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72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48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位于非显示区域内,且第一电源走线在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出区内,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本申请通过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电源走线设置多个第一过孔,减少了电源走线的反光面积,可以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提升了显示效果。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柔性显示器具有耐冲击,抗震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更加方便等诸多优点,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柔性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和盖板,其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电源走线,用于向显示区域提供电源信号,以实现显示。盖板贴合在显示面板上,盖板的边缘设置有油墨,以覆盖非显示区域。为了避免油墨进入到显示区域,在显示面板上贴合盖板时,会考虑贴合公差,这样,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电源走线就没有被盖板上的油墨完全覆盖。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进而提升显示效果。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扇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延伸出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二电源走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连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条第二电源走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和所述第一过孔一一交替排列。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过孔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矩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过孔的数量为多个时,且多个第一过孔呈行列设置;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平行设置,相邻两行的第一过孔的长边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对于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每个第一过孔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吸光层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界定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吸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同层设置;所述吸光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同层设置,用于吸收经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反射的光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吸光结构;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第一过孔一一对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或者,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所述吸光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吸光部和第二吸光部,所述第一吸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吸光部靠近第一电源走线的一侧;所述第一吸光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吸光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一一对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或者,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多个走线,所述多个走线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第i个走线的第一端与第i-1个走线的第二端连接,第i个走线的第二端与第i+1个走线的第一端连接;第奇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偶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两个走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每个第二电源走线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源走线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显示面板。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位于非显示区域内,且第一电源走线在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出区内,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本申请通过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电源走线设置第一过孔,减少了电源走线的反光面积,可以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进而提升了显示效果。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走线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6B为图6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7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7B为图7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8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8B为图8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8C为图8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9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9B为图9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11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个示意图;图11B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另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n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扇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扇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延伸出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二电源走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第二电源走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和所述第一过孔一一交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孔的数量为多个时,且多个第一过孔呈行列设置;
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平行设置,相邻两行的第一过孔的长边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对于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每个第一过孔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吸光层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界定层;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吸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吸光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同层设置,用于吸收经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反射的光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林宏秦世开刘庭良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