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偏转器和滑动车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1988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24 00:31
一种用于滑动车顶系统(16)的风偏转器(20),具有在风偏转器(20)的升起状态下可枢转的上支架(26)、在风偏转器的升起状态下可枢转的下支架(28)、第一弹性升起元件(40)和流动偏转部件(29),该流动偏转部件紧固到支架(26,28)的中心腹板(30),并且在风偏转器(20)的升起状态下桥接中心腹板(30)之间的空间。流动偏转部件(29)在中心腹板(30)之间倾斜地向上并与行驶方向(F)相反地延伸。第一弹性升起元件(40)与上支架(26)相关联,并被构造成将上支架(26)推动到上枢转位置。还示出了滑动车顶系统(16)。(16)。(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偏转器和滑动车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滑动车顶系统的风偏转器和这样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风偏转器是已知的,其在升起状态下在机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与车顶切口的前边缘有间隙。在机动车辆的运动期间,产生湍流,从而产生进入该间隙的气流。
[0003]根据机动车辆的速度,这种气流会产生噪音,在高速下,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客会感觉到这种噪音令人不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偏转器和滑动车顶系统,其为车辆乘客提供改善的声学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滑动车顶系统的风偏转器来实现,其具有在风偏转器的升起状态下可枢转的上支架和在风偏转器的升起状态下可枢转的下支架。每个支架都具有沿着相关联的车顶切口的前边缘延伸的中央腹板。风偏转器进一步具有第一弹性升起元件和流动偏转部件,该流动偏转部件紧固到两个中心腹板上,并且在风偏转器的升高状态下桥接中心腹板之间的空间。升起元件在中心腹板之间倾斜地向上并与行驶方向相反地延伸。可枢转的支架可在上枢转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弹性升起元件与上支架相关联,并被构造成将上支架推动到上枢转位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进一步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滑动车顶系统来实现。滑动车顶系统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风偏转器,并且插入到机动车辆的车顶切口中。
[0007]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基本思想,上支架和下支架都被构造成可枢转。下支架的枢转运动使车顶切口的前边缘和风偏转器之间的间隙最小化甚至关闭,因此空气不再能够流动到该间隙中。因此,不会出现令车辆乘客感觉到不快的声学噪声。因此,滑动车顶系统和风偏转器为机动车辆的车辆乘客改善了声学效果。此外,由于可枢转的下支架,可以使用一种流动偏转部件,该流动偏转部件被构造成在调节方向上比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风偏转器更窄。
[0008]例如,第一弹性升起元件紧固到上支架,尤其以不可拆卸的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共同的枢转轴线两个支架。这样,两个支架可以通过同一升起元件向上枢转。
[0010]流动偏转部件可以是风偏转器网。因此,流动偏转部件被构造为稳定的并且节省空间的。
[0011]例如,风偏转器网由纺织品制成。以这种方式,在支架的降低位置,流动偏转部件可以以紧凑的方式收纳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
[0012]在一种构造中,第一弹性升起元件是弹簧,尤其是支腿弹簧。弹簧持续推动上支架进入转出位置。因此,只要滑动车顶盖缩回,上支架就会转出。这意味着不需要释放机构来额外启动升起运动。
[0013]为了能够使用一个升起元件移动两个支架,下支架可以经由流动偏转部件在枢转方向上向上联接到上支架,并且被构造成通过被推动的上支架向上枢转。因此,流动偏转部件同时充当了两个支架之间的机械联接件。
[0014]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想到的是,风偏转器具有第二弹性升起元件,该第二弹性升起元件与下支架相关联,并且被构造成将下支架推动到上枢转位置。因此,仅需要由相应的升起元件施加较小的力来枢转出支架。然而,在任何情况下,支架都是铰接的并且是力致动的,使得在升起位置,流动偏转部件在支架之间被拉伸。
[0015]优选地,由第一升起元件施加的弹簧力大于由第二升起元件施加的弹簧力,从而确保当两个支架向上枢转时,主要是第一升起元件试图设定到第二升起元件的距离以拉伸流动偏转部件。
[0016]特别地,第一升起元件是支腿弹簧,其接合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试图使它们移动远离彼此,即,使它们远离彼此枢转。
[0017]例如,第二弹性升起元件紧固到下支架,尤其以不可拆卸的方式。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构造中,风偏转器具有框架,其中,第一弹性升起元件和/或第二弹性升起元件支撑在框架上。支架的位置经由框架明确地限定,并且在升起期间支撑在框架中提供。
[0019]例如,第二弹性升起元件被支撑或附接到框架上,并且第一弹性升起元件被支撑在下支架上。该措施还确保风偏转器可以构成预组装的独立的单元,其中各个部分相对于彼此的位置被精确地限定,并且力可以经由框架和升起元件被引入到支架中。
