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器件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333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器件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包含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代表性而言,A环、B环及C环中的至少一个为式(Het)所表示的环,其他为可经取代的芳基环,Y1为B,X1及X2为>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器件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包含氮以及硼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另外涉及一种包含所述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器件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从前,使用进行电致发光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因可实现省电力化或薄型化而得到各种研究,进而,包含有机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因容易轻量化或大型化而得到积极研究。特别是,关于具有作为光的三原色之一的蓝色等的发光特性的有机材料的开发,以及关于包括空穴、电子等的电荷传输能力(具有成为半导体或超导体的可能性)的有机材料的开发,迄今为止,不论是高分子化合物还是低分子化合物均得到积极研究。
[000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如下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包含阳极及阴极的一对电极,以及配置于所述一对电极间、且包含有机化合物的一层或多层。在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中,有发光层,或传输或注入空穴、电子等的电荷的电荷传输/注入层等,且开发有对于这些层而言适当的各种有机材料。
[0004]其中,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硼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有效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的材料。报告有含有所述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良好的外部量子效率。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6467554号说明书
[0008][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5/102118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0]如上所述,作为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元件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发有各种材料,但为了增加有机EL元件用材料的选择项,期望开发一种包含与从前不同的化合物的材料。
[0011]本专利技术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用作有机EL元件等的有机器件用材料的新颖化合物。
[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3]本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进行了努力研究,成功地制造出了在具有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化合物类似的结构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中发光特性更优异的新颖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另外,发现通过将含有所述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层配置于一对电极间来构成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可获得优异的有机EL元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
供如下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包含如下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器件用材料等。
[0014]<1>一种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
[0015][化1][0016][0017]式(1)中,
[0018]A环、B环及C环分别独立地为可经取代的芳基环或可经取代的杂芳基环,其中,所述结构中选自由A环、B环及C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环为式(Het)所表示的环,
[0019]Y1为B、P、P=O、P=S、Al、Ga、As、Si

R或Ge

R,所述Si

R及Ge

R的R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
[0020]X1及X2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i(

R)2、>S或>Se,所述>N

R的R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另外,所述>N

R的R和/或所述>C(

R)2的R可通过连结基或单键而与A环和/或B环、或者A环和/或C环键结,
[0021]式(Het)中,X3及X4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Si(

R)2、>C=O、>S=O、>S(=O)2或>Se,所述>N

R的R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的R及>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另外,所述>N

R的R和/或所述>C(

R)2的R可通过连结基或单键而与一个或两个Z键结,
[0022]任一组的连续的两个或三个Z为分别与Y1以及X1和/或X2直接键结的碳原子,其他Z分别独立为N或C

R
Z
,所述C

R
Z
的R
Z
为氢或取代基,两个邻接的C

R
Z
的R
Z
可相互键结而形成芳基环或杂芳基环,所述所形成的环可经取代,
[0023]Z=Z可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i(

R)2、>S、>CO、>SO、>SO2、或>Se,所述>N

R、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
[0024]所述结构中芳基环或杂芳基环的至少一者可由至少一个环烷烃缩合,所述环烷烃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取代,所述环烷烃中的至少一个

CH2‑
可由

O

取代,
[0025]所述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由氰基、卤素或氘取代。
[0026]<2>根据<1>所述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由下述式(1

a)、式(1

b)、式(1

c)、式(1

d)、式(1

e)或式(1

f)表示;
[0027][化2][0028][0029]式(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具有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结构单元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式(1)中,A环、B环及C环分别独立地为可经取代的芳基环或可经取代的杂芳基环,其中,所述结构中选自由A环、B环及C环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个环为式(Het)所表示的环,Y1为B、P、P=O、P=S、Al、Ga、As、Si

R或Ge

R,所述Si

R及Ge

R的R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X1及X2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i(

R)2、>S或>Se,所述>N

R的R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另外,所述>N

R的R和/或所述>C(

R)2的R可通过连结基或单键而与A环和/或B环、或者A环和/或C环键结,式(Het)中,X3及X4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Si(

R)2、>C=O、>S=O、>S(=O)2或>Se,所述>N

R的R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的R及>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另外,所述>N

R的R和/或所述>C(

R)2的R可通过连结基或单键而与一个或两个Z键结,任一组的连续的两个或三个Z为分别与Y1以及X1和/或X2直接键结的碳原子,其他Z分别独立为N或C

R
Z
,所述C

R
Z
的R
Z
为氢或取代基,两个邻接的C

R
Z
的R
Z
可相互键结而形成芳基环或杂芳基环,所形成的环可经取代,Z=Z可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i(

R)2、>S、>CO、>SO、>SO2、或>Se,所述>N

R、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所述结构中芳基环或杂芳基环的至少一者可由至少一个环烷烃缩合,所述环烷烃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取代,所述环烷烃中的至少一个

CH2‑
可由

O

取代,所述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由氰基、卤素或氘取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由下述式(1

a)、式(1

b)、式(1

c)、式(1

d)、式(1

e)或式(1

f)表示;
式(1

a)、式(1

b)、式(1

c)、式(1

d)及式(1

e)中,Z分别独立地为N或C

R
Z
,所述C

R
Z
的R
Z
分别独立地为氢、芳基、杂芳基、二芳基氨基、二杂芳基氨基、芳基杂芳基氨基、二芳基硼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取代硅烷基,它们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由芳基、杂芳基、烷基、环烷基或取代硅烷基取代,所述二芳基硼基的两个芳基可经由单键或连结基键结,两个邻接的C

R
Z
的R
Z
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所形成的环可由氢、芳基、杂芳基、二芳基氨基、二杂芳基氨基、芳基杂芳基氨基、二芳基硼基、烷基、环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取代硅烷基取代,它们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由烷基、环烷基或取代硅烷基取代,所述二芳基硼基的两个芳基可经由单键或连结基键结,X1及X2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i(

R)2、>S或>Se,所述>N

R的R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Si(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及所述>Si(

R)2的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另外,所述>N

R的
R和/或所述>C(

R)2的R可通过连结基或单键而与作为C

R
Z
的Z中的R
Z
的一个或两个键结,X3、X4、X5及X6分别独立地为>O、>N

R、>C(

R)2、>S、>Si(

R)2、>C=O、>S=O、>S(=O)2或>Se,所述>N

R的R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所述>C(

R)2的R分别独立地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杂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烷基、或者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环烷基,两个R可相互键结而形成环,Z=Z可分别独立地为>O、>N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畠山琢次小林孝弘松井晃平川角亮介田端敬太南凌
申请(专利权)人:爱思开新材料捷恩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