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73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OLED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结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电性连接;以及指纹识别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OLED装置将指纹识别系统与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有效减少了OLED装置的厚度,降低了OLED装置的制作成本,实现了屏下指纹识别触控集成,同时指纹识别采用自容式结构,多组感应电极共用一个发射电极信号,每个感应电极由独立接收电极信号引线导出,利用MUX(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设计,在相邻信号线间增加TFT开关电路,对两根信号线进行信号选择,形成一级MUX结构,可将引出至柔性电路板的信号线数量缩减一半,节约成本。

OLE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LED装置
本申请涉及OLED领域,具体涉及OLED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应用,智能手机能够支持的应用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智能手机向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用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用品。为提高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体验,手机屏幕也越来越大,屏占比越来越高,全面屏的出现使得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知技术相关技术中,OLED触控屏大多为外挂结构,Oncell式触控也已出现并逐渐发展,然而指纹识别却依旧为外挂方式,此种方式会增加屏幕及终端厚度,增加模组工艺制程及成本,影响用户体验,按照目前面板技术发展趋势,指纹识别和面板集成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触控结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叠层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电性连接;以及指纹识别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若干第一触控电极,设与所述显示面板上;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LED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显示面板;/n触控结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触控结构包括/n叠层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电性连接;以及/n指纹识别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LED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触控结构,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所述触控结构包括
叠层设置的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电性连接;以及
指纹识别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层包括
若干第一触控电极,设与所述显示面板上;
第一绝缘层,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且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
若干第二触控电极,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投影交叉并具有一重合区;
第二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且覆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所述显示区包括指纹识别区和围绕所述指纹识别区的触控区;
所述指纹识别结构设于所述指纹识别区中;
所述第二触控层设于所述触控区中,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若干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对称设于所述指纹识别区两侧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第一外围引线,设于所述边框区中,所述第一外围引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对应所述第一外围引线设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与所述第一外围引线连接;
第二外围引线,设于所述边框区,所述第二外围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对应所述第二外围引线设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外围引线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