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包括左凸轮轴,左凸轮轴的一侧连接右凸轮轴,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端,左凸轮轴相对右凸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端,右凸轮轴相对左凸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传统的凸轮轴,将凸轮轴分成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利用组配拼装的方式,根据凸轮轴的长度,可多段拼装,凸轮轴一处损坏,只需将一段拆除即可,不需要整体拆除,拆除迅速,利于后期更换维修,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通过设有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将其对接固定,固定稳固,连接紧凑,整体结构合理,便于更换维修,大大的节省了维修时间,实用性高等特点。
A kind of camshaft easy to replace and maint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凸轮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属于凸轮轴组配结构
技术介绍
凸轮轴是活塞发动机里的一个部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凸轮轴通常由优质碳钢或合金钢锻造,也可用合金铸铁或球墨铸铁铸造,轴颈和凸轮工作表面经热处理后磨光,由于气门运动规律关系到一台发动机的动力和运转特性,因此凸轮轴设计在发动机的设计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现今凸轮轴更换维修非常不便捷,传统的凸轮轴的均采用一体式,拆除需要将凸轮轴整体拆除,进行更换维修,以致使拆卸不便捷,大大的提高了维修时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有效的解决了现今凸轮轴更换维修非常不便捷,传统的凸轮轴的均采用一体式,拆除需要将凸轮轴整体拆除,进行更换维修,以致使拆卸不便捷,大大的提高了维修时间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包括左凸轮轴,所述左凸轮轴的一侧连接右凸轮轴,所述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端,所述左凸轮轴相对右凸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端,所述右凸轮轴相对左凸轮轴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端包括第一外盘和第一内盘,所述第一外盘和第一内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盘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第一内盘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内盘上相远离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插捎且靠近于限位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对接端包括第二外盘和第二内盘,所述第二外盘和第二内盘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外盘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内盘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内盘上相远离的四角均开设有捎口且靠近于限位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的连接端均与现场对应齿轮对接,所述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相对的侧壁半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柱与螺纹槽相对应,所述限位环与限位槽相对应,所述插捎与捎口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采用橡胶材质,所述插捎采用碳钢材质。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区别于传统的凸轮轴,将凸轮轴分成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利用组配拼装的方式,根据凸轮轴的长度,可多段拼装,凸轮轴一处损坏,只需将一段拆除即可,不需要整体拆除,拆除迅速,利于后期更换维修,左凸轮轴和右凸轮轴,通过设有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将其对接固定,固定稳固,连接紧凑,整体结构合理,便于更换维修,大大的节省了维修时间,实用性高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对接端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对接端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凸轮轴;2、右凸轮轴;3、连接端;4、第一对接端;5、第二对接端;41、第一外盘;42、第一内盘;411、螺纹柱;421、限位环;422、插捎;51、第二外盘;52、第二内盘;511、螺纹槽;521、限位槽;522、捎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包括左凸轮轴1,左凸轮轴1的一侧连接右凸轮轴2,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端3,左凸轮轴1相对右凸轮轴2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端4,右凸轮轴2相对左凸轮轴1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端5。第一对接端4包括第一外盘41和第一内盘42,第一外盘41和第一内盘42固定连接,第一外盘41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柱411,第一内盘4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21,第一内盘42上相远离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插捎422且靠近于限位环421,第二对接端5包括第二外盘51和第二内盘52,第二外盘51和第二内盘52活动连接,第二外盘51上开设有螺纹槽511,第二内盘52上开设有限位槽521,第二内盘52上相远离的四角均开设有捎口522且靠近于限位槽521,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的连接端3均与现场对应齿轮对接,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长度相同,第一对接端4和第二对接端5相对的侧壁半径相同,螺纹柱411与螺纹槽511相对应,利于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对接,限位环421与限位槽521相对应,插捎422与捎口522相对应,限位环421采用橡胶材质,当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对接时,提高之间紧凑性,防止松动,插捎422采用碳钢材质,使第一内盘42和第二内盘52之间连接加固,避免断裂,提高稳定性。具体的,本技术使用时,区别传统的凸轮轴,将凸轮轴分成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利用组配拼装的方式,将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对接,通过第一对接端4和第二对接端5相对接,螺纹柱411对应螺纹槽511与其螺纹连接,插捎422对应捎口522与其插入,限位环421对应限位槽521与其扣入,顺时针转动第一对接端4,通过第一外盘41的螺纹柱411与第二外盘51的螺纹槽511螺纹连接固定,转动时,由于第二外盘51和第二内盘52活动连接,并不影响第一对接端4和第二对接端5转动,不影响插捎422插入捎口522内,插捎422插入捎口522,使第一对接端4和第二对接端5对接,其第一内盘42和第二内盘52进行加固,插捎422采用碳钢材质,避免断裂,在通过限位环421扣入限位槽521,限位环421采用橡胶材质,提高第一对接端4和第二对接端5之间接触的紧凑性,逆时针转动第二对接端5,便可将第一对接端4和第二对接端5之间进行拆卸,便于后续更换维修,本技术中其他未详述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凸轮轴(1),所述左凸轮轴(1)的一侧连接右凸轮轴(2),所述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端(3),所述左凸轮轴(1)相对右凸轮轴(2)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端(4),所述右凸轮轴(2)相对左凸轮轴(1)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端(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凸轮轴(1),所述左凸轮轴(1)的一侧连接右凸轮轴(2),所述左凸轮轴(1)和右凸轮轴(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有连接端(3),所述左凸轮轴(1)相对右凸轮轴(2)的一端设有第一对接端(4),所述右凸轮轴(2)相对左凸轮轴(1)的一端设有第二对接端(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4)包括第一外盘(41)和第一内盘(42),所述第一外盘(41)和第一内盘(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盘(41)上固定连接有螺纹柱(411),所述第一内盘(4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421),所述第一内盘(42)上相远离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插捎(422)且靠近于限位环(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维修的凸轮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端(5)包括第二外盘(51)和第二内盘(52),所述第二外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朝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惠泉凸轮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