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8998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9:12
本技术属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包括砂芯漏斗,上端与砂芯漏斗的下端连接的梨形分液漏斗,设置在梨形分液漏斗下端的控制阀,通过连接管与梨形分液漏斗连接的填充柱,以及设置在填充柱下端的排水管;填充柱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过滤板,在填充柱内、位于两个过滤板之间填充有吸附填料。本技术将砂芯漏斗和梨形分液漏斗相结合,并结合填充有吸附填料的填充柱,将三者串联成整体的油水分离装置,梨形分液漏斗中的有机相可以回收,无机相进入填充柱中进行吸附,吸附后的填充柱填料经过酸洗可以回收核素原料,其提取容量大、连续性较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水分离,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多种分离法技术用于核原料的分离,存在各自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沉淀法缺乏选择性沉淀剂,在沉淀和洗涤过程中会导致样品损失;色谱法和离子交换法,耗时、且成本高;分子印迹技术除了难以合成材料外,还具有难以规模化生产的缺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高温高压运行的风险。

2、由于萃取法具有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易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核素分离,但是以圆形分液漏斗为传统分离设备的萃取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尚未被解决。现有提取核素原料的工艺主要是thorex流程,其通过有机膦的磷酰键中未配位的电子对和烷基胺的质子化分别与核素结合,形成疏水性萃合物而溶于有机相中,以此强化铀和钍的共提取性能。尽管其广泛应用于提取高放废液的铀和钍,但受多种共存介质干扰,且易形成三相(有机相和水相之间形成不相混溶的第二有机相),导致铀和钍在两相的分配比和分离系数低,对铀和钍的分离不彻底,尾水浓度尚有ppm级的铀和钍,也难以回收有机萃取剂。此外,由于萃取选择性和提取容量达不到高要求,后续难以进一步回收剩余的核原料。

3、另一种分离铀、钍的技术是开发固相提取工艺,重点通过研究功能配体结合辅助载体为填料的分离柱以提高铀、钍的分离效能,但是该工艺难以避免固体颗粒胶体的堵塞,去污能力差,且对铀和钍的提取容量比较低,尾水仍然含有ppm级浓度铀和钍,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威胁。

4、综上所述,单独以传统分液漏斗为萃取设备、以固相提取填料的分离柱应用于复杂体系分离铀、钍的过程中,需要有效解决去污、乳化和提取容量低及连续性的问题,因此,单一技术设备不适用于铀矿废水中铀和钍分离的实际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单独以传统分液漏斗为萃取设备、以固相提取填料的分离柱应用于复杂体系分离铀、钍的过程中,需要有效解决去污、乳化和提取容量低及连续性的问题,因此,单一技术设备不适用于铀矿废水中铀和钍分离的实际场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包括砂芯漏斗,上端与所述砂芯漏斗的下端连接的梨形分液漏斗,设置在所述梨形分液漏斗下端的控制阀,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连接的填充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填充柱下端的排水管;所述填充柱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过滤板,在所述填充柱内、位于两个过滤板之间填充有吸附填料。

4、进一步的,所述填充柱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填充柱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在位于最下方的填充柱的下端。

5、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填料为多孔硅基磺酸配体。

6、进一步的,所述砂芯漏斗的下端通过接口件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上端连接。

7、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接口件的活塞。

8、进一步的,所述梨形分液漏斗和所述接口件呈一体结构,且二者均采用玻璃材质。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呈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管采用玻璃材质,所述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

1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将砂芯漏斗和梨形分液漏斗相结合,并结合填充有吸附填料的填充柱,将三者串联成整体的油水分离装置,梨形分液漏斗中的有机相可以回收,无机相进入填充柱中进行吸附,吸附后的填充柱填料经过酸洗可以回收核素原料,其提取容量大、连续性较优,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4、(2)本技术中填充柱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填充柱串联并连通,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核素原料的提取容量,确保底部出水几乎不含核素原料。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砂芯漏斗(1),上端与所述砂芯漏斗(1)的下端连接的梨形分液漏斗(4),设置在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下端的控制阀(5),通过连接管(6)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连接的填充柱(7),以及设置在所述填充柱(7)下端的排水管(9);所述填充柱(7)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过滤板(8),在所述填充柱(7)内、位于两个过滤板(8)之间填充有吸附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7)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填充柱(7)连通,所述排水管(9)设置在位于最下方的填充柱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填料为多孔硅基磺酸配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芯漏斗(1)的下端通过接口件(3)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上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堵所述接口件(3)的活塞(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和所述接口件(3)呈一体结构,且二者均采用玻璃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呈一体结构,所述连接管(6)采用玻璃材质,所述控制阀(5)设置在所述连接管(6)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5)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8)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砂芯漏斗(1),上端与所述砂芯漏斗(1)的下端连接的梨形分液漏斗(4),设置在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下端的控制阀(5),通过连接管(6)与所述梨形分液漏斗(4)连接的填充柱(7),以及设置在所述填充柱(7)下端的排水管(9);所述填充柱(7)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过滤板(8),在所述填充柱(7)内、位于两个过滤板(8)之间填充有吸附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7)有两个以上,且所有的所述填充柱(7)连通,所述排水管(9)设置在位于最下方的填充柱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填料为多孔硅基磺酸配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核素的油水自动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芯漏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颖陈迪云刘玉贤张宇江俊宏梁淇陈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