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光车顶的玻璃复合体、用于制造玻璃复合体的方法和发光车顶技术

技术编号:367415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9
一种用于发光车顶(30,50)的玻璃复合体,具有玻璃板(38)、玻璃底涂层(40)和聚氨酯层(42)。玻璃板(38)在一侧设置有玻璃底涂层(40),其中在玻璃底涂层(40)上又施加有聚氨酯层(42)。还描述了一种发光车顶(30、50)和一种用于生产玻璃复合体(34)的方法。用于生产玻璃复合体(34)的方法。用于生产玻璃复合体(34)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发光车顶的玻璃复合体、用于制造玻璃复合体的方法和发光车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发光车顶的玻璃复合体、用于制造玻璃复合体的方法和发光车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对车顶的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市场上对改善内部空间氛围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发光玻璃顶的引入,在提升内部空间氛围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0003]这些发光玻璃顶通常设计为天窗,并包括作为生产发光玻璃顶的半成品的夹层玻璃板。这种夹层玻璃板的常见实施方案是具有排列顺序玻璃板/塑料膜/玻璃板的复合安全玻璃(VSG)。
[0004]具有单个玻璃板而非夹层玻璃板的发光玻璃顶也是已知的,其设有层,例如聚氨酯层。与复合安全玻璃(VSG)相比,这可以实现更轻、更紧凑的结构。
[0005]此外,发光玻璃顶包括框架,在该框架中设置有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照亮面向车辆内部空间的复合安全玻璃的玻璃板或设置在单个玻璃板上的聚氨酯层。
[0006]然而,已知的具有单个玻璃板和设置在其上的聚氨酯层的发光玻璃顶具有以下缺点:聚氨酯层在玻璃板上的粘合性差,并且聚氨酯层在制造车顶期间或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会从玻璃板上脱落。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引入的振动也促进了这种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车顶,与现有技术相比它更轻,同时非常耐用。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用于发光车顶的玻璃复合体实现,该玻璃复合体具有玻璃板、玻璃底涂层和聚氨酯层。所述玻璃板在一侧设有玻璃底涂层,所述聚氨酯层施加到该玻璃底涂层上。
[0009]因此,所提到的玻璃复合体的构造非常轻,因为只安装了一块玻璃板。此外,可以设计得较轻且较薄的聚氨酯只会稍微增加玻璃复合体的厚度。此外,玻璃底涂层(英文:glass primer layer)用作玻璃板和聚氨酯层之间的粘合剂。
[0010]特别地,玻璃底涂层的突出之处在于改善了润湿性能和对玻璃板的附着力,从而简化了生产并实现了可靠的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玻璃底涂层具有比邻接的聚氨酯层低的光折射率。由于玻璃底涂层的光折射率低于邻接的聚氨酯层的光折射率,从侧面引入的光可以有效地被导入聚氨酯层中并沿着聚氨酯层引导。
[0012]有利地,玻璃底涂层在至少一个局部位置设置有散射结构,该散射结构被构造为散射入射光。这里的优点是对光的定向输出(Ausleitung)。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制造商预设定的任何形状或具有多种形状的任何图案应用于车顶,其通过照亮车顶可以变得可见。
[0013]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玻璃板是钢化玻璃,特别是单层安全玻璃(ESG)。这增加了玻璃复合体的抗破损性,并为车辆乘员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此外,使用单层安全玻璃可以减少生产中的废品。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玻璃板是有色玻璃,特别是灰色玻璃或绿色玻璃。通过选择适当着色的玻璃板,可以进一步积极地影响内部空间氛围。例如,通过这一措施实现更少的阳光进入车内。此外,可以保护车辆的乘员免受来自车辆外部的窥探。
[0015]另一个优点是,车顶上的被照亮的散射结构在白天也是可见的,因为该被照亮的散射结构与其紧邻环境的对比度增加了。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规定聚氨酯层是透明的。透明的聚氨酯层有利于透光,因为吸收的光较少。发光车顶因此更加明亮。
[0017]此外,通过透明设计的聚氨酯层简化了玻璃复合体的生产工艺。例如,不同程度着色的玻璃板可用于生产不同程度着色的玻璃复合体。由此,从车辆周围进入的阳光仅被可能的有色玻璃板减少。
[0018]有利地,聚氨酯层以不透射照射在聚氨酯层上的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方式形成。因此,与普通玻璃的情况相比,对紫外线敏感的车辆乘员可以更好地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此外,还可以实现对照射车辆的太阳红外线的防护。由此,车辆内部空间升温较少。
[0019]根据另一实施方案,聚氨酯层在至少一个局部位置设置有散射结构,该散射结构被构造为散射入射光。与玻璃底涂层上的散射结构一样,通过聚氨酯层中的散射结构也可以实现光的定向输出,其中光输出在此处也可以经由预设定的形状或经由具有多种形状的任何图案实现。特别地,聚氨酯层中的散射结构是引入的激光刻印。
