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辉专利>正文

反烧式燃油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81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烧式燃油锅炉。其炉体(1)内侧有绝热、隔热、内层水套(3、4、5),环形炉胆(9)的外环与内层水套(5)之间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8),其内环为主燃烧室(10),炉胆(9)之环形的两端封闭,上部收缩为锥形口形成炉膛通道,燃烧器(12)装置于其上之炉体顶部,冲刷夹缝(8)与烟囱之间有一环形烟道(23);水套、炉胆间分别通过连通管、循环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效、节能,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热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集加热、蓄水为一体,适用于民用或服务行业,集中供给生活及洗浴用热水的反烧式燃油锅炉。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众所周知,煤是最主要的常规能源之一,但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的污染。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许多国家的不少城市都宣布淘汰燃煤锅炉,改用燃油(气)锅炉。就国内而言,现行的燃油(气)锅炉基本上还是衍用燃煤锅炉的热传导模式,其热效率和热交换量都较低,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运行成本也相当高,成了耗能的"老虎口"。有些锅炉采用了"水-汽-水"的热交换模式,即由锅炉首先将水转换成水蒸汽,再由水蒸汽与冷水进行热交换,以提供所需要的热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水的相变要消耗热能,而且高温下的热量散失也是惊人的。同时锅炉必须在高温下工作,易产生水垢,降低锅炉传热面的导热效率,不仅增大了能耗和维护费用,严重时还可能引起锅炉的爆炸。综上所述,现行的锅炉由于其结构上的原因,导致热交换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不尽合理,最终导致高成本、高能耗以及较高的维护成本和较短的使用寿命。为此本设计人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开发出了结构简单、热交换方式合理,集加热、蓄热为一体,适用于民用或服务行业,集中供给生活及洗浴用热水的,高效节能反烧式燃油锅炉,经试验证明,节能效果良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热交换效率高,可有效地节省能源,并集加热、蓄热于一体的大容量反烧式燃油锅炉。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包括炉体、底座、炉胆、燃烧室、燃烧器和烟道等组成。炉体内侧为一绝热水套,绝热水套内侧有一隔热水套,隔热水套与内层水套之间有一空气隙,环形炉胆的内环为与主燃烧室,外环与内层水套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环形炉胆之环形的两端封闭,上部收缩为锥形口形成炉膛通道,燃烧器装置于其上之炉体顶部,炉胆一侧通过连通管与内层水套相通主燃烧室通过热交换冲刷夹缝及与之相通的水平环形烟道与烟囱相通绝热水套的上部相通,其下端伸入到隔热水套的中下部;另一连通管的上端与内层水套的上部相通,其下端伸入到隔热水套的中部;供水箱通过供水管道与绝热水套的相通;隔热水套的一侧分别设上下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出水管和阀门连接到主热水管道上;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两组循环水管分别将隔热水套与内层水套连通,其中一组循环管还通过隔离阀门与一强制循环水泵相连通;在炉体下部一侧设有防爆筒,筒口装置有易爆膜片。在炉体的外表面上覆有一保温层。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反烧式的内部结构设计,多级强制循环或自然循环两种工作方法,同时采用了夹缝冲刷的热交换模式,实现了二次热交换冲刷,大大提高了锅炉的热交换效率和热能利用率。加热、蓄热一体化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安装与修理,是一种实用、节能的民用燃油锅炉。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附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半剖主视图;图2为图1之AA向视图;图3为图1之BB向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炉体1、底座2、炉胆9、燃烧室10、燃烧器12和烟囱11等组成。