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333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导风板组件定位在车顶开口的前部附近并且可在不起作用位置和起作用位置之间移动。导风板组件包括具有沿向后方向延伸的臂的上部细长构件。柔性导风材料通过下部连接部分连接到固定部分并且通过上部连接部分连接到上部细长构件,以至少在起作用位置保持柔性导风材料绷紧。柔性导风材料包括基本上沿车顶开口的前部延伸的前部部分以及还包括从前部部分延伸到柔性导风材料靠近铰接构件的端部部分的侧部部分。柔性导风材料包括具有第一编织密度的第一区域和具有第二编织密度的至少第二区域。第二区域成形为条状并且至少部分地在前部部分和侧部部分中延伸并且由具有不同编织密度的柔性导风材料约束。约束。约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板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敞开式车顶结构中的导风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敞开式车顶结构中的导风板组件可以从固定车顶的表面下方的不起作用位置移动到固定车顶的表面上方的起作用位置。弹簧或类似物通常将导风板组件从不起作用位置朝向起作用位置偏压移动。从起作用位置返回到不起作用位置的移动通常是在封闭件的影响下完成的。在导风板组件的起作用位置中,柔性导风材料在下部连接部分和上部连接部分之间延伸,所述下部连接部分附接到固定部分,柔性导风材料通过所述上部连接部分连接到导风板的上部细长构件。导风材料在这些部分之间保持绷紧。
[0003]柔性导风材料沿车顶开口的前边缘在侧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车顶开口的角部区域中,柔性导风材料遵循上部细长构件的半径形状的角部以基本上半径形状延伸并且向后朝向导风板组件的铰接构件是连续的。柔性导风材料在这些角部区域中也需要绷紧。尤其是在柔性导风网状物的角部区域和向后部分中,可能在车辆动态情况下发生如下情况,柔性导风材料可能绷紧不足并且将开始振颤而导致所不期望的气动噪声。因此,在这些区域和导风板材料的前部部分的侧向端部中,可能需要通过加强措施来加固网状物。在导风板组件从起作用位置到不起作用位置的移动过程中,导风板材料中的张力逐渐减小并且最终完全撤消。在驾驶状况下的这种情况下柔性导风材料可能会松弛地悬挂并且可能受到风力的影响,由此当封闭件进入其关闭位置时该网状物可能被风推入附接到车顶开口的边缘的密封件的边缘和所述封闭件之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导风板组件。
[0005]出于该目的,导风板组件的特征在于柔性导风材料进一步包括具有第二编织密度的至少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成形为条状并且至少部分地在前部部分和侧部部分中延伸并且受到具有不同编织密度的柔性导风材料约束。
[0006]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编织密度优选地高于第一区域的第一编织密度。
[0007]由于具有第二编织密度的该第二区域,导风材料和导风材料的前部部分和左侧部分及右侧部分被制造得更刚性,使得导风材料的侧部部分可以在导风板组件的起作用位置更刚性,并且在动态情况下不会振颤。同样由于这些侧部部分更刚性,当封闭件关闭车顶开口时,可以防止这些侧部部分被夹在封闭件和附接到孔边缘的密封件之间。
[0008]当封闭件关闭车顶开口并且通过附接到封闭件的下侧的滑动垫与导风板臂接合时,导风板组件被向下推动从而使得所述导风板组件与固定部分一起围绕导风板臂的可移动铰接构件移动。第二区域是条状的并且作为限制条状第二区域的柔性导风材料的一部分以第二编织密度编织,该第二编织密度是更高的密度。柔性导风材料是在编织过程中由编织材料制成的产品,其中在第一和第二区域以及稍后描述的第三区域中,材料以不同的编
织密度编织,由此第一、第二和第三区域可以是一个编织产品的一部分,并且每个区域都集成在产品中并且因此通过编织过程相互连接。
[0009]在第二区域以及稍后描述的与第一区域相对的第三区域中更高的编织密度的效果是柔性导风材料的柔性更小,并且因此更刚性,这导致柔性导风材料中的加强区域。除此之外,更高的编织密度使得空气的渗透性较低,这可以以积极的方式影响气动声学性能。
[001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沿着柔性导风材料的前部部分和侧部部分连续延伸。如果不具有任何加强条的柔性导风材料的折叠行为不仅在侧部部分而且在前部部分中都可能导致夹紧问题,第二区域可以不仅在侧部部分中延伸,而且可以完全沿着前部部分延伸。
[0011]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区域由具有第三编织密度的至少第三区域约束。该第三区域可以在条状第二区域的下方或上方相邻地延伸。第三区域可以包括不同于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密度,以进一步提高柔性导风材料的刚度,从而满足柔性导风材料对气动声学和折叠行为的要求。