[0020]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玻璃复合体和围绕该玻璃复合体的框架的发光车顶,在该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其中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玻璃复合体的一个端面上,使得发光元件的光可以平面地耦合如聚氨酯层中。耦合入的光可以通过用作光导体的聚氨酯层进行引导。这是特别有效的,因为光在聚氨酯层的界面上被反射多次,并因此在散射结构的方向上偏转。由此增加了被照亮的散射结构的亮度。
[0021]有利地,所述框架在所设置的发光元件的区域中包括不透光的聚氨酯材料。采用这种设计,光仅被导入聚氨酯层。由此,发光元件对车辆乘员的干扰较小,因为没有光可以通过框架进入车辆内部空间。换言之,该措施导致车辆内部空间氛围的进一步改善。
[0022]根据一种实施方案,将导体电路(Leiterbahn)引入框架中并且将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计为发光单元,其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带有插头触点的印刷电路板和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LED)。此外,所述发光单元被夹在框架中,并且插头触点电与导体电路连接。因此,所述发光元件被模块化地设计为发光单元,从而可以很容易地更换。由此确保了可互换性,从而在出现技术故障时无需更换整个发光车顶。
[0023]该目的还通过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发光车顶的玻璃复合体、特别是用于制造前述玻璃复合体的方法来实现,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提供玻璃板;
[0025]‑
将玻璃底涂层施加、特别是自动施加到所述玻璃板的第一表面;和
[0026]‑
将聚氨酯层施加到所述玻璃底涂层上。
[0027]所述方法有利于聚氨酯在玻璃板上的粘附,因为通过施加的玻璃底涂层实现了玻
璃板和聚氨酯层之间的改善的粘合。
[0028]自动施加玻璃底涂层还避免了在施加玻璃底涂层时的条纹形成和不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发光玻璃顶的美感。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规定,在施加玻璃底涂层之前,至少在第一表面上对玻璃板进行清洁,特别是热清洁或使用粘合清洁剂清洁。这带来了玻璃底涂层更好地粘合到玻璃板的优点,从而最终聚氨酯层也通过玻璃底涂层更牢固地结合到玻璃板。
[0030]根据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另一步骤中,使用激光将散射结构引入聚氨酯层中,该散射结构散射入射光。激光是一种引入散射结构的廉价手段,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材料。此外,激光在生产中允许较长的周期时间,这反过来又会降低成本。
[0031]下面将参照借助附图描述的各种实施例来解释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32]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复合安全玻璃(VSG)的横截面;
[0033]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发光车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发光车顶(30,50)的玻璃复合体,其具有玻璃板(38)、玻璃底涂层(40)和聚氨酯层(42),其中所述玻璃板(38)在一侧设置有所述玻璃底涂层(40)并且所述聚氨酯层(42)被施加到所述玻璃底涂层(4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底涂层(40)的光折射率低于邻接的聚氨酯层(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底涂层(40)在至少一个局部位置设置有散射结构(37),所述散射结构被构造为散射入射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38)是钢化玻璃,特别是单层安全玻璃(ESG)。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38)是有色玻璃,特别是灰色玻璃或绿色玻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42)是透明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42)被构造为不透射照射在所述聚氨酯层(42)上的紫外线和红外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层(42)在至少一个局部位置设置有散射结构(37),所述散射结构被构造为散射入射光。9.一种发光车顶,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复合体(34)和围绕所述玻璃复合体(34)的框架(36,54),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32),其中所述发光元件(32)设置在所述玻璃复合体(34)的一个端面上,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阿希姆
申请(专利权)人:天窗系统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