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52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梯形的斜边为沉淀池主体的底壁;在沉淀池主体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离沉淀池的底壁10‑20cm,所述隔板将沉淀池主体分成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部分;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上端设有沉淀池入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上端设有上层清液出口,下端设有泥沙出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设有若干斜板,在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挤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淀池可以较为彻底地将水中的泥沙沉降下来,且大大减少了所排出的泥沙中的水份,减轻了后续的压滤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废旧塑料回收再加工
,特别涉及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
技术介绍
废旧塑料的回收再生工艺包括分类预处理、破碎、清洗和造粒,其中,清洗工艺一般包括喂料、磁选、清洗、脱水、橡塑分离和色选。在这些步骤中,清洗是通过清洗池完成的,清洗池在清洗废旧塑料块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由于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药剂是不能直接排出到环境中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454781U的废旧塑料清洗沉淀污泥脱水装置,包括污泥储存塔、压滤装置与沉渣排出机构,污泥储存塔可以将池底的污泥抽出来并储存起来,当污泥储存塔内的污泥达到一定量时,再采用压滤装置对污泥进行脱水,虽然解决了对清洗水循坏池的沉淀污泥进行水渣分离的问题,但是污泥储存塔的设计使得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份,增加了后续压滤装置的处理负担;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854174A的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以及设置池体两端的入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的底部沿入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泥斗,相邻的泥斗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挡流板,该挡流板的顶端或底端形成有污水的流动开口,虽然可以降低废水的流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沉淀的效率,但对于悬浮在水中污泥没有很好地沉降效果,且该污泥沉淀池排出的污泥仍然含有很多水,加大了后续压滤装置的处理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沉淀池,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可以较为彻底地将水中的泥沙沉降下来,且尽可能的减少泥沙中的水份,以便减轻后续的压滤操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梯形的斜边为沉淀池的底壁;在沉淀池主体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离沉淀池的底壁10-20cm,所述隔板将沉淀池主体分成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部分;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上端设有沉淀池入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上端设有上层清液出口,下端设有泥沙出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设有若干斜板,在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挤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斜板分为两列错位设置在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上,且斜板的一端固定在内侧壁上,另一端与内侧壁相距10-30cm。更进一步地,所述斜板固定在内侧壁的这一端高于未固定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挤出装置包括螺杆室、挤出螺杆、挤出螺杆驱动电机和泥沙排出室;所述螺杆室呈圆柱状,设置在第二沉淀池的底部,并与第二沉淀室相连通,在螺杆室的内部设有挤出螺杆,所述挤出螺杆的一端设有挤出螺杆驱动电机,所述挤出螺杆在挤出螺杆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自由转动。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螺杆室的挤出端设有泥沙排出室,与所述螺杆室呈一体设计,所述泥沙排出室呈圆台状,圆台直径较大的一端与螺杆室的挤出端相接在一起,直径较小的一端与泥沙出口相接。更进一步地,所述挤出螺杆的外直径与螺杆室的内直径相一致。