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84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3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10),包括: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所述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分别被分配至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的盖(44)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以及连接元件(16),所述连接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12)与后提升机构(14)之间,其中,所述后提升机构(14)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提升槽式引导件(62)的提升滑架(60);提升杆(64),其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轴承(66)并且其另一端部具有用于所述盖(44)的引导元件(74);以及转换杆(68),其在所述提升杆的端部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其中,所述转换杆(68)通过两个滑动件(70,72)联接至所述提升滑架(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其具有被分别分配到滑动车顶系统的盖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的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以及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和所述后提升机构之间的连接元件。
技术介绍
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可以通过在封闭位置与部分打开或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盖而使车顶开口暴露为更大或更小的程度。在许多情况下,它们被称为扰流器天窗,其中,盖首先被提升并且然后在邻接车顶开口的车顶外板上向后移动或者在另一个盖上向后移动。该盖必须被向外提升的距离是由外部因素预先确定的。盖必须在车顶外板上方提升足够远,使得它(以及支承该盖的盖支撑件)在任何操作状态下没有碰触车顶外板的风险。提升所需的部件被布置在机动车辆的某一区域中,由于它们损害净空,所以在该区域中存在很少的可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总体高度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标是通过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来实现的,其具有分别分配到滑动车顶系统的盖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的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以及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和所述后提升机构之间的连接元件,其中,后提升机构具有:提升滑架,其具有至少一个提升槽式引导件;提升杆,其通过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轴承,并且其另一端部具有用于盖的引导元件;以及转换杆,其在提升杆的端部之间可枢转地联接至提升杆,其中转换杆通过两个滑动件联接至提升滑架。通过这种构造,通过联接至提升杆,借助于提升槽式引导件所获得的提升的变换(由转换杆产生)被再次变换。这导致盖的较大提升,然而产生该提升的部件作为整体具有非常小的总体高度。根据优选实施例,相比于固定轴承,转换杆安置为更靠近前提升机构。转换杆因此可以在滑动车顶打开时以通常的致动方向(即从前部到后部)来致动。因为转换杆在提升杆的两个端部之间大致居中地连接至提升杆,所以转换杆的提升大致两倍地转换为被分配给盖的提升杆的端部的提升。为了最优地利用提升杆的长度,滑动件中的第一个可以布置在转换杆的背离提升杆的端部处。滑动件中的第二个与提升杆和转换杆之间的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小于转换杆的长度的一半。换句话说,在转换杆的两个滑动件之间获得了相对大的距离,结果是转换杆稳定地安装在提升槽式引导件中,并且滑动件上的负载不会变得过高。在优选实施例中,控制槽式引导件具有低水平部段、斜对向上延伸部段、高水平部段、斜对向下延伸部段和第二低水平部段。由于这种槽式引导件的形状,提升滑架的纵向移动变换为分配给提升杆的转换杆的端部的提升移动,该提升移动大于高水平部段和低水平部段之间的高度差的两倍。控制槽式引导件的总体高度因此可以明显减小,或者是在恒定的总体高度的情况下,提升移动可以明显变大,或者是可以实现两种效果的组合。为了在控制过程期间实现提升滑架的尽可能大的移动,当滑动车顶系统处于封闭位置时,第一滑动件可以定位在高水平部段中,并且第二滑动件可以定位在控制槽式引导件的低水平部段的最后部中。同时,由此在封闭状态下实现了紧凑的总体高度。为了尽可能大地将提升滑架的移动变换成后提升机构的升起,当滑动车顶系统处于提升盖的状态中时,第一滑动件可以定位在低水平部段的最前部中,并且第二滑动件可以定位在高水平部段中。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提升杆可以由平行于彼此布置的分体元件构成,所述分体元件布置在固定轴承的任一侧部上,并且将引导元件容纳在它们之间。因此可以形成后提升机构(其特别不易于受到例如振动或横向负载影响)的特别稳定的构造。根据另一个进一步优选实施例,转换杆可以由两个平行于彼此的分体元件构成,所述分体元件各布置在提升杆的两个分体元件的外侧上,并且提升滑架可以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部部分,所述侧部部分各具有控制槽式引导件,并且将转换杆的分体元件容纳在它们之间。因为转换杆和提升杆被支撑在两个侧部上并因此具有较小的间隙,所以可以因此实现特别稳定的构造,其中,该机构由此变得较不易于受到例如振动影响。