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394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滑轨、驱动机构,滑板通过滑轨滑动设置在安装板的上方,预定位组件、定位压紧组件、辅助支撑组件以及感应装置分布在的滑板及安装板上,并相互配合实现对副车架的夹紧定位,采用上述结构,有效解决焊接过程造成的误差累积,提高副车架的质量,减少配合件安装时变形的风险;减少了加工面数量,降低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节拍;大幅度降低以上表面定位的此类夹具的定位点高度,减少底部顶紧机构的顶紧行程,使装件定位更稳定可靠,减少装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省去人工推入工件的动作,降低了人机负荷。

A machining fixture to ensure the relative surface profile of the mounting surface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sub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加工副车架的夹具均通过与待加工面相对的底部各面进行定位且对于此类外形大、支架多的待加工工件,以上部各面定位的夹具,通常为了避让支架,其上部定位点较高;装件方式多采用人工水平推入工件的形式或采用可旋转换位定位支承结合上下垂直装件的形式。对于以与待加工面相对的底部各面进行定位的一般副车架夹具,如果副车架的同侧各安装面要求较高,且其中部分面是机加的冲压件表面或者凹进冲压件的套管端面,那么一般以底部各面定位的副车架夹具将因为焊接造成的误差累积,而无法保证同侧各安装面的面轮廓度要求。进而在装配时,安装的配合件会因副车架各配合面面轮廓度超差而发生变形,导致性能风险;对于一般以上表面定位且待加工工件外形大、支架多的夹具,由于上部定位点过高、工件大且异形,底部顶紧机构顶紧工件的过程中,顶紧行程过长,极易造成工件偏离预期的位置或工件与夹具导向销卡死,如果采用可旋转换位定位支承,虽然解决了顶紧行程过长的问题,但增加了大量的装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避免焊接过程造成误差累计的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固定设置有滑轨、驱动机构,滑板通过所述的滑轨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上方,所述的滑板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的滑轨上滑移,预定位组件、定位压紧组件、辅助支撑组件以及感应装置分布在所述的滑板及所述的安装板上,并相互配合实现对副车架的夹紧定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板前端的两侧一体对称设置有翼型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预定位组件包括预定位销、预定位支承、和限位块,所述的预定位销对称设置于所述的翼型部上,所述的预定位支承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上,并位于所述滑板的后端,所述的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的安装板上,与所述滑板的后端部相对设置,用于辅助阻挡所述滑板的滑动行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为内拉油缸。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定位压紧组件包括定位支承以及顶紧装置,所述的定位支承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两侧的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的顶紧装置固定于所述的安装板上,并与所述的定位支承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相匹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定位支承包括1个活动定位支承以及3个固定定位支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活动定位支承包括第一L形支架以及带有机械自锁液压缸的活动支承头,所述的固定定位支承包括第二L形支架以及固定支承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感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上的第一顺序阀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二顺序阀,第一顺序阀用于控制辅助压紧装置,第二顺序阀用于控制定位压紧组件中的顶紧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均设置于所述滑板上的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压紧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和所述的辅助压紧装置均为液压缸驱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同侧相对位置要求较高的各安装面中的部分面作为定位基准,对于同侧的部分加工面无法机加工的副车架,有效解决焊接过程造成的误差累积,提高副车架的质量,减少配合件安装时变形的风险;采用副车架相对位置要求高的各安装面中的部分面作为定位基准,对于多数副车架来说,还减少了加工面数量,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节拍;采用机械自锁液压缸或支