本技术跟现有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本技术的沉淀池分为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部分,其中,第一沉淀池主要起缓冲作用,并对泥浆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而第二沉淀池则是对泥浆水进行更深层次的固液分离;其中,第二沉淀池内侧壁的斜板设计,使得第二沉淀池中的泥浆水中的悬浮颗粒团聚在一起沉降下来,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果;挤出装置的设计,进一步地分离出沉降在第二沉淀池底的泥沙中的水分,简化了后续压滤操作,提高了压滤机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清洗池水处理系统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沉淀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沉淀池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沉淀池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第一清洗池1、沉淀池2、压滤机3、储水池4、第一沉淀池21、第二沉淀池22、沉淀池入口23、上层清液出口24、挤出装置25、泥沙出口26、隔板27、斜板28、螺杆室251、挤出螺杆252、挤出螺杆驱动电机253、泥沙排出室25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清洗池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清洗池1、沉淀池2、压滤机3和储水池4,所述第一清洗池1、沉淀池2、压滤机3和储水池4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从第一清洗池1出来的泥浆水进入沉淀池2中静置分离,上层清液通入储水池4中,下层污泥进入压滤机3压滤,将压滤后的污泥收集进入下一步处理,而压滤后的水与第一清洗池1出来的泥浆水合并处理,而储水池4中的水调节至第一清洗池1中所需的密度后通入第一清洗池1中,从而形成水处理循环系统。如图2-5所示为本技术ABS塑料回收再生产用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沉淀池2,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梯形的斜边为沉淀池主体的底壁;在沉淀池主体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有隔板27,所述隔板27的下端离沉淀池主体的底壁10-20cm;所述隔板27将沉淀池2分成第一沉淀池21和第二沉淀池22两部分,其中第一沉淀池21主要起缓冲作用,并对泥浆水进行初步的固液分离,而第二沉淀池22则是对泥浆水进行更深层次的固液分离;所述第一沉淀池21的上端设有沉淀池入口23;所述第二沉淀池22的上端设有上层清液出口24,下端设有泥沙出口26。当泥浆水从沉淀池入口23进入第一沉淀池21时,第一沉淀池21中的泥浆水因为重力作用会产生水纹而无法完全静置,由于隔板27的设计,使得第一沉淀池21中的泥浆水通过隔板27与沉淀池2的底壁之间的空隙流至第二沉淀池22中进行静置分离,而第一沉淀池21中的泥浆水中已沉降至第一沉淀池21的底壁的泥沙部分则顺着倾斜的底壁滑落至第二沉淀池的泥沙出口26处。进一步地,为了取得更好地沉降分离效果,在所述第二沉淀池22的内侧壁设有若干斜板28,所述斜板28分为两列错位设置在第二沉淀池22的内侧壁上,且斜板28的一端固定在内侧壁上,另一端与内侧壁相距10-30cm,斜板28固定在内侧壁的这一端高于未固定的另一端,这样的设计,使得第二沉淀池22中的泥浆水中的泥沙遇到斜板28后随斜板28滑落至第二沉淀池22的底壁,与第一沉淀池21中滑落的泥浆合并后继续顺着倾斜的底壁滑落至第二沉淀池的泥沙出口26处。由于沉降在泥沙出口管道26处的泥沙中含有大量水分,直接通入压滤机进行压滤加大了压滤机的工作量,为了简化后续压滤操作,提高压滤机的处理效率,在所述第二沉淀池22的底部设有挤出装置25,所述挤出装置25包括螺杆室251、挤出螺杆252、挤出螺杆驱动电机253和泥沙排出室254;所述螺杆室251呈圆柱状,设置在第二沉淀池22的底部,并与第二沉淀室22相连通,在螺杆室的内部设有挤出螺杆252,所述挤出螺杆252的外直径与螺杆室的内直径相一致;所述挤出螺杆252的一端设有挤出螺杆驱动电机253,所述挤出螺杆252在挤出螺杆驱动电机2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梯形的斜边为沉淀池主体的底壁;在沉淀池主体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离沉淀池的底壁10-20cm,所述隔板将沉淀池主体分成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部分;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上端设有沉淀池入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上端设有上层清液出口,下端设有泥沙出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设有若干斜板,在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挤出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主体,所述沉淀池主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且梯形的斜边为沉淀池主体的底壁;在沉淀池主体的中间沿竖直方向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离沉淀池的底壁10-20cm,所述隔板将沉淀池主体分成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两部分;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上端设有沉淀池入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上端设有上层清液出口,下端设有泥沙出口,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设有若干斜板,在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挤出装置。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分为两列错位设置在第二沉淀池的内侧壁上,且斜板的一端固定在内侧壁上,另一端与内侧壁相距10-30cm。


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BS塑料回收清洗再生产用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固定在内侧壁的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仕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天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