同样地,通过引导元件的居中布置,可以特别好地补偿盖的侧向移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优点和方面将从所参考的附图与以下描述中得出。如图所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车顶系统的导轨的透视图;-图2是前提升机构的透视图;-图3是前提升机构的再一透视图,其中为了能够看到内部部件,移除了一些部件;-图4是在以顶视图和底视图示出的前提升机构中使用的开槽引导部件子组件的透视图;-图5是图4中的开槽引导部件中的一个的两个透视图;-图6是穿过前提升机构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盖处于闭合位置;-图7是穿过前提升机构的再一纵向剖视图,其中,盖处于闭合位置;-图8是对应于图6的视图的视图,其中,盖几乎完全被提升;-图9是对应于图7的视图的视图,其中,盖几乎完全被提升;-图10是穿过后提升机构的纵向剖视图,其中,盖处于最大打开位置;-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车顶系统的连接板的顶视图和底视图;-图12是图11的连接板的前端的细节图;-图13是图11的连接板的后端的细节图;-图14是连接板与后提升机构的联接的透视图;-图15是连接板与前提升机构的联接的透视图;-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车顶系统的捕获槽式引导件中的连接板的捕获突起在致动位置和捕获位置中的定位;-图17是处于闭合位置的后提升机构的透视图;-图18是图17的后提升机构的分解图;-图19是处于闭合位置的后提升机构的再一透视图;-图20是穿过处于闭合位置的后提升机构的纵向剖视图;-图21是处于打开位置的后提升机构的透视图;以及-图22是处于打开位置的后提升机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车顶系统的位移机构10,该位移机构10在机动车辆的车顶面板中沿着车顶开口的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边缘布置。第二位移机构布置在车顶开口的相对边缘上。由于这两个位移机构被构造成使得其中所包含的部件彼此对称或镜像对称,因此下面仅描述一个位移机构。这些解释也适用于第二位移机构。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以及布置在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之间并将它们彼此联接的连接元件16集成在位移机构10中。首先,仅描述前提升机构12及其功能。图2示出了处于对应于滑动车顶系统10的封闭盖44的位置(因而是车顶开口被盖44封闭的位置)中的前提升机构12。可以看到导轨18和提升槽式引导件20。开槽引导部件22布置在导轨18内。开槽引导部件22可枢转地连接至将在图3中可见的控制滑架24。控制滑架24在导轨18内被引导,结果是它可以沿着导轨18移位。控制滑架24可以例如经由这里未示出的驱动电缆连接至控制控制滑架24的纵向移动的电动机。开槽引导部件22包含两个开槽引导部件半部26和28,如将在图4中看到的。开槽引导部件半部26和28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控制槽式引导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10),包括: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所述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分别被分配至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的盖(44)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以及连接元件(16),所述连接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12)与后提升机构(14)之间,其中,所述后提升机构(14)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提升槽式引导件(62)的提升滑架(60);提升杆(64),其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轴承(66)并且其另一端部具有用于所述盖(44)的引导元件(74);以及转换杆(68),其在所述提升杆的端部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其中,所述转换杆(68)通过两个滑动件(70,72)联接至所述提升滑架(6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7 DE 102018130017.41.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10),包括:前提升机构(12)和后提升机构(14),所述前提升机构和后提升机构分别被分配至所述滑动车顶系统(10)的盖(44)的前部边缘和后部边缘;以及连接元件(16),所述连接元件布置在所述前提升机构(12)与后提升机构(14)之间,其中,所述后提升机构(14)具有带有至少一个提升槽式引导件(62)的提升滑架(60);提升杆(64),其一个端部可枢转地附接至固定轴承(66)并且其另一端部具有用于所述盖(44)的引导元件(74);以及转换杆(68),其在所述提升杆的端部之间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其中,所述转换杆(68)通过两个滑动件(70,72)联接至所述提升滑架(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固定轴承(66)相比,所述转换杆(68)布置为更靠近所述前提升机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杆(68)在所述提升杆的两个端部之间大致居中地连接至所述提升杆(6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中的第一个(70)布置在所述转换杆(68)的背离所述提升杆(64)的端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中的第二个(72)与所述提升杆(64)和所述转换杆(68)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蒂安·比韦尔海科·艾伯特
申请(专利权)人:天窗系统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