撑缸代替装夹工件时与工件支架干涉的固定定位点,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以上表面定位的此类夹具的定位点高度,大幅度减少了底部顶紧机构的顶紧行程,使装件定位更稳定可靠,对于采用旋转换位定位支承的夹具,还减少了装夹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滑板结合驱动机构的方式,省去人工推入工件的动作,降低了人机负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与副车架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滑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1、驱动机构12,滑板2通过滑轨11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的上方,滑板2在驱动机构12的带动下能够在滑轨11上滑移,预定位组件、定位压紧组件、辅助支撑组件以及感应装置分布在滑板2及安装板1上,并相互配合实现对副车架7的夹紧定位。滑板2前端的两侧一体对称设置有翼型部21,预定位组件包括预定位销31、预定位支承32、和限位块33,预定位销31对称设置于翼型部21上,预定位支承32固定设置于滑板2上,并位于滑板2的后端,限位块33固定于安装板1上,与滑板2的后端部相对设置,用于辅助阻挡滑板2的滑动行程,驱动机构12为内拉油缸,定位压紧组件包括定位支承以及顶紧装置43,定位支承固定设置于滑板2两侧的安装板1上,顶紧装置43固定于安装板1上,并与定位支承的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相匹配,定位支承包括1个活动定位支承以及3个固定定位支承,活动定位支承包括第一L形支架41以及带有机械自锁液压缸的活动支承头411,固定定位支承包括第二L形支架42以及固定支承头421,感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滑板2上的第一顺序阀61以及固定设置于安装板1上的第二顺序阀62,辅助支撑组件包括均设置于滑板2上的辅助支撑装置51和辅助压紧装置52,辅助支撑装置51和辅助压紧装置52均为液压缸驱动。上述实施例中,夹具在使用时,首先用气枪将夹具各定位压紧组件吹干净。操作人员将副车架的两个套管孔对准两个预定位销,将副车架底部平面放在两个预定位支承上,以此使副车架初步定为在滑板上。操作人员启动控制设备的开始按钮,预设程序控制液压站使第一个回路通油,内拉油缸拉动滑板内移,直至碰到限位块为止,上述动作完毕后,即完成副车架在定位压紧组件上的初步定位。同时再次通过设备程序控制液压站使第二个回路通油,使机械自锁液压缸驱动活动支承头伸出,与其他三个固定定位支承形成定位面,活动支撑头伸出后,机械自锁液压缸的进油口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使与其进口相通的第二顺序阀感应到设定的额定压力后,打通第二顺序阀,使与第二顺序阀出油口相接的顶紧装置的四个液压缸通油,顶紧装置为液压缸驱动,使四个顶紧装置向上将副车架顶紧在四个定位支承上,顶紧装置的端部设计有导向销,可防止顶紧过程中工件移位,此时完成副车架在夹具上的定位和压紧。设备程序控制液压站使第三个回路通油,使辅助支撑装置通过液压缸顶出至悬空的待加工面底部,辅助支撑装置撑住工件后,辅助支撑装置的液压缸进油口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使与其进口相通的第一顺序阀感应到设定的额定压力后,打通第一顺序阀,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1)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1)、驱动机构(12),滑板(2)通过所述的滑轨(11)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的上方,所述的滑板(2)在所述驱动机构(12)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的滑轨(11)上滑移,预定位组件、定位压紧组件、辅助支撑组件以及感应装置分布在所述的滑板(2)及所述的安装板(1)上,并相互配合实现对副车架(7)的夹紧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1)上固定设置有滑轨(11)、驱动机构(12),滑板(2)通过所述的滑轨(11)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的上方,所述的滑板(2)在所述驱动机构(12)的带动下能够在所述的滑轨(11)上滑移,预定位组件、定位压紧组件、辅助支撑组件以及感应装置分布在所述的滑板(2)及所述的安装板(1)上,并相互配合实现对副车架(7)的夹紧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前端的两侧一体对称设置有翼型部(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定位组件包括预定位销(31)、预定位支承(32)、和限位块(33),所述的预定位销(31)对称设置于所述的翼型部(21)上,所述的预定位支承(32)固定设置于所述滑板(2)上,并位于所述滑板(2)的后端,所述的限位块(33)固定于所述的安装板(1)上,与所述滑板(2)的后端部相对设置,用于辅助阻挡所述滑板(2)的滑动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2)为内拉油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证副车架同侧各安装面相对面轮廓度的机加工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莺颍叶树栋李腾迹谢兴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汇众汽车车桥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