[0020]当然通常,两个弹性升起元件也可以支撑在框架上。
[0021]例如,框架是支撑支架和/或滑动车顶系统的框架的一部分。
[0022]为了精确地限定支架的上枢转位置,下支架可以包括止挡部,该止挡部在上枢转状态下抵靠在框架侧上,并限定两个支架向上移动的位置。
[0023]例如,止挡部抵靠框架的对应的突起。如果在测试阶段期间仍然需要进行改变,例如关于升起高度,这可以仅通过对突起进行最小的结构改变来实现。
[0024]在一种构造中,止挡部被构造为缓冲的。以这种方式,一方面,防止了下支架在框架上的抵靠噪音,这种噪音对于车辆乘客来说可能是不愉快的,另一方面,在使元件止动期间作用在框架和下支架以及安装件上的力减小,从而提高了框架和下支架的耐用性。
[0025]例如,在上枢转位置,下支架抵靠在车顶切口的前边缘的下侧上。因此,气流不再能够进入车顶切口和下支架之间的间隙。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支架在与行驶的方向相反的上移动位置直接邻接车顶切口的前边缘。这样,风偏转器和车顶切口之间就不会出现间隙。
[0027]例如,下支架还在前边缘的区域中竖直地邻接外蒙皮。因此,气流仅仅以平坦的方式沿着车顶的外蒙皮并沿着下支架流动。
[0028]为了在下支架的延伸位置密封下支架和车顶切口的前边缘之间的区域,可以在下支架上布置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在下支架的上枢转位置中布置在流动偏转部件和车顶切
口的前边缘之间,该密封元件减少第二支架和车顶切口之间的气流。
附图说明
[0029]根据下面的描述和下面参考的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明白,其中:
[0030]‑
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滑动车顶系统的机动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1]‑
图2a和2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风偏转器的图1的滑动车顶系统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降低状态下和升起状态下的侧视图,
[0032]‑
图3a至3e示出了根据图2a和2b的滑动车顶系统在风偏转器的不同位置中的示意性侧视图,
[0033]‑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风偏转器的图1的滑动车顶系统在第二实施例中在降低状态下和升起状态下的侧视图,以及
[0034]‑
图5a和5b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风偏转器的图1的滑动车顶系统在第三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图1示出了机动车辆10的车顶12的前部区域中的机动车辆10。车顶切口14形成在车顶12中,滑动车顶系统16插入到车顶切口14中。
[0036]滑动车顶系统16具有滑动车顶盖18和风偏转器20。
[0037]滑动车顶系统16显示为处于打开位置,也就是说,滑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滑动车顶系统的风偏转器,具有:可枢转到所述风偏转器(20)的升起状态的上支架(26),可枢转到所述风偏转器的升起状态中的下支架(28),所述支架(26,28)各自具有沿着相关联的车顶切口(14)的前边缘(22)延伸的中心腹板(30),第一弹性升起元件(40),以及流动偏转部件(29),所述流动偏转部件紧固到两个中心腹板(30)、并且在所述风偏转器(20)的升起状态下桥接所述中心腹板(30)之间的空间、并且在所述中心腹板(30)之间倾斜地向上并与行驶方向(F)相反地延伸,其中,可枢转的支架(26,28)能够在上枢转位置和降低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弹性升起元件(40)与所述上支架(26)相关联,并且被构造成将所述上支架(26)推动到所述上枢转位置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偏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升起元件(40)被紧固到所述上支架(2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偏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架(26,28)具有共同的枢转轴线(34,36)。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偏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偏转部件(29)是风偏转器网(3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偏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升起元件(40)是弹簧(44)。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偏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28)经由所述流动偏转部件(29)在枢转方向上向上联接到所述上支架(26),并且被构造成通过被驱动的上支架(26)向上枢转。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偏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偏转器(20)具有与所述下支架(28)相关联的第二弹性升起元件(42),所述第二弹性升起元件被构造成将所述下支架(28)推动到所述上枢转位置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斯特斯
申请(专利权)人:天窗系统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