[0012]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编织密度低于第二和第三区域相应的第二和第三编织密度,并且其中第二区域的第二密度高于第三区域的第三密度或第二区域的第二密度低于第三区域的第三密度。由于条状第二区域的宽度将比在下方或上方相邻地延伸的第一或第三区域的宽度更小,可以设想的是为了建立所需的柔性导风材料的刚度以满足气动声学和折叠要求,第二和第三区域的密度被调整为使得第二区域具有最高的编织密度或者第三区域具有最高的密度。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二区域的高度H2在2mm至12m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4mm至8mm的范围内,并且特别地具有约6mm的高度,并且第三区域的高度H3在2mm至16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6mm至10mm的范围内,并且特别具有约8mm的高度。除了第二区域所意味的加强效果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效果,即在导风板组件的起作用位置中,柔性导风材料的第二区域和如果存在的第三区域从车辆的内部和外部都是可见的。这意味着第二区域和如果适用的话第三区域可能会受到某些造型要求。因此,第二和第三区域的高度的最佳尺寸可以分别取决于由第二和第三区域施加的刚度,同时,造型要求以及所述刚度可能会影响第二和第三区域的高度。
[0014]根据另一实施例,条状第二区域具有沿柔性导风材料延伸的变化高度。可以设想当在侧部部分中,朝向网状物的位于铰接构件附近的端部延伸的柔性导风材料中的条状第二区域和如果适用的话的第三区域需要制造得更薄,这是因为网状物内空间不足。
[0015]根据条状第二区域的侧部部分的另一方面,其相对于条状第二区域的前部部分至少部分地以一定角度延伸。取决于上部细长构件相对于下部连接部分的位置,当导风板组件处于其起作用位置中时,网状物的前部部分和网状物的侧部部分可以以一定角度朝向彼此延伸。设想网状物处于孤立状态,搁置在平坦的表面上,其中前部部分与侧部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可以最好地解释这种成角度的情况。这可以意味着由于网状物的侧部部分的加强原因,第二区域和如果适用的话的第三区域也以一定角度延伸。出于造型原因也可以意味这样的角度。
[0016]根据另一实施例,柔性导风材料直接模制到上部细长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省略上部连接部分并且将柔性导风材料直接模制到上部细长构件。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细节和优点从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中得出,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导风板组件的敞开式车顶结构的车顶的示意性透视图。
[0019]图2是在优选实施例中示出导风板组件的敞开式车顶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0]图3是导风板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1]图4是导风板组件的侧视图。
[0022]图5是替代实施例中的导风板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3]图6是导风板组件的角部的视图。
[0024]图7a、7b、7c是当在一个平面上伸展时具有两种不同轮廓形状的柔性导风材料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考图1,车顶被示出为具有敞开式车顶结构,该车顶结构具有可以通过封闭件5打开和关闭的车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敞开式车顶结构的导风板组件(1),所述敞开式车顶结构用于在车辆的固定车顶(3)中具有车顶开口(2)的所述车辆,所述敞开式车顶结构包括:固定部分(4),以及至少封闭件(5),所述封闭件与固定部分(4)可移动地连接,并且适用于关闭固定车顶(3)中的车顶开口(2)并且选择性地打开所述车顶开口;所述导风板组件(1)定位在车顶开口(2)的前部附近,并且能够在固定车顶(3)下方的不起作用位置和固定车顶(3)上方的起作用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导风板组件(1)包括:具有在向后方向上延伸的臂(7、7

)的上部细长构件(6),每个臂通过铰接构件(8、8

)可移动地连接到固定部分(4),柔性导风材料(9),所述柔性导风材料通过下部连接部分(10)附接到固定部分(4)并且通过上部连接部分(11)附接到上部细长构件(6)以保持柔性导风材料(9)至少在起作用位置绷紧,所述柔性导风材料(9)包括基本沿车顶开口(2)的前部延伸的前部部分(12)和从前部部分(12)延伸至柔性导风材料(9)的靠近铰接构件(8、8

)的端部部分(14、14

)的侧部部分(13、13

),其中所述柔性导风材料(9)包括具有第一编织密度(15

)的第一区域(15),其中所述柔性导风材料还包括具有第二编织密度(16

)的至少第二区域(16),所述第二区域(16)成形为条状并且至少部分地在前部部分(12)中以及在侧部部分(13、13

)中延伸,并且由具有不同编织密度的柔性导风材料(9)约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16)沿着所述柔性导风材料(9)的前部部分(12)和侧部部分(13、13

)连续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16)的所述第二编织密度(16

)高于所述第一区域(15)的第一编织密度(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板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区域(16)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英纳法天窗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