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无人机,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为使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包括:在基座的腔体内设有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在基座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在基座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背向设置,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模块电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应用于无人机中。
A kind of coaxial twin propeller power system and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无人机。
技术介绍
近几年,随着飞行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等飞行器在航空拍摄、航空摄影、地质地貌测绘、森林防火、地震调查、核辐射探测、边境巡逻、应急救灾、农作物估产、农田信息监测、管道、高压输电线路巡查、野生动物保护、科研实验、海事侦察、鱼情监控、环境监测、大气取样、增雨、资源勘探、禁毒、反恐、警用侦查巡逻、治安监控、消防航拍侦查、通信中继、城市规划、数字化城市建设以及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已经广泛应用,皆是由于飞行器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使得飞行器在民用方面应用较广泛,飞行器应用远景较好。但在现阶段相关应用还处于尚未形成规模的初级阶段,飞行器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共轴双桨系统还只是单桨系统的简单拼凑,具体而言,两个单桨系统对置布置,即两套由螺旋桨、驱动电机、电机驱动器(包括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安装底座组成的动力系统进行对向布置而成,存在体积较大、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的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无人机。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部具有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在所述基座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在所述基座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座为中部具有通孔且具有预定壁厚的盘形或块形结构;所述基座的第一侧的端部开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孔,所述第一电机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孔处;所述基座的第二侧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孔,所述第二电机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孔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模块位于所述基座的腔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一驱动模块位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侧与所述基座的腔体内壁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模块位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侧与所述基座的腔体内壁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相对于所述控制模块对称布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座上设有散热装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散热装置为设置在所述基座外侧的金属翅片和/或散热水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散热装置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壳和所述第二电机的外壳均相接触。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在所述机身上安装有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系统。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无人机,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共用一个控制模块,且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设在基座内部设的腔体中,这样使得共轴双桨动力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易于实现小型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共轴双桨动力系统中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看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也可称为座体或连接座,其内部具有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驱动模块2、第二驱动模块3和控制模块4,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和第二驱动模块3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4电连接;在所述基座1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6;在所述基座1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与所述第一电机5相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电机7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桨8。其中,所述基座1可由塑料(如ABS、HIPS、PP、聚乙烯等)通过注塑形成,所述腔体在注塑时可一次成型。所述基座1也可为由金属材料(如铝、铝合金、不锈钢等)制成。基座1可以是圆柱形的块体、四方形的块体、五棱柱或六棱柱形的块体等等。所述腔体可采用冲压头进行冲压的方式形成,也可通过铣削的方式加工形成。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可为直流电机,也可为交流电机。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用于驱动第一电机5的运转,所述第二驱动模块3用于驱动第二电机7的运转。具体地,第一驱动模块2,用于通过控制第一电机5的旋转角度和运转速度,以此来实现对占空比的控制,来达到对第一电机5的控制;同理,第二驱动模块3,用于通过控制第二电机7的旋转角度和运转速度,以此来实现对占空比的控制,来达到对第二电机7的控制。第一驱动模块2和第二驱动模块3,既可通过继电器或功率晶体管驱动,也可利用可控硅或功率型MOS场效应管驱动,既可采用控制电机单向运转的单臂驱动电路,也可采用可控制电机正反向工作的桥式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4用于与上位机(如操控设备)通信相连,接收上位机的控制信号,并将接收的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第一驱动模块2和/或第二驱动模块3,以控制第一电机5和/或第二电机7的运转。所述控制模块4可对通过第一驱动模块2和第二驱动模块3对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进行同步控制,也可通过第一驱动模块2和第二驱动模块3对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7进行异步控制。所述第一螺旋桨6和第二螺旋桨8可分别为双叶螺旋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及无人机,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共用一个控制模块,且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设在基座内部设的腔体中,这样使得共轴双桨动力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和紧凑,易于实现小型化,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共由一个控制模块来控制,控制精度更高。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为中部具有通孔且具有预定壁厚的盘形(如圆盘形)结构或块形(如四方块形);所述基座1的第一侧的端部开设有第一电机5固定孔,所述第一电机5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如螺钉或螺栓等)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所述基座内部具有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n在所述基座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n在所述基座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内部具有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有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和第二驱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在所述基座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桨;
在所述基座的第二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背向设置,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桨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中部具有通孔且具有预定壁厚的盘形或块形结构;
所述基座的第一侧的端部开设有第一电机固定孔,所述第一电机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孔处;
所述基座的第二侧的端部开设有第二电机固定孔,所述第二电机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孔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岷舣,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源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