炉体1内侧为一绝热水套3,绝热水套3内侧有一隔热水套4,隔热水套4与内层水套5之间有一空气隙7,环形炉胆9的内环为主燃烧室10,其外环与内层水套5构成热交换冲刷夹缝8,环形炉胆9之环形的两端封闭,上部收缩为锥形口形成炉膛通道,燃烧器12装置于其上之炉体顶部,炉胆9一侧通过连通管与内层水套5相通;主燃烧室10通过热交换冲刷夹缝8及与之相通的环形烟道23与烟囱11相通;一连通管21的上端与绝热水套3的上部相通,其下端伸入到隔热水套4的中下部;另一连通管22的上端与内层水套5的上部相通,其下端伸入到隔热水套4的中部;供水箱18通过供水管道与绝热水套3的相通;隔热水套4的一侧分别设有上下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出水管6和阀门连接到主热水管道上,通过上下出水口分别装置有上层水温测量计19和下层水温测量计20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两组循环水管14和16,循环水管14、16的两端分别与隔热水套4、内层水套5相通,其中一组循环水管16还通过隔离阀门与一强制循环水泵15相连通;在炉体下部一侧设有防爆筒13,筒口装置有易爆膜片。在外壳的外表面上覆有一保温层17。环形烟道23一般呈水平形,位于炉体的顶部。热交换冲刷夹缝8的宽度一般为1.5-5cm,最好为2.5-3.5cm。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采用了30万大卡/小时的燃烧器,带动一个20吨水容量的锅炉,欲将水加热到55-60℃(达到了日常生活用热水的标准),约需要75公斤,耗时2.5小时;用同样规格的燃烧器还可带动本技术30吨、40吨、60吨水容量的锅炉,可以达到日供热水100吨的供水能力。而用普通的燃油锅炉,要带动20吨的水容量的锅炉,则需要100万大卡/小时的燃烧器,而要带动60吨的水容量锅炉则是不可能的。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通过供水管将水加入锅炉内;打开燃烧器的供油阀,点燃燃烧器,火焰喷入主燃烧室,烟气先性冲刷环形炉胆的内壁,与之进行热量交换,再沿夹缝上行冲刷进入烟道,与炉胆外壁及内层水套实现热量交换,对锅炉内的水进行加温;2、打开循环水管上的隔离阀,进行自然循环。若要强制循环,关闭隔离阀,打开强制循环水泵,即可实现强制循环。3、随着炉胆和内层水套中的水温升高,炉胆、内层水套之间及其上下层水开始循环,进行热交换;循环水管14、16及连通管22连通内层水套和隔热水套,实现该两水套之间及其上下层水的热量交换;同时在连通管21的作用下,实现隔热水套与绝热水套之间及其上下层水的热量交换。4、热水比重较小,在炉内上升至炉体的上部,通过上下层水温测量计可以分别测量上下层水温,当上层水温达到使用温度时,可打开相应的出水阀,先行使用上层热水;当下层水温也达到使用温度时,可关闭燃烧器,停止加热,此时可同时使用上下层热水。5、当热水消耗到一定量时,可打开供水阀补给冷水,同时点燃燃烧器,对锅炉进行加温。此时补给的冷水只从一侧进入绝热水套的下部,并将其中的热水由绝热水套的上部通过连通管21压入隔热水套的中下部,进行热量交换;再通过循环管、连通管22实现隔热水套与内层水套的热量交换,及内层水套、环形炉胆内的水与热交换冲刷夹缝的热量交换。这种工作方式不影响在补给冷水的同时正常使用炉内热水。本技术采用了强制循环的热交换方式、加热蓄热一体化及绝热层保温结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燃料热能的利用率,使排放的烟气温度大为降低,一般在170℃以下;热效率达到了93%以上。而一般的高效锅炉的最低排烟温度也大都在220℃以上,热效率最高在88%,一般在80%左右。本技术简化了炉体结构,从而降低了建造成本,一般为普通锅炉成本的1/5-1/6,而且运行成本为普通锅炉的1/3-1/4。本技术不仅适于烧油,而且适于烧气。本结构不仅适用于常压锅炉,也适用于高压锅炉。本技术的特点1、打破了常规锅炉的设计模式,采用由多组水套和环形水胆构成的单一燃烧室。燃烧器按反烧结构设置,使烟气在主燃烧室及夹缝内进行二次冲刷,加快了热量的交换,提高了交换效率。利用强制循环水泵,使受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烧式燃油锅炉,主要由炉体(1)、底座(2)、炉胆(9)、燃烧室(10)、燃烧器(12)和烟囱(11)等组成,其特征是:炉体(1)内侧为一绝热水套(3),绝热水套(3)内侧有一隔热水套(4),隔热水套(4)与内层水套(5)之间有一空气隙7,环形炉胆(9)的外环与内层水套(5)之间构成一热交换冲刷夹缝(8),其内环为主燃烧室(10),环形的两端封闭,上部收缩为锥形口形成炉膛通道,燃烧器(12)装置于其上之炉体顶部;在炉胆(9)一侧通过连通管与内层水套(5)连通;主燃烧室(10)通过热交换冲刷夹缝(8)及与之相通的烟道(23)与烟囱(11)相通;一连通管(21)的上端与绝热水套(3)的上部相通,其下端伸入到隔热水套(4)的中下部;另一连通管(22)的上端与内层水套(5)的上部相通,其下端伸入到隔热水套(4)的中部;供水箱(18)通过供水管道与绝热水套(3)的相通;隔热水套(4)的一侧分别设有上下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出水管(6)和阀门连接到主热水管道上,通过上下出水口分别装置上层水温测量计(19)和下层水温测量计(20);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设置两组循环水管(14)和(16),其两端分别与隔热水套(4)、内层水套(5)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辉杨文俊杨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