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27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应用在无人直升机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体、起落架和设于起落架上的减振件,起落架上设有两组固定板;减振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第一支撑块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块上,第二支撑块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块上,第二支撑块连接在机体的底部;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减少机体降落时起落架与机体共振的可能,减振件对机体起到减振效果,从而使得机体稳定。

Landing gear damping structure of unmanned helicop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直升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直升机,是指由无线电地面遥控飞行或自主控制飞行的可垂直起降不载人飞行器,在构造形式上属于旋翼飞行器,在功能上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近十几年来,随着复合材料、动力系统、传感器、尤其是飞行控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无人直升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应的无人驾驶直升机降落是个重要的问题。无人驾驶直升机降落时,无人直升飞机大幅度摆动,带动起落架共振,由于起落架自身很重,会带动直升飞机振动使直升飞机振动幅度很大,使得无人直升机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其优点是:机身与起落架之间采用多个转动连接的支撑块实现活动余量,减少起落架与机体共振的可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包括起落架和设于起落架上的减振件,所述起落架通过减振件固定在机体的底部,所述起落架上设有两组固定板;减振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连接在机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朝向机体的一侧开设有容纳第一支撑块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支撑块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机体降落时,机体向下抵压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向下移动驱动第一支撑块在第一转轴上摆动,第一支撑块的摆动带动起落架摆动,使得机体在降落时有起落架有多余的活动余量,减少了起落架与机体共振的可能,同时减少了起落架的振动幅度,使得起落架对机体的反作用力得到缓冲,从而保证了机体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块朝向机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机体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块插在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槽壁和连接块上同时穿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将连接块插入第二支撑块上的第一凹槽内,将螺栓穿过同时穿过第一凹槽的槽壁和连接块,用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螺栓上,第一螺母与第一凹槽的外壁抵触,此时螺栓和螺母便将第二支撑块固定在机体底部的连接块上,从而将减振件固定在机体的底部,使得机体更加稳定;另一方面,第二支撑块通过螺栓固定可拆卸,方便更换维修第二支撑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块远离第二支撑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套设有橡胶筒,所述橡胶筒与第三凹槽的底部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机体在空中时,起落架吊在空中,第一支撑块靠近第二支撑块的一端被第二支撑块提起,连接在第一支撑块上的橡胶筒抵触在第三凹槽内,从而减少无人机飞行时起落架的晃动对飞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支撑块朝向第一固定环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包裹在与机体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轴的两侧,所述滑块和导向槽的槽壁上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直至滑块上的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固定环抵触,且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抱死机体底部的连接轴,导向槽对滑块起到导向的作用,此时,将螺纹杆同时穿过导向槽和滑块,在螺纹杆的两侧旋上第二螺母,使得滑块固定在滑槽内,从而将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块上,可以更牢靠地将第二支撑块固定在机体上,从而将减振件安装到机体的底部,减少起落架振动对机体造成影响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三凹槽相对的两侧槽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撑块绕第一转轴转动时,限位杆在限位槽内滑动,限位槽对限位杆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限位杆对第一支撑块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一支撑块只能在微小的区间内摆动,因此限制起落架随着第一支撑块振动的幅度,从而减少起落架与机体共振的幅度,减少起落架振动对机体飞行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设有若干组套管,若干组所述套管内均设有减振弹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套管对减振弹簧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减振弹簧沿套管的长度方向运动,当第一支撑块随着第一转轴转动时,第一支撑块的底部与减震弹簧抵触,减振弹簧由于弹性恢复,对来自第一支撑块的抵压力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从而减少第一支撑块摆动的幅度达到减振的效果,使得与固定块连接的起落架振动的幅度减小,进一步减少起落架振动对机体稳定性的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块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过其中一个固定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块上两个固定孔对称设置,使用时第二转轴转动穿过其中一个固定孔,机体与减振件的连接点都可通过第二支撑块连接,另一方面,当第二支撑块上的一个固定孔损坏时,可翻转第二支撑块,利用另一个固定孔固定机体,可提高第二支撑块的使用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块朝向起落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块向下滑动时,橡胶块对第二支撑块向下的抵压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第二支撑块与起落架直接磕碰的可能从而保护第二支撑块和起落架;另一方面,橡胶板的弹性可减少第二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活动的幅度,从而减少第一支撑块和起落架的振动幅度,减少起落架振动对机体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两侧上的起落架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与机身平行,所述平衡杆的两端呈弧形,当无人机降落时,所述平衡杆在地面滑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人机垂直降落时,平衡杆的底部与地面接触且在地面上摆动,平衡杆两侧的弧形可缓冲地面对无人机的冲击,从而减少无人机在降落时与地面碰撞的可能;另一方面,平衡杆与两个起落架连接,从而将无人机降落时地面对滑块的冲击通过起落架传到到减振件,从而缓冲机体降落时振动的幅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两侧平衡杆上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平衡杆上靠近机体头部的一端,当所述机体从尾部掀起时,所述滑轮与地面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从尾部抓住起落架将机体抬起,需移动无人机时,无人机依靠滑轮在地面上滚动摩擦,相比无人机依靠平衡杆底部直接与地面摩擦,滑轮与地面的滚动摩擦更省力,方便操作者移动无人机;另一方面,操作者将无人机从尾部抬起,无人机依靠机体两侧的滑轮和机体的头部稳定在地面上,因此方便检查维修。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当机体降落时,第一支撑块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第二支撑块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实现机体与起落架之间活动的余量,从而减少机体降落时起落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起落架(1)和设于起落架(1)上的减振件(2),所述起落架(1)通过减振件(2)固定在机体(17)的底部,所述起落架(1)上设有两组固定板(3);/n减振件(2):包括第一转轴(201)、第二转轴(202)、第一支撑块(203)与第二支撑块(204),所述第二支撑块(204)连接在机体(17)的底部,所述第一转轴(20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上,所述固定板(3)朝向机体(17)的一侧开设有容纳第一支撑块(203)的第三凹槽(10),所述第一支撑块(203)通过第一转轴(20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上,所述第一支撑块(203)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18),所述第四凹槽(18)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2),所述第二转轴(20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2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起落架(1)和设于起落架(1)上的减振件(2),所述起落架(1)通过减振件(2)固定在机体(17)的底部,所述起落架(1)上设有两组固定板(3);
减振件(2):包括第一转轴(201)、第二转轴(202)、第一支撑块(203)与第二支撑块(204),所述第二支撑块(204)连接在机体(17)的底部,所述第一转轴(20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上,所述固定板(3)朝向机体(17)的一侧开设有容纳第一支撑块(203)的第三凹槽(10),所述第一支撑块(203)通过第一转轴(201)转动连接在固定板(3)上,所述第一支撑块(203)的一端开设有第四凹槽(18),所述第四凹槽(18)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2),所述第二转轴(20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块(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块(204)朝向机体(17)的一侧开设有与机体(17)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块(4)相配合的第一凹槽(6),所述连接块(4)插在第一凹槽(6)内,所述第一凹槽(6)的两侧槽壁和连接块(4)上同时穿设有螺栓(7),所述螺栓(7)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块(203)远离第二支撑块(204)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8),所述第二凹槽(8)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5),所述第三转轴(5)上套设有橡胶筒(9),所述橡胶筒(9)与第三凹槽(10)的底部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直升机起落架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块(20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19),所述第二支撑块(204)朝向第一固定环(19)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22),所述导向槽(22)内设有滑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兴华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柚子航空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