高强螺栓对应位置处留有螺栓孔和在复位拉杆对应位置处留有复位拉杆限位孔;高强螺栓穿过上下两副板的螺栓孔和坡面摩擦主板的螺栓活动孔,并且在每个高强螺栓的两端叠放垫圈和碟簧,以施加正压力;复位拉杆穿过上下两副板和坡面摩擦主板的复位拉杆限位孔;复位拉杆上下两端留孔,超弹性SMA丝穿过复位拉杆上的孔,两端分别用夹具拉紧固定;调节螺母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摩擦自复位阻尼器装置,由坡面摩擦主板、副板、左右两活动挡板、四组高强螺栓、复位拉杆、夹具、超弹性SMA丝、调节螺栓、复位拉杆限位孔、拉杆、碟簧、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下两副板间嵌入坡面摩擦主板,坡面摩擦主板上均留有螺栓活动孔和复位拉杆限位孔;上下两副板分别在高强螺栓对应位置处留有螺栓孔和在复位拉杆对应位置处留有复位拉杆限位孔;高强螺栓穿过上下两副板的螺栓孔和坡面摩擦主板的螺栓活动孔,并且在每个高强螺栓的两端叠放垫圈和碟簧,以施加正压力;复位拉杆穿过上下两副板和坡面摩擦主板的复位拉杆限位孔;复位拉杆上下两端留孔,超弹性SMA丝穿过复位拉杆上的孔,两端分别用夹具拉紧固定;调节螺母改变两复位拉杆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军王昭越闫冲志魏志鹏耿宇达师露露李深高强纪萌马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