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814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其具有润滑性好、不易磨损的特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内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轴孔和泵腔,泵盖内设有第二轴孔,泵体内设有主轴,主轴上套设有位于泵腔内的转子和前配油盘,主轴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轴套和置于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轴套,泵体上设有进油通道,所述主轴内设有油腔、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油腔与第一轴孔之间通过第一导油孔连通,油腔和第二轴孔之间通过第二导油孔连通,泵体上还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和第一轴孔的导油通道,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上设有若干孔隙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转向泵技术领域。

A kind of easily lubricated and wearable steering vane pump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
本技术属于转向泵
,特指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泵总成是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动力源,它通过发动机作为传动介质,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转向器通过油泵输出的液压油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从而起到减轻驾驶员操作强度,提高整车可操纵性的作用,现有汽车转向泵总成中主轴与泵体之间通常通过轴承衬套进行配合,但由于现有轴承衬套通常为单层的筒形结构,虽然在安装前轴承衬套会浸油处理,但储油量低,长时间使用还是易磨损,且功能也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其具有润滑性好、不易磨损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内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轴孔和泵腔,泵盖内设有第二轴孔,泵体内设有主轴,主轴上套设有位于泵腔内的转子和前配油盘,主轴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轴套和置于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轴套,泵体上设有进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内设有油腔、第一导油孔和第二导油孔,油腔与第一轴孔之间通过第一导油孔连通,油腔和第二轴孔之间通过第二导油孔连通,泵体上还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和第一轴孔的导油通道,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上设有若干孔隙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油通道的设置,使得进油通道内的油可以直接进入第一轴孔内,并依次通过第一轴套上的孔隙、第一导油孔、油腔、第二导油孔与第二轴孔导通,确保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能够充分与油接触,起到润滑耐磨的作用,且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上的孔隙结构,易于散热,通过各部件上的油相互导通,可以加速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导油孔连通的第一环槽及与第二导油孔连通的第二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可以进入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内,提高主轴与第一轴套之间及主轴与第二轴套之间的油量,提高润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上均设有沿轴向贯穿的开口,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内壁上均设有呈螺旋设置的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口的设置使得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第一轴套与及第二轴套的适配安装;通过油槽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提高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内壁上油量,提高润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孔上设有与导油通道连通的第三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导油通道与油腔之间可以通过第三环槽、开口和第一环槽直接导通,便于油的流动,提高润滑和散热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外端上的骨架油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密封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均是由铜基粉末烧结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由粉末冶金的方式烧结而成,烧结完成后具有孔隙度,可以形成孔隙结构,使其达到散热、润滑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一轴套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泵体;2、泵盖;3、主轴;4、转子;5、前配油盘;6、第一轴套;7、第二轴套;8、进油通道;9、油腔;10、第一导油孔;11、第二导油孔;12、导油通道;13、第一环槽;14、第二环槽;15、开口;16、油槽;17、第三环槽;18、骨架油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4: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包括泵体1和泵盖2,泵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轴孔和泵腔,泵盖2内设有第二轴孔,泵体1内设有主轴3,主轴3上套设有位于泵腔内的转子4和前配油盘5,主轴3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轴套6和置于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轴套7,泵体1上设有进油通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内设有油腔9、第一导油孔10和第二导油孔11,油腔9与第一轴孔之间通过第一导油孔10连通,油腔9和第二轴孔之间通过第二导油孔11连通,泵体1上还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8和第一轴孔的导油通道12,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上设有若干孔隙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油通道12的设置,使得进油通道8内的油可以直接进入第一轴孔内,并依次通过第一轴套6上的孔隙、第一导油孔10、油腔9、第二导油孔11与第二轴孔导通,确保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能够充分与油接触,起到润滑耐磨的作用,且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上的孔隙结构,易于散热,通过各部件上的油相互导通,可以加速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3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导油孔10连通的第一环槽13及与第二导油孔11连通的第二环槽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可以进入第一环槽13和第二环槽14内,提高主轴3与第一轴套6之间及主轴3与第二轴套7之间的油量,提高润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上均设有沿轴向贯穿的开口15,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内壁上均设有呈螺旋设置的油槽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口15的设置使得第一轴套6及第二轴套7在径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第一轴套6与及第二轴套7的适配安装;通过油槽16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提高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内壁上油量,提高润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孔上设有与导油通道12连通的第三环槽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导油通道12与油腔9之间可以通过第三环槽17、开口15和第一环槽13直接导通,便于油的流动,提高润滑和散热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3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外端上的骨架油封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密封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均是由铜基粉末烧结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由粉末冶金的方式烧结而成,烧结完成后具有孔隙度,可以形成孔隙结构,使其达到散热、润滑的作用。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包括泵体(1)和泵盖(2),泵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轴孔和泵腔,泵盖(2)内设有第二轴孔,泵体(1)内设有主轴(3),主轴(3)上套设有位于泵腔内的转子(4)和前配油盘(5),主轴(3)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轴套(6)和置于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轴套(7),泵体(1)上设有进油通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内设有油腔(9)、第一导油孔(10)和第二导油孔(11),油腔(9)与第一轴孔之间通过第一导油孔(10)连通,油腔(9)和第二轴孔之间通过第二导油孔(11)连通,泵体(1)上还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8)和第一轴孔的导油通道(12),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上设有若干孔隙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包括泵体(1)和泵盖(2),泵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第一轴孔和泵腔,泵盖(2)内设有第二轴孔,泵体(1)内设有主轴(3),主轴(3)上套设有位于泵腔内的转子(4)和前配油盘(5),主轴(3)上还套设有置于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轴套(6)和置于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轴套(7),泵体(1)上设有进油通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内设有油腔(9)、第一导油孔(10)和第二导油孔(11),油腔(9)与第一轴孔之间通过第一导油孔(10)连通,油腔(9)和第二轴孔之间通过第二导油孔(11)连通,泵体(1)上还设有用于连通进油通道(8)和第一轴孔的导油通道(12),第一轴套(6)和第二轴套(7)上设有若干孔隙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润滑耐磨转向叶片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的外壁上设有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西亭董建强林敏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华崧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