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82926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0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该斜管沉淀装置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该中心配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斜管沉淀装置,在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在中心配水管下方设有布水圆锥,布水圆锥的轴心线与中心配水管的轴心线重合且其顶点朝向中心配水管,中心配水管和布水圆锥之间通过“L”型连接杆连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配水管的外壁和布水圆锥的斜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结构设计合理,配水均匀、进出水流速小、水流状态稳定,沉淀效果很好,没有短路和死区,具有较高的表面负荷;突破了传统竖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的限制,可以保证沉淀效果好且沉淀效果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
技术介绍
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污水问题已是当前中国一个严峻的环保和经济问题。由于污水处理成本高,财政投入难以为继,使得我国污水处理率很低,污水处理的成本和处理效率极大地制约了污水处理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和开发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设备是污水处理业的发展方向。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用于污水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等工序。斜管沉淀池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将水体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水体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具有沉淀面积大,沉淀效率高、沉淀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是一种高效沉淀设备。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目前,竖流沉淀池及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布置方式不太合理,水体固体负荷过大时,其处理效果不太稳定;当进水水量发生波动时,耐冲击负荷的能力也较差,尤其是进水水量由小突然变大的工况下,中心筒内的竖直方向流速会受到较大冲击,从而引发沉淀区内流场的脉冲式变化,影响沉淀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以解决结构不合理,池内配水流速大,不均匀,沉泥的沉降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关键在于: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该斜管沉淀装置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该中心配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在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污泥斗,在所述中心配水管下方设有布水圆锥,该布水圆锥的顶点朝向所述中心配水管,所述布水圆锥的轴心线与所述中心配水管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中心配水管和布水圆锥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呈“L”型,所述连接杆的任一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圆锥的斜壁连接。以上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中心配水管内流出的水经下方的布水圆锥拦截和缓冲,可以降低其流速,同时可以将多数的悬浮颗粒等拦截于布水圆锥下方,有利于悬浮物的沉淀分离;布水圆锥通过“L”型连接杆与中心配水管连接能更灵活的拆卸及安装;斜管沉淀装置可以将悬浮颗粒更全面的被阻拦在污泥斗中,进而沉淀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斜管沉淀装置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水平斜管支撑架,两个所述斜管支撑架之间夹设多个同向倾斜的斜管,所述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该结构的效果是与水平面保持统一夹角的斜管能形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优选的,所述池体内设有两个配水管支撑架,两个所述配水管支撑架分别位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的上下两侧,两个所述配水管支撑架将所述中心配水管固定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优选的,所述池体的上部侧壁设有进水管和出水口。该结构的效果是能将待处理的废水引入池体及将澄清后的清水排出池体。优选的,所述中心配水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中心,所述中心配水管的上端与所述池体的顶部抵紧,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连通。该方案的效果是能使引入的废水经由中心配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优选的,围绕所述池体的内壁设有一圈集水槽,该集水槽的槽底位于所述出水口下方。该结构的效果是在集水槽内缓冲过渡后经出水口流出,出水均匀和流速较小,保证出水速度稳定,减小对沉淀产生的影响。优选的,所述池体底壁设有污泥出口,该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斗连通。该结构的效果是将污泥斗中沉淀下来的污泥通过污泥出口排出池外。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结构设计合理,配水均匀、进出水流速小、水流状态稳定,沉淀效果很好,没有短路和死区,具有较高的表面负荷;突破了传统竖流沉淀池与斜管沉淀池的限制,可以保证沉淀效果好且沉淀效果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包括池体1,中心配水管2竖直设置在池体1的中心,中心配水管2的上端与池体1的顶部抵紧,池体1的上部侧壁设有进水管7和出水口8,进水管7的出水端与中心配水管2连通,围绕池体1的内壁设有一圈集水槽9,该集水槽9的槽底位于出水口8下方。池体1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4,该斜管沉淀装置4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2,该中心配水管2的两端分别穿出斜管沉淀装置4,在池体1底部设有污泥斗5,在中心配水管2下方设有布水圆锥3,该布水圆锥3的顶点朝向中心配水管2,布水圆锥3的轴心线与中心配水管2的轴心线重合。池体1底壁设有污泥出口10,该污泥出口10与污泥斗5连通。斜管沉淀装置4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水平斜管支撑架42,两个斜管支撑架42之间夹设多个同向倾斜的斜管41,斜管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中心配水管2和布水圆锥3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11连接,连接杆11呈“L”型,连接杆11的任一端与中心配水管2的外壁连接,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布水圆锥3的斜壁连接;池体1内设有两个配水管支撑架6,两个配水管支撑架6分别位于斜管沉淀装置4的上下两侧,两个配水管支撑架6将中心配水管2固定在池体1的内壁。工作时,将废水通过进水管7引入中心配水管2内,然后废水经由中心配水管2自上而下排入池中,中心配水管2内流出的水经下方的布水圆锥3拦截和缓冲,使其流速降低并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随着液面的上升,多数的悬浮颗粒等被拦截于布水圆锥3下方,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斜管沉淀装置4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悬浮物及沉泥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污泥斗5中,澄清水经过沉淀池上部集水槽9缓冲过渡后由出水口8流出。最后需要说明,上述描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4),该斜管沉淀装置(4)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2),该中心配水管(2)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斜管沉淀装置(4),在所述池体(1)底部设有污泥斗(5),在所述中心配水管(2)下方设有布水圆锥(3),该布水圆锥(3)的顶点朝向所述中心配水管(2),所述布水圆锥(3)的轴心线与所述中心配水管(2)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中心配水管(2)和布水圆锥(3)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11)连接,所述连接杆(11)呈“L”型,所述连接杆(11)的任一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2)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圆锥(3)的斜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内铺设有斜管沉淀装置(4),该斜管沉淀装置(4)上竖直穿设有中心配水管(2),该中心配水管(2)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斜管沉淀装置(4),在所述池体(1)底部设有污泥斗(5),在所述中心配水管(2)下方设有布水圆锥(3),该布水圆锥(3)的顶点朝向所述中心配水管(2),所述布水圆锥(3)的轴心线与所述中心配水管(2)的轴心线重合,所述中心配水管(2)和布水圆锥(3)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杆(11)连接,所述连接杆(11)呈“L”型,所述连接杆(11)的任一端与所述中心配水管(2)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圆锥(3)的斜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斜管竖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4)包括上下正对设置的两个水平斜管支撑架(42),两个所述斜管支撑架(42)之间夹设多个同向倾斜的斜管(41),所述斜管(4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