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芙蓉专利>正文

一种污水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7520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底部均设有若干个污泥暂存机构,所述污泥暂存机构的底部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内设有用于清理污泥的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池体内设有用于过滤较大体积杂物的过滤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用于使污水通过的倾斜管道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倾斜管道的设置,增加了污水在池体内的停留时间,沉降效果好,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底部的暂存机构的设置,便于收集污泥并排出,便于污泥的沉淀,污泥收集槽内清理机构的设置,便于将污泥收集槽内的污泥完全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沉淀池。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门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大量的污水排放,导致水环境的破坏,沉淀池主要是利用固液两者之间密度的不同,从而将固液相分离的污水处理机构,污水在沉淀池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沉淀效果就会越好。而污水沉淀池使用时间越长,污水沉淀池底部就会沉积大量的污泥,现有的污水沉淀池,不便于将污泥清除,且现有的污水沉淀池一般采用自行沉淀,自行沉淀的沉淀速度慢,沉淀时间长,影响污水处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且沉淀效果差。因此提供以一种便于快速沉淀且便于清理污泥的污水沉淀池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污水沉淀池。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与所述第一池体通过溢出管连接的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底部均设有若干个污泥暂存机构,所述污泥暂存机构的底部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内设有用于清理污泥的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池体内设有用于过滤较大体积杂物的过滤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用于使污水通过的倾斜管道机构,所述倾斜管道机构的上方设有限位块和振动装置,所述倾斜管道机构的底部设有弹簧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面和有侧面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使污水进入所述第一池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细水管,所述细水管的一端设有若干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下方。所述污泥暂存机构包括漏斗、与所述漏斗底部连接的连接管和位于所述连接管上的第一阀门,所述连接管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收集槽连通。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污泥收集槽内部的刮板、位于所述刮板右侧面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的螺旋杆,所述刮板的左侧面与推杆电机的推杆端连接,所述刮板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收集槽的底部接触。所述倾斜管道机构包括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和穿过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若干倾斜管。所述倾斜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5°~50°。所述振动装置为振动气缸,所述振动气缸的输出端穿过限位块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下方。所述过滤体通过固定机构与所述第一池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池体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上的套杆,所述套杆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过滤体包括板体、位于所述板体上的若干通孔,所述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1.5cm,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5~0.8cm。所述第二池体的左侧面的下方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池体的右侧面的上方设有排水口,所述溢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通过溢出管连通,所述溢出管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倾斜管道的设置,增加了污水在池体内的停留时间,沉降效果好,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底部的暂存机构的设置,便于收集污泥并排出,过滤体的设置,可以除去污水中较大的杂物,分支管的设置,便于污水平稳均匀的进入第一池体,便于污泥的沉淀,污泥收集槽内清理机构的设置,便于将污泥收集槽内的污泥完全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倾斜管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池体1,第二池体2,污泥暂存机构3,污泥收集槽4,进水管5,细水管6,分支管7,过滤体8,固定机构9,漏斗10,第一阀门11,连接管12,第二出水口13,振动装置14,限位块15,倾斜管道机构16,弹簧17,支撑板18,推杆电机19,刮板20,电机21,螺旋杆22,污泥出口23,盖体24,溢出管25,第二阀门26,板体27,通孔28,固定孔29,固定块30,套杆31,布水管32,顶板33,底板34,倾斜管3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1、与所述第一池体1通过溢出管25连接的第二池体2,所述第一池体1的左侧面和有侧面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和溢水口与第一池体1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使污水进入所述第一池体1的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的一端设有细水管6,所述细水管6的一端设有若干分支管7,便于污水平稳均匀的进入第一池体1,减少水的振动,从而便于污泥的沉淀,所述分支管7位于所述过滤体8的下方,细水管6和分支管7均位于第一池体1内部,分支管7可设置三个,进水管5的进口处设有滤网,用于清除较大体积的污染物,所述第二池体2的左侧面的下方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池体2的右侧面的上方设有排水口13,第二进水口与第二池体2底部之间的距离为15cm,排水口13与第二池体2顶部之间的距离为10cm,所述溢水口和第二进水口通过溢出管25连通,所述溢出管25上设有第二阀门26,所述第二池体2内设有布水管32,所述布水管32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布水管32上设有若干出水孔,便于污水平稳均匀的进入第二池体2。所述第二池体2内设有用于使污水通过的倾斜管道机构16,倾斜管道机构16能够增加污水在第二池体2内停留的时间,从而使较多的污泥沉淀,沉淀效果好,工作效率高,所述倾斜管道机构16的上方设有限位块15和振动装置14,所述倾斜管道机构16的底部设有弹簧17和支撑板18,振动装置14便于对倾斜管道机构内的污泥进行清理。所述倾斜管道机构16包括顶板33、位于所述顶板33下方的底板34和穿过所述顶板33和所述底板34的若干倾斜管35,倾斜管35的直径为0.3cm,倾斜管35外壁与顶板33和底板34焊接,所述倾斜管35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0°。所述振动装置14为振动气缸,所述振动气缸的输出端穿过限位块15与所述顶板3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34和支撑板1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8位于所述底板34的下方,限位块15和支撑板18均与第二池体2的内壁焊接,振动气缸通过固定环与第二池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振动气缸对倾斜管35定期振动,从而使倾斜管35内壁的污泥脱落,对倾斜管35进行清理,清理效果好,弹簧17使倾斜管35振动时,起到复位的作用。所述第一池体1和所述第二池体2底部均设有若干个污泥暂存机构3,所述污泥暂存机构3的底部设有污泥收集槽4,所述污泥暂存机构3包括漏斗10、与所述漏斗10底部连接的连接管12和位于所述连接管12上的第一阀门11,若干漏斗10顶部的四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若干相邻的漏斗10顶部的四周焊接,工作进行污泥沉淀时,第一阀门11关闭,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将漏斗10内的水泥排出时,打开阀门11,即可将漏斗10内的污泥排入污泥收集槽4内,所述连接管12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收集槽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与所述第一池体通过溢出管连接的第二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底部均设有若干个污泥暂存机构,所述污泥暂存机构的底部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内设有用于清理污泥的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池体内设有用于过滤较大体积杂物的过滤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用于使污水通过的倾斜管道机构,所述倾斜管道机构的上方设有限位块和振动装置,所述倾斜管道机构的底部设有弹簧和支撑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沉淀池,包括第一池体、与所述第一池体通过溢出管连接的第二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底部均设有若干个污泥暂存机构,所述污泥暂存机构的底部设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内设有用于清理污泥的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池体内设有用于过滤较大体积杂物的过滤体,所述第二池体内设有用于使污水通过的倾斜管道机构,所述倾斜管道机构的上方设有限位块和振动装置,所述倾斜管道机构的底部设有弹簧和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的左侧面和有侧面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溢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用于使污水进入所述第一池体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细水管,所述细水管的一端设有若干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过滤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暂存机构包括漏斗、与所述漏斗底部连接的连接管和位于所述连接管上的第一阀门,所述连接管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收集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污泥收集槽内部的刮板、位于所述刮板右侧面的电机、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的螺旋杆,所述刮板的左侧面与推杆电机的推杆端连接,所述刮板的底部与所述污泥收集槽的底部接触。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芙蓉